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集采史上的最高砍价记录出现了!
69.7万元一瓶的药,被医保谈判专家给砍到了3.3万一瓶。
我算了一下,相当于95.3%的折扣。
不是95折,是售价减少95%,原来的价格去个零之后还要再砍一半。
本轮医保谈判平均成功率80.34%,平均降价率61.71%,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是创造了医保砍价记录的,是针对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极其罕见,但也极其可怕。
正常人类有个基因叫Smn1,这个基因一旦突变,就会影响脊椎处的运动神经元合成,导致人体肌肉失去控制,最终肌肉退化萎缩。
因此引发的疾病,叫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简称SMA。
如果你的基因没有突变,那你一辈子也不会得这个病。
但如果你的基因突变了,那你刚生下来就会得这个病。
得了这个病的小朋友非常惨,不仅运动肌肉萎缩,就连呼吸、进食的肌肉也会失去控制,最终萎缩。
很多SMA患者,是在长期呼吸困难、进食困难的情况下去世的,毫无生命质量可言。
简单的说,得了这个病的小朋友,基本上活不了几年,即便还活着,也和死了差不多,根本享受不到活着的快乐。
而从这个病的发病机理来看,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个病是没救的。
不仅任何人类药物都没有用,自身的免疫力也没有用,你照顾这个小朋友再久她也不会好转,而且是永远不会好转。
得了这个病没有奇迹,永远没有,因为这本身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想突变回来,还要恰好突变成正常功能表达的样子,那概率就是零。
但是当人类攻克基因的部分奥秘后,这个病有救了。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和你平时认识到的盐水、抗生素注射液等都不同,这不是化学药物,而是基因靶向药物。
SMA患者基因缺失,这没办法,但基因缺失的第二步结果,是SMN蛋白缺失,这最终导致了患者神经元缺失。
于是诺西那生的治疗思路就出来了。
这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具体功能就是可以提升SMN蛋白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进而提升SMN蛋白的合成数量。
这些是官方学术解释,这个药具体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可以恢复患者的神经元合成,进而恢复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恢复呼吸和进食能力,甚至最终让患者站起来。
“诺西那生钠”是全球范围内针对SMA首款靶向特效药,疗效得到全球公认,近乎于神迹一样,可以做到药到病除。
但是售价,却高达69.7万人民币每针,而且第一年需要打6针,随后每年打3针。
患者需终身打针,只要有一年不打,身体就开始无法合成足够的SMN蛋白,最终导致神经元缺失,身体肌肉会再度失控,并最终萎缩。
换算下来,就是第一年药费约420万元,随后每年约210万元,终身服药。
也并不是故意坑中国,这个药在原产地美国售价更贵,高达12.5万美元每针,折合80万人民币,当然也是终身服药。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目前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共有7000多种,而且新的病种还在不断被发现。
以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为例,这个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在罕见病里已经属于较高概率了。
听起来概率挺大的,生个孩子就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摊上这种倒霉事。
但以中国每年出生1000万人口为例,对应的病人只会有1000个。
这1000个病人有强烈的愿望要买药,而且愿意终身买药,但总共也就1000个。
假定每人每年出1000块钱的话,年缴费也就100万。
研发一款新药,需要至少10年,投入10亿美元起步,而且成功率最多10%,绝大多数投入都是打水漂。
一款新药的成本,约100亿美元,近700亿人民币。
就算不要本钱了,每年的贷款利率按5%算,一年得赚35亿才够付利息。
要是本金按10年回本计算,一年需要赚70+35=105亿元。
而药企冒这么大风险,只为了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能10年回本外加付清银行贷款利息,稍微有点意外就破产,那这种事谁会去干?
所以新药需要全球售卖,且高价售卖,否则无法覆盖研究成本并给与研发者足够的激励回报。
愿意买药的人越多,售价就可以越低,买药的人越少,售价就需要越高。
治疗罕见病的药虽然售价贵,但药企还真没赚到多少钱,所以愿意研发的企业并不多。
因为研发的人少,所以这种药通常也是孤儿药,全球有这样药物的企业,就一家,最多几家,不买他们的药就只能等死。
当然,也不能骂药企黑心,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药企花费百亿资金研发出新药物,你连骂药企的机会都没有,得了病就只能回家等死,没有任何办法,有钱也没办法。
如果非要用药,那医生也只能给你开点安慰剂,但其实啥用都没有。
幸好,绝大多数罕见病都是不致命的,但碰到致命的,也只能自认倒霉。
人类现代医学处于刚起步状态,绝大多数的人体奥秘都还没研究清楚。
按这个逻辑,孤儿药卖高价,是合理的,而且非常合情合理。
对患者而言,以前是毫无选择只能等死,现在是有了选择,情况总归是比以前更好了,而且等专利到期后,孤儿药必定大幅降价,到时候会惠及全人类。
但现在所有医生都说有救,只是自己买不起药,这种难受的感觉会比以前强烈一万倍。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2017年刚研发出来的新药,等到专利到期自己的孩子已经没了。
惠及全人类,惠及的是下一代的全人类,和自己的孩子没关系。
售价低,损害药企知识产权,以后没人愿意研发新药,人类罕见病的患者只能年复一年的等死。
中国医保局出面,和“诺西那生钠”的厂家代表进行谈判。
你降价一部分,我医保报销一部分,共同降低患者负担,买得起药的患者数量增多了,你的总销售额也增多了,利润不就上去了吗。
在过去的两年里,医保局和厂家谈了一次,把价格从70万/针降低到了55万/针,但这个价格依然过高,依然不能进医保。
今年,医保局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只要你肯大幅降价,我就把这个药纳入医保。
张劲妮的谈判风格人如其名,温柔且不失威严,坚定无比,但又极其柔和。
假定医保报销70%的话,那么患者的负担将从以前的70万/针降低到0.99万/针。
虽然还很贵,但已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比以前的负担降低了98.5%。
几乎很难用文字还原现场的那种感觉,因为太精彩了,还是直接放视频吧。
刚才不是分析过么,药企全靠专利保护期内的利润来支付研发费用,你把利润弄的太少了,以后就没人愿意为人类研发孤儿药了。
药企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参加医保谈判,你觉得和医保局谈亏了,可以不来谈。
甚至谈到一半,你觉得价格已经让到极致了医保局还不同意,那也可以不成交。
能被医保局大幅压价的,一般都是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仿制药。
这种药能生产的企业很多,是纯粹的低技术低门槛,药企大部分成本都花在营销和推广上了。
既然谁都可以造,那自然谁的销售渠道更给力谁的卖的多。
但医保一旦集采,这种渠道优势就全废了,谁便宜谁就一口气拿掉几乎所有的市场份额。
对于原研药,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一般不参与医保局的谈判,价格也很难谈。
但有一种情况下,原研药是可以谈价的,那就是卖不动。
“诺西那生钠”虽然定价70万元/针,但很明显这个价格能承受的人并不多。
只要有一个患者愿意付费,那第一年的药费就是420万元,随后每年210万元,但整个中国的总付费金额才几千万。
这么算下来,整个中国每年大概只有20个患者愿意为这个药付费。
富豪有,但并不多,因为富豪虽然有钱,但孩子没病也不会付费的,绝大多数付费者都是中产。
卖了房,倾家荡产,只为了孩子能多活个一两年,体会一下能站起来的感觉再离开这个世界。
这种药物贵的主要是研发费,成本几乎为零,销售额几千万就代表利润几千万。
但即便利润率是100%,这也才几千万啊,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能把价格砍到3.3万/针,医保再承担70%,患者自付金额就可以降低到0.99万/针。
按医保谈判方代表的说法,可以至少惠及1000~2000名患者,药企方面显然也是认同这个数字的。
按这个数字算,中国区总体营收会飙升到至少3~4亿元/年,比之前直接扩大了十倍,可能更多,并且有可能随着付费人群的增多,销售额逐年增大。
而且,这么低的价格也树立了竞争壁垒,熄了其他药企进入这个领域研发新药的想法,甚至专利保护期结束后,其他仿制药进入的动力都不足,给自己带来长期的现金流。
但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医保局的努力,愿意承担70%的费用,并开放全国的医院渠道进行推广,药企也不会降价。
因为不降价还有几千万利润,降价了可能几千万都没了。
医保局谈判成功的消息传出后,SMA患者群里的家长,全都哭了,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
他们的孩子,因为这个政策,也许可以体验下这辈子第一次自由自在的奔跑,而且也许就不用死了。
70万一针确实太贵,医保资金无法承受,我们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更多的普通患者、普通疾病。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患者群体,但医保局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小群体。
这个药,我用不到,我孩子用不到,我也不希望将来我孩子的孩子能用到,国家的这个福利我不想要。
张劲妮在谈判桌上斤斤计较的样子,真的很美,那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