Winter is coming,地产的寒冬正在无情肆虐,三年前P2P梯次暴雷的局面,复刻到了如今的房地产行业。
继中国恒大(3333.HK)、新力控股(2103.HK)、当代置业(1107.HK)先后爆发债务危机。
今天,佳兆业(1638.HK)与花样年(1777.HK),也收到深圳住建局的通知,将于明日参加专题会议,讨论公司流动性。
令人惊诧的是,引爆花样年的是2亿美元,引爆佳兆业的仅有3亿人民币,这些一天就有几个小目标的销售回款,还拥有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大佬,竟然在“金九银十”之际,被轻轻一推就轰然摔倒。
相比于众多房企踩了三道红线,佳兆业可是国内仅有的二十余家可获银行最高支持的“绿档”企业,而花样年的老板,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能够获取非市场化支持的宝宝。
他们都拿不到钱的话,意味着民企开发商的融资基本都被锁死。
而且,根据最新公布的财报,2亿就引发债务违约的花样年账面趴着200多亿,3亿引爆投资者围攻总部的佳兆业,账面500亿现金更是创了历史新高。
此番违约,几乎宣告这些民营地产的财报里面都是水,就像“莫名质押”的渤海银行一样。
最近,布林肯都在关心中国的地产债务违约问题,很多朋友也在问我这些地产公司未来的走向,以及中央会不会救和怎么救这些房企。
考虑到监管思路的一致性,还是把时钟拨回到2017年银监会的履新。
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金融行业开启了严格监管,尤其是18年6月之后,P2P行业的暴雷开始加速,网贷公司从巅峰期的数千家,如今只剩下个位数。
而这些P2P与房地产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就像08年美国次贷危机那样,这些P2P的次级债,底层资产最终都是房地产。
只是监管对房地产直接来了一出釜底抽薪,房企无法再利用P2P,将风险扩散至普通民众,导致无论是恒大还是佳兆业,这些地产公司旗下的财富公司雷暴后,伤的都是他们的“自己人”。
关键的来了。
伴随着P2P在18年6月的集中暴雷,中央在18年6月搞起了首次降准,开启了一波信贷宽松。
信贷宽松之下,房地产企业得以腾笼换鸟,避免了P2P的抽走引发的挤兑,也让P2P的投资人得以良性退出,不至于血本无归。
所以,随着今年7月,国务院意外开启了降准,释放出巨大的流动性,房地产公司的7月暴雷,也准时如当年P2P雷暴一般的开启。
参考历史,如果政事堂推测没错的话,一大批的民营地产商都会如当年P2P那样良性退出,房企的投资人与债权人也会根据市场化的原则,拿回部分的投资额。
于是,18年下半年信贷宽松的故事又再一次上演,近期在窗口指导下,金融机构对一二线城市的开发贷和按揭贷开始恢复。
监管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把风险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炸药桶,一个个将其引爆和解决。
18年解决P2P的时候,要稳住一二线的房企,21年解决房企的时候,则要稳住一线的房价。
所以伴随着改革的阵痛,市场大概率还会获取一些稳定的定向放水。
最后,展望未来,历史的惯性在告诉我们,监管在18年解决P2P危机,在21年解决房企危机,每过三年啃下一个硬骨头。
也许24年,当房企危机彻底解决后,我们就将通过房地产税,着手来解决房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