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人新首富的新闻很火。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以90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华人新首富,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5727亿,超过中国前首富钟睒睒的4244亿,跻身全球富豪榜前十。
这个币安交易所,创办于2017年,是一个专门用来交易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平台。也就说,只用了五年不到,通过炒作虚拟货币和收取交易服务费,赵老板就从一个名不经传的路人登顶华人富豪榜。
这件事不仅仅是吃瓜这么简单,背后的一些东西,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20世纪,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1991年的苏联解体。
但我认为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解体,而是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由此改变了人类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一个底层逻辑,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当今的很多社会现象,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个规则变化有关。
人类最开始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但因为实在麻烦,效率低下,后来就有了各种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来提高交易效率。最开始是用贝壳、乌龟壳,后来到铁块、铜块,然后到白银、黄金,最后就是纸币。
但想要让大家放心使用纸币,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必须要确定这个纸币有价值。以前的做法是可以随时拿纸币去银行换黄金,这是约定成俗的规则。
1944年,布林顿森林体系产生,美元成为世界贸易货币,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大家可以随时拿美元到美国央行兑换黄金,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的黄金(一盎司约等于31.10克)。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不能兑换成黄金,打破了这个规则,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从这一刻起,美元就成了一种没有锚定物的货币,如果有一天美国人不承认了,或者美国倒了,大家拿着的美元就成了废纸,一文不值。
布林顿森林体系还在的时候,美国政府有多少黄金,他才能印出相应数量的美元,现在没有了黄金这个紧箍咒,美国人开始放飞自我,大量放水,只要用纸印刷出来的美元,就能拿到世界上买买买,收割全世界人民的财富。
即使没有直接与美国有贸易来往,但只要是需要用到美元的国家,都会被美国收割。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受到的伤害远比其他国家大得多。因为印出来的美元,最多的还是用来买我们中国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而我们卖货得到的美元,除了买点原材料,剩下的为了不至于放着吃灰,只好拿去美国买国债吃点利息。
这是在美国那头,再来说中国这边。由于美元不能在中国国内流通,工厂老板们卖货赚到的美元,就要拿到银行里换成人民币,先给工人们发工资,剩下的要么存起来,要么用来扩大再生产。所以我们卖货挣到多少美元,就要印出对应的人民币出来,不然市场上如果美元多人民币少,就会导致人民币升值,打击我们的制造业。
但是国内人民币供应量的太多了,就会导致物价上涨,也就是所谓的输入性通胀。举个例子,市场上有50元人民币和50个包子,算下来1个包子1块钱。现在印出了100元人民币,包子还是50个,算下来就是2块钱一个了。现在咱们的房价、物价相比十几年前高太多,其实就是货币的供应量太多,货币供应的速度远高于实体产业发展的速度。
货币太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就会导致贫富分化。
根据美联储的官网数据,美国前1%最富裕家庭所拥有的财产,截至今年(2021)二季度达到了43.2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9成家庭40.28万亿的财产总和,也就是说,美国的分配已经进化到了一九法则。
当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就会爆发各种社会矛盾。现在的美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枪击案,还有各种“零元购”活动,很多表面上是族群矛盾,其实本质上是因为贫富分化而产生的阶级矛盾。
我们每个省的高考状元,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绝对的顶尖人才。但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施一公在一个演讲里说,来清华读书的各省高考状元,有70%-80%的人都选择了与金融相关的专业。因为当大家发现干实体产业,一年下来哪怕不吃不喝在一线城市也买不到几平米的厕所,买房更是遥遥无期;当大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如有的人在炒股、炒证券、炒期货等等一天的收入,社会的顶尖人才就会大量流到来钱快的金融产业去。
现在这个华人新首富,搞这种虚拟货币交易,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赚到了900亿美元的财富,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了,客观来讲,当年的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必然的,就是所谓的“特里芬悖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他国家要有美元才能买到石油、原材料、工业品等等,而想要获得美元,只有对美国是贸易顺差时才行(出口额>进口额),这个美元是美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储备来印的,有多少黄金才印多少美元,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拿到美元,本质上就是美国的黄金流到这些国家,这样时间一长,美国的黄金储备是会越来越少的。黄金变少,就要少印美元,当美元变少,也就没法维持美元价值的稳定,所以这完全就是一个悖论。
但是不用干活,凭空印钱就能买东西,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所以美国人印钱就像吸毒一样上瘾了。
美国国债,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成是美国人印出的美元数量。
1970年,美国的国债是3820亿美元,到1980年,增长到9140亿,十年增加了5320亿。
1988年,国债增长到2.6万亿,十年不到增加了1.6万亿。
2000年,克林顿当完两届总统,国债来到了5.67万亿,比1988年多了3万亿。
小布什当完8年总统下台的2008年,美国国债到了10.6万亿,8年增加了4.93万亿。
小布什以后是奥巴马,奥巴马当完8年总统,国债一下子飙到了19.9万亿,8年增加了9.3万亿。
然后就是懂王,任期结束时国债已经飚到了28万亿,比奥巴马时期增加了8万亿,好像增长幅度和奥巴马差不多,但是懂王可是只当了四年总统啊。
所以美国人一开始还有所收敛,讲究细水长流,放水量控制得比较适中,还有耐心等韭菜长出来再割,现在已经越来越没耐心了,简直就是要连根给刨了。
如果仔细算算,光是疫情这两年,美国印的钞票已经占比全球流通美元的四分之一了。
货币是水,资产是船。美国滥印钞票最大的恶果是会推动全球资产价格的上涨,而资产价格上涨就像火车离站一样,没上车的只能在站台上干瞪眼。
快速的资产升值会撕裂社会,上车的人能把无数底层民众瞬间秒杀。
我们每个人只是时代浪潮下的一叶扁舟,面对滔天的洪水,能做的只有想办法赶上这趟车,把手中的纸币变为抵御通胀的资产。
放在过去,如果赶上楼市黄金十年的电梯,资产一年翻倍都有可能。
可现如今放眼望去,p2p暴雷在前,股市震荡十年如一,信托产品频频难以兑付,房产打压不断……
兜兜转转一圈发现,真正能用来吸收资金的优质资产,已经寥寥无几。
在焦虑如何投资,才能不缩水又增值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财富的核心要义,是守财难,你做好防火墙了没?
在我身边,的确有一些殷实家庭、大款家庭,因为投资某个必赚钱的项目,最后弄到全家流离失所的地步。在投资的世界里,不懂得真正“兜底”的人,无论之前积累了多少巨额财富,很容易一棋毙命。
不妨问问自己,假设最坏情况下你的一切打了水漂,家庭温饱和老人孩子养育,是否也会被你波及?
多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挣钱养伴侣。生病、失业、房贷,一场意外就会把整个家庭打回原形。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盛水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你风险最薄弱的一块,决定了你财富的水平。
家庭要持续投资积累财富,但是往往很多人却忽视,如何做好“安全兜底”。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通过金融工具把风险转嫁出去,比如保险。
说到保险,有些人嘴上可能会“呵呵”,心里甚至会“呵呵呵呵”,其实我们对于一些事物的“偏见”源于我们对其了解的不够全面。
出过海的人都知道,压舱石稳不稳,比船快不快更重要。
没有压舱石,一个浪花过来你就翻船了,更别提航行到终点了。
而保险就是人生的压舱石,可以帮助我们在积累财富过程中分摊意外损失的风险。
我们没办法避免意外的发生,但保险理赔的钱,却能够让自己和家人获得较高的经济补偿,能够保障有充足的医疗费,无需担心父母的养老和孩子的教育。
千言万语,保险所保护的,是你的钱、你现在拥有的资产和你的生活状态。
但保险不能跟风瞎买,它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与实操经验的领域,必须做到量身定制才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家年收入80万有房贷,他家年收入30万无房贷,两个家庭的保障需求就不可能一样。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买保险,往往是钱花了一堆,最后风险也没挡住。身边出事理赔才后悔的案例,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为了避免大家再掉进保险的坑里,经过安全、理赔和服务各方面的排查之后,最终选择了颠覆认知的水星专业保障规划平台。
他们提供的保障方案定制,颠覆了很多人对传统保险的认知:买保险不是简单买产品,而是买配置。
如同生病要先找医生诊断治疗,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体验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四步,就可以科学计算出家庭所需保额:
①对于没有保险的粉丝,可以根据计算的保额来匹配家庭风险缺口,能清楚知道应该买什么险种,以及去买多少额度才能解决家庭的问题,以及花多少钱才合理。
②已经买了保险的,规划师也会将已有保单做排查分析,一张张讲解你买的保险值不值,方便及时退保止损。
两年来成功帮助1万多位读者,做了完善的保障规划,提升了自己规划人生的能力,收到了一致好评。
每次福利放出很快都被抢光,为满足一些读者的紧急需求,又争取了200个名额,原价699元现在免费给到大家体验一次。
2021年12月31日之后,所有线上保险要重新下架调整,这意味着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或许将不复存在。
机会难得,真心希望每位粉丝都能去体验这服务,赶在下架前,为孩子和家人做一份完整的保障规划,及时买到合适的产品。
因为它关系到在那些性命攸关的时刻,你爱的人不被压垮;它关系到也许是生命最后的尊严,不慌不乱,对亲人的抚慰。
世事无常,安顿好大后方,再去迎接更确定的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