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9日,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为主题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19日举行的“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分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讲席教授郑永年发表演讲。观察者网受权整理发布,发言未经审定。
【文/郑永年】
统一的经济规则的形成,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这几年,中国政府提出“双循环”,即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区域乃至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之前有朋友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状态下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包容性的发展,不仅内部如此,外部也是一样。
循环不只是简单的货物、资本、人才的循环,它背后是一整套规则,没有规则的的话,这些要素是动不起来。
至于规则问题,最近几年中国承受的压力一直很大,一方面美国指责中国不遵守规则,包括WTO、WHO、航道自由规则等,但这些指责并不符合事实。
其实学术界众多研究表明,中国加入WTO以后,在里面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如果中国不遵守WTO规则,又如何能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呢?这显然和事实是圆不起来的。
美国的自我认知是它是过去的规则制定者,但现在对规则的解释、界定又有了新的看法,所以是它自己在变,而不是中国没有遵守。甚至美国自己在很多方面的行为都是值得商榷,比如它并没有承认国际海洋法,再比如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如果觉得这个规则对自己不利,就擅自退群。
另一方面,现在国际上也有一些人过分强调中国规则跟世界规则之间的差异,这是部分人士将问题高度政治化、将规则意识形态化,认为中国的规则是“communist”,即共产主义化的规则,甚至对中国妖魔化,这些也都不符合事实。
2021年11月1日,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正在进行集装箱装载作业。@视觉中国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几个阶段,初期是“请进来”,也就是把世界规则请进来。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为了加入WTO,实施的策略是接轨,修改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对接国际规范,这就不能说中国的规则跟世界的规则存在巨大差异。恰恰相反,现在中国是世界规则的最大拥护者,尤其是二战以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体系的最大拥护者。
中国加入世界体系以后,对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市场、民主等方面,但这些改革只有在其他国家都接受以后才能成为规则,所以不能指责中国推翻世界的规则。甚至在有些领域,中国是在做规则补充,像金砖银行、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
有专家提出,亚洲在过去这几十年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但是我们也别忘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亚洲是全世界最和平的地区,亚洲国家之间有矛盾,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这个背后的支撑是什么?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大家都愿意遵守规则。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美国读书时,很多人认为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因为日本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第二,按照美国人信奉的“修昔底德陷阱”,必然如此。但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体量是日本的两倍,中日之间尽管有些小矛盾,但没有战争。所以,在亚洲,大家可以对规则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能尽量地遵守规则,这是保持和平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中国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是生产量大、消费量大,还要作规则的整合对接。
关于国内国际大循环,我个人的理解是,国内大循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的规则统一起来,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全国几大经济圈在投资、贸易、土地等各方面的规则要逐步整合统一。现在的情况是,即便像在珠三角、长三角内部,各个省份之间的规则也没有统一。所以,中国的体量很大,但规则对接不起来,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将大大解放劳动生产力。我们说欧洲为什么强大?首先就是欧洲内部规则的统一。相较之下,我们其实是有些大而不强。
再比如互联网领域,美国有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中国也有,欧洲没有,但在互联网规则方面,美国有,欧盟有,中国没有。中国有那么多的互联网公司,但规则却很缺乏,因为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关系跟美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美国是互相开放的,而中国是互相排斥的。
中国内部规则的不统一,导致中国国内市场大而不强,也很难走出去。所以,下一步我们一定要通过内循环将国内规则统一起来,为国内和国际的投资者营造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大家以后也不用担心到广州等沿海地区或者到内陆省份的投资会面临巨大差异,也可以解放劳动生产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规则还可以走出去。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方向是对的,我们跟东盟国家已经签署了RCEP,现在又申请加入CPTPP,无论哪一个都涉及规则谈判。我们可以分几步走,内部规则统一化以后,继续在与接轨国际的基础上,让中国规则走出去。
这不仅是为了中国自己本身,也是为了区域和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因为基于规则之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没有规则的发展,就是一些简单的贸易资金流动,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