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直听说蔬菜价格上涨,网上传得凶,平时不负责买菜的我,还特意跑去超市看了下,确实是涨价了,我家楼下超市各蔬菜每斤市价如下:
南瓜1.68元、冬瓜2.98元、丝瓜9.48元、茄5.98元、小南瓜5.98元、水瓜5.18元、黄瓜5.48元、沙姜19.8元、子姜4.98元、彩椒13.8元、黄皮椒10.8元、红尖椒8.68元、莲藕4.98元、苦瓜9.18元、韭菜9.18元、香菜19.8元、蒜苗15.8元、蒜苔14.8元、莴笋4.98元、天津长白菜4.18元、椰菜4.98元、夏阳白菜2.98元、葱9.48元、紫苏13.8元、小白菜5.68元、奶白菜7.18元、芥兰8.98元、上海青4.98元、空心菜5.68元、西洋菜5.68元、生菜4.98元。
奇怪的是我家附近的超市都没菠菜卖,网上查了下价格,16元一斤,现在流传的“菜比肉贵”是有些夸张的,准确地说是部分菜比肉贵,整体上菜价也确实上涨了不少,新华社对比过几样蔬菜,发现上涨了25%上下。
那为什么最近蔬菜价格涨得这么猛?
我也挺好奇的,特意去请教了几名农业专家,但每位专家的回答也不是十分一致,所以下面这些理由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理由大家都认可,就是疫情已经两年了,美国这样疯狂印钞也这么长时间了,终归反应到现实生活中的,现在是全球通胀,导致化肥与粮食价格创下新高,全球都在涨价。
全球最大的浓缩磷肥公司美盛(Mosaic)就表明他们价格会一直上涨,吓得客户要求先把2022年二季度的货款先交了。
中国化肥产业从2021年4月就一直在报道涨价,8月份时,尿素上涨到2800元/吨,含硫复合肥涨到3200元/吨,磷酸二铵涨到3600元/吨,氯化钾涨到3647元/吨。
到现在还在涨,氮肥、磷肥、钾肥年内涨幅都超过了三成,政府相关部门都开始投放储备肥来劝市场保持冷静了,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投放了第一批储备钾肥,定价在3000元每吨,低于市场价20%,这种投放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那化肥为什么涨价?
因为生产化肥的原材料都涨了。
合成氨肥需要煤炭,生产复合肥需要硫磺,煤炭和硫磺这些原材料涨价,化肥就得涨。
化肥涨价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一时没跟上,各地化肥厂家平时不敢大量生产储备肥,量不够,农民买肥料有很强的季节性,加上国外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找我们买了很多肥料,一时出现了供应紧张局面,价格就上去了。
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化肥的原材料煤炭、硫磺又为什么涨价呢?
以煤炭举例,十三五期间我们去产能,退出了5500家煤矿,淘汰了10亿吨落后产能,但新产能2021年只能增加2亿吨,一时没跟上,加上北方前两月突然大雨,导致30家煤矿停产,而前面一段时间因为煤价太高搞得限电,对生产生活影响太大,有了煤要先满足火力发电厂,其次才是化肥厂。
本来煤少了我们就进口,但全球航运市场运费猛涨,疫情又导致通关时间变慢,外国的煤也不便宜。
202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了21亿吨 ,但原煤产量是19.5亿吨,供需跟不上,煤价就涨起来了。
我在郑州参观过郑煤机,他们是做煤矿机械的,据他们介绍,中国现在挖煤一般都是机器在挖,不用工人下矿挖了,所以现在很少听到矿难,有矿难一般是人工在挖,就是要淘汰的那5500家煤矿,所以煤炭涨价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发展升级的一次阵痛反应。
硫磺涨价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石油,因为硫磺好大一块产量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石油价格上涨,又是疫情期间复工效率不足、和美国大肆量化宽松造成的。
我们一路沿着供应链往上摸,发现蔬菜涨价的主逻辑是:
疫情+量化宽松(印钞,保美国股市)—->运费增加、产量降低、人力成本增加—->石油、煤炭涨价—->化肥涨价—->蔬菜涨价。
次要逻辑是:
极端天气+产业升级—->煤炭涨价—->化肥涨价—->蔬菜涨价。
最主要的原因,摸到根子上,还是疫情+量化宽松。
这是全球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的根源,蔬菜涨价只是其中一个现象,我看到有人说现在房价降低了,但万物上涨,这二者中间是没有逻辑的,万物上涨是早就写好了的剧本,房价是另一套剧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在蔬菜涨价的次要逻辑里,极端天气是值得说一说的。
这跟我们中国的菜篮子工程又有一些关系。
中国人今天一直在享受着一项全球少有的隐性福利,就是普通人随时可以吃到便宜而新鲜的蔬菜,那是因为中国的蔬菜产量占到了全地球的近60%,而且中国人均一年蔬菜水果占有量达到了500公斤,是全球人均蔬果消费最高的国家,排名远超国足。
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简单粗暴但又堪称伟大的菜篮子工程。
在搞菜篮子工程前,北京人买大白菜都得凭票供应,每个人3天只能买500克的大白菜,其它菜更难买到,那时候中国的蔬菜产量可怜到跟印度不相上下,1988年我们开搞菜篮子工程后,一骑绝尘,把总产量第二名号称只吃素的印度甩到怀疑人生,人均每日蔬菜消费量也达到了美国的三倍。
注意这项工程是彻头彻尾的计划经济手段,而计划经济在今天常被抨击得体无完肤,所以我常跟大家说,不要关注手段,要关注结果,对某一种手段迷信的人,是读书读傻了的人。
读书做事,都要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菜篮子工程,就是由中央直接布署,各地市长直接负责的蔬果供应链工程。
简单点说,就是先推广大棚种植,解决本地吃蔬菜的问题,后来觉得在郊区种菜划不来,影响城市化进程,便全国分块种植蔬菜,再通过供应链迅速卖到全国各地。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大棚技术的成熟升级,我们要特别感谢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明人山东农民王乐义和塑料蔬菜大棚之父农业教授赵鸿钧,让我们吃到大量便宜的蔬菜,另一个是全国蔬菜的种植规划。
像今天北京人吃的蔬菜,基本都不是在北京种的,而是从河北、辽宁、山东、海南等地运过来的。
3.2亿亩的蔬菜种植面积,7.22亿吨的蔬菜产量,被划分成好几个区域。
2019年前十大蔬菜省份分别为山东(8181万吨)、河南(7368万吨)、江苏(5643万吨)、河北(5083万吨)、四川(4639万吨)、湖北(4086万吨)、湖南(3969万吨)、广西(3636万吨)、广东(3527万吨)、贵州(2734万吨)。
我以前去山东出差,山东老乡请我吃饭,那蔬菜都跟不要钱似的,堆得满满一盆端上来,那份量,我这个湖南人平时只有喂猪时才见得到。
中国各蔬菜基地各有各的特产,寿光、张北、彭州、元谋、莘县、邯郸、新野、湛江、张掖、兰州十大产区建立了大量无公害蔬菜基地,丰富了蔬菜品种,延长了上市时间。
中国也形成了夏秋蔬菜基地、冬春蔬菜基地、冬春夏秋供应基地三大类别。
但是这些基地,基本都要化肥,使用化肥,能保证生长快、产量高,所以化肥一涨价,蔬菜也跟着涨价。
那不使用化肥行不行?
不使用农药、化肥,完全自然生长的叫有机蔬菜,这个市面上有,但仅占全中国蔬菜份额的0.3%,这样长大的蔬菜,单产比常规蔬菜少20-30%,生长周期又慢,成本就高,市面上的价格是常规蔬菜的三倍,是真正的菜比肉贵,连老牌发达国家德国也吃不起,有机蔬菜只占到他们的10%。
这次因为北方出现了极端天气,10月份北方产业里的山东、河南、河北突降大雨,刚好影响到了黄瓜和菠菜的换茬。
因为我们的蔬菜是分布集中种植,一处受灾就会影响到全国,所以这两种蔬菜涨得特别猛,也就是为什么菠菜飙到16元每斤的原因。
现在,我们把这次蔬菜涨价的原因可以理清楚了:
涨价涨得不太凶的蔬菜,是因为化肥、运输等成本上升造成的,而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疫情和美国量化宽松,蔬菜涨价只是结果之一,其他东西涨价的本质也是这个原因。
涨价涨得非常凶的蔬菜,则是刚好成本上升时,蔬菜换茬又遇到了自然灾害,一时生产没缓过来,所以小部分菜比肉贵。
关于蔬菜问题,农业专家们还谈到几点我们平时不知道的信息。
一是蔬菜种植其实是有大小年的,按种植规律、气候变化等,会形成丰收或歉收,一般来讲两三年的丰收会伴随着一次歉收,这些年我们为了稳定粮食安全,用各种技术手段保持着粮食和副产品的增长,其实给土地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不停地耕种会使肥力跟不上,长期压榨土地,会自然形成减产,有时候偶尔减产,让土地歇一歇,不是什么坏事。
二是其实我们中国十分依赖海外的种子,主粮方面没问题,水稻小麦的种子国产化率很高,但是像蕃茄、胡罗卜、辣椒、洋葱、西蓝花等高度依赖进口,连玉米和马铃薯的种子也相当依赖进口。
像黑龙江种植的玉米,都是从德国、美国购买的种子,这些品种早熟、脱水快、抗倒伏,在东北大量种植,甚至黑龙江一些尖椒、圆椒种子也是以色列的。
湖南种的白萝卜,其实是韩国的种子,韩国品种汁多渣少、耐储藏,种子价格是国内的20倍,但大家还是愿意买韩国的。
全球每年300多亿的种子市场,大部分掌握在美国的杜邦、孟山都、道化工、Delta&Pine Land,以及法国的利马格兰,瑞士的先正达(现已被中国公司收购),荷兰的埃德瓦塔等公司手里。
全球最大的蔬菜种子公司,就是法国的利马格兰。
专家说,一般培育一个种源,其实需要漫长的时间,欧洲在这方面专注了100多年,我们的种源计划,一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去拓展和发展,现在还在缓慢追赶当中。
最后他说,其实青菜的生产周期并不长,非常短,一般是三个月一个周期,最快的一个月,有一些速发的水生蔬菜,15天就可以吃,所以价格回调的时间不会太长,像菠菜这种价格是临时极端性的,肯定不是长久的,整个蔬菜价格的回落,主要还是看化肥、石油的价格,这个调整的周期会长一点。
另外,专家说,可能今年冬季的寒潮也会影响到蔬菜价格。
和农业专家们沟通完后,我猛地想起来,中国的蔬菜产量已经独冠全球,如果我们都受影响,那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食品价格是不是影响更深?
一查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好家伙,全球现在有2.7亿人处在急性营养不良,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
因为化肥涨价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效应,全球粮食减产的效应还要晚一些才会显现,全球粮食减产,将会让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粮食危机。
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这一波周期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