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态越来越好,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省巴中市野猪也越来越多,不少村民们的庄稼被野猪破坏。经初步调查,全县约有 2 万余头野猪。近日,野猪捕杀专业队 4 名队员两天半时间共捕杀了 8 头野猪,两只猎狗被野猪咬死。接下来,通江县将成立 6 支护农狩猎队,将在全县各乡镇展开猎捕,力争完成今年猎捕 750 头野猪计划。
很多时候环境保护问题就是个经济问题。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能好怎”问题:能吃,但是未经阉割的野猪肉一点都不好吃,有一大股腥臭味而且肌肉纤维发柴,很硬很老。
以前在边防上的时候,冬天没有新鲜肉吃,要么就是罐头,要么就是很多年前的冻猪肉,岁数比你还大的那种。于是少不得会跑去树林子里面搞点新鲜食材改善一下生活,其中就有不少蠢萌可爱的小野猪为国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身躯。
但是的确不好吃。这玩意儿无论怎么做都不好吃,煮出来以后一股骚臭味,咬也咬不动,跟家猪肉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炊事班有个小哥就是巴中人,从小收拾野猪是一把好手,只有他收拾野猪能吃得下去。他要求是去搞野猪的时候能够放血尽量放干净血,然后用冷水浸泡猪肉至少24小时以上,再把生猪肉全部抹上盐,放到重物下面压,水分和残留的血才能排干净,而且尽量不要肥膘,这样做出来才勉强可以吃。
炒的时候一定要重调料,最好是用泡椒和酸菜来压骚味。
就这样,还要看猪大爷的岁数,岁数太大的野猪根本就没办法收拾,拿去喂狗,狗都嫌弃。喜马拉雅山山沟沟里的野猪其实非常多,有很多本地人修得好端端的桥不用,偏要用台阶给拦住,就是为了防止野猪跑进村子里糟蹋庄稼。可见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不爱吃,也没有办法收拾,并没有什么隐藏野猪肉烹调方法留着不告诉我们。
这么多年我从没觉得野猪好吃过,唯一一种做法是做所谓的“硝肉”,吃起来有点牛肉的感觉,可惜亚硝酸盐含量肯定是超标了,不推荐食用。
经过我们很多不明所以连野猪都没见过的“自媒体”渲染,野猪俨然成了丛林恶霸,这是纯属扯淡。什么“一猪二熊三老虎”这种鬼话都来了,那不是野猪,那特么的是野猪精。传说有什么“野猪王”能把松香蹭到皮肤上面,经年累月能够“刀枪不入”,枪都打不死,这个说的就不是自然界的野猪了,那是八戒。
作为参考,56式7.62毫米普通弹在100米距离上的穿甲厚度是8毫米,麻烦编这种“丛林传说”的人拿个尺子量一下那是多厚。友情提示:那玩意儿是装甲钢,硬度不知道比松香高到哪儿去了。
成年野猪尤其是壮年野猪确实在森林里难逢对手,不过真要跟老虎硬刚也不是个儿,总的来说,野猪依旧是一种食物链上的“基础动物”,填补的是纯粹的食草动物、小型杂食动物与大型食肉动物之间的空缺。这个生物链地位很重要,划重点,要考。
野猪伤人也主要是针对妇孺,针对落单而没有防备的人类,成群结队有备而来的人面前,它们只能选择是红烧还是清炖。
不要嘲笑它,谁嘲笑谁是猪。你看它都那么努力了!
野猪只会使用蛮力,在野外遭遇野猪,你不表现出敌意并且主动攻击它的话,它一般是选择逃跑而不是战斗。即使惹毛了,猪蹄子是它主要的短板,稍微找一棵粗一点的树爬上去就好了。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野猪幼崽长得萌就去招惹它们,不要忘了,野外这种萌萌哒幼崽,往往都有个凶悍的老妈。
不会搞野猪的人也是很难很难搞到这种蠢萌的家伙的,这次巴中的捕杀队就是方法不对头,靠猎枪不大好搞。真要搞,本地山民比你有办法,比如说前几年还没有禁止野猪捕杀的时候,就有各种陷阱卖。其中有些陷阱非常先进,利用光、电和智能设备,效果拔群。
但是我还是建议不要大规模捕杀野猪。
野猪是大型食肉动物存在的基础,例如华南虎、棕熊、狼、豹。这些大型捕食者跑去捕杀小体型的猎物不划算,只能活活饿死,付出的体力还不如猎物补充的那就只有饿死了。野外野猪的繁殖能力十分旺盛,不是鹿、羊这些动物能比的,可以为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提供生物链基础。体型适中,捕猎难度又不算太大,野外野猪种群消失的地方一般都很难看到大型肉食动物存在了。
因此野猪“泛滥”只是大型肉食动物种群恢复前的一种生态失衡,大型肉食动物种群恢复以后,野猪是泛滥不起来的。像喜马拉雅山区和孟加拉、缅甸一带,华南虎、棕熊、灰熊种群还在,野猪就不至于泛滥。
巴中传统上属于华南虎的活动区域,现在野猪种群的恢复预示着华南虎有了恢复的可能性,不管是引进还是野化繁殖,都有了食物基础。
环保不是简单机械的一条法令的事情,不是你颁布一条《环保法》就万事大吉,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本地老百姓如果没有活路,必须要靠山吃山,你是不可能真正执法的。
当地老百姓不靠野生动物资源谋生,你一条禁令才能真正执行,而执法成本不至于太高。“恶法非法”,人都活不下去,野生动物是别想的,这是很多环保分子想不通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当地老百姓必须要活下去,在活下去这个求生本能面前,一切法令都是空话。
巴中野猪种群的恢复,说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人们没必要去跟野猪争生存空间,剩下的零星捕猎行为才可能靠一纸法令来禁绝掉。不是这样的话,你恐怕要付出几十倍的代价才能保证法律得到执行。
毕竟“法不责众”,大家都不听,你是没法执法的;只有大家都听,偶尔几个人犯法,你才能靠执法机关那几个人管住数十倍的老百姓。
生态环境的明显好转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几个大的环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长江全流域禁渔、天保工程等等的坚持实行,生态环境呈现明显好转的趋势。这些事情的基础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是巴中地区的老百姓一年吃不上几次肉,你看看那些野猪活得下来不?
最近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在好转,生态平衡得到恢复,野生动物尤其是最显眼的鸟类明显增多,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情。我家附近最近多了一个大家自发形成的喂海鸥的地方,天气好成群的海鸥跑来跟大家互动,旁边就有小贩卖面包,两块钱一个。
试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谁舍得拿两块钱的面包去喂海鸥?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巴中地区应该适时出台新的环保政策,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订切实可行的环保做法,国内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成熟的做法,可以借鉴一下。像云南、西藏很多地方野猪早就泛滥成灾了,野猪还是不能打,但是由政府出面赔偿野猪造成的损失,做好野猪活动的管控,避免和人类起冲突。
保护野猪不是为了野猪本身,是为了可能的大型肉食动物。
野猪种群恢复到一定程度,就应该着手建立大型肉食动物保护区了,在人类退出的基础上引进大型肉食动物,恢复原有生态功能。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人,尤其是本地人的经济活动不再与动物相争。工业化、城市化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退出更多土地给这些野外的小可爱,尤其是能够成片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