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2021年取得的成绩,并且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的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需求收缩概念。它标志着我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需求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那么,如何解决我国需求不足问题呢?
需求不仅仅是消费问题,需求同时也是一个生产问题。讨论中国市场需求问题,必须跳出供需矛盾分析问题的本质。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得到遏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一些居民摆脱贫困之后,仍然处在温饱状态,因此,需求不足的现象十分明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扩大生产,增加收入,这是解决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的最根本途径。只有扩大生产,增加居民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市场需求的深层次问题。
扩大生产的方法很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形成新的经营业态,都是扩大生产的必要之举。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那些受到良好教育的知识阶层,可以很快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变工作岗位、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而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普通劳动者,由于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转换工作岗位的机会越来越小。
因此,要想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让劳动者依靠自己的双手,适应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如果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训,让那些长期和现代社会脱节的劳动者,能够掌握新的技能,或者让那些生活范围相对较小的乡村居民,走出大山,接受技能培训,那么,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收入。居民劳动收入的增加,可以扩大内需,确保我国的需求不断增长。
其次,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必须未雨绸缪,尽可能地避免“能源或者资源诅咒”。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当一个城市主要依赖资源或者能源供给发展的时候,这个城市就会面临极大的危险。一些能源枯竭城市,由于居民缺乏必要的收入来源,城市发展出现恶性循环。由于居民收入减少,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很难催生新的产业,结果导致城市的居民纷纷出走,城市处于凋敝状态。
在我国一些资源能源城市,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明显。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在一些资源能源城市,实行新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税收调节和资源合理配置,在能源资源相对丰裕的情况下,为未来经济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价格,确保城市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如果职工的工资收入相对稳定并且不断增加,那么,城市资源枯竭之后,可以催生服务业等产业。而服务业的发展,可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以确保城市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能源资源枯竭城市的服务产业,对于解决需求问题至关重要。当然,由于竭泽而渔,一些能源资源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为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动力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需求不断增加,城市重新实现良性运转。
第三,需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生产需求,也包括消费需求。需求能否持续,主要看居民的收入水平。当然,如果能够吸引境外消费者,可以建立外向型的需求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而言,需求主要依靠当地居民消费。因此,增加居民的收入,是解决需求不足的最有效途径。
但是,如果居民收入增加,形成所谓的“内循环”,那么,财政将会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合并同类项”,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通俗地说,为了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可以将大体相似的城市或者“同质化”城市,通过特殊的方式合并在一起。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我国需求问题,变成一个城市布局问题,通过城市的重新规划,增强需求动力。
中国在城镇化还是城市化问题上,曾经出现过长期争论。中央提出我们要实现城镇化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考虑自己的国情,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城市。但是,城镇化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化应当与时俱进。譬如,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使得一些小城市资源被抽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城镇化发展方向,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小城镇,那么,必然会出现重复浪费现象。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根据高速铁路网络发展的需要,对一些小城镇进行适当的合并,并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中心城市。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行政开支,节约国家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我国城镇化发展更有活力。事实证明,将一些乡镇进行必要的合并,不仅可以减少农民的负担,减少财政支出,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
城镇化的目标不能改变,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在城乡规划法科学引导下,对我国城镇化进行总体布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建设若干城市集群,在中心城市的周围,形成“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湾区的建设,长江三角洲的城市规划,渤海湾地区的北京、河北、天津一体化发展,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有可能会建设一大批具有资源聚集效应的中心城市群。重庆和成都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中部地区,将会沿着京广线,形成若干个中心城市。当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消费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我国的需求就会快速增长。
笔者建议,中央可以考虑提前实施交通布局,沿着京广线的中心城市,建设我国的磁悬浮高速铁路网络。如果磁悬浮高速铁路网络将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联结在一起,形成一小时城市圈,那么,我国中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整体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那个时候,中国中部地区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脊梁”。
湖北武汉到河南郑州500公里,如果磁悬浮铁路修建,那么,在这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样道理,湖北武汉到湖南长沙,湖南长沙到广东广州,由于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将会更加便捷。资源的高效配置,将会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我国市场经济将会呈现出前所未有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第四,需求表面上看是收入问题,但是,本质上来看则是发展模式问题。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之后,有许多新产业值得挖掘。但是,横亘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面前的鸿沟不容小觑。譬如,我国虽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但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率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费用相对较高,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难以承受。如果大幅度降低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费用,将会为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产业发展起到主推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通信经营模式和管理格局决定了,要想大幅度降低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费用非常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于,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改变传统的通信服务模式,实现需求的增加。
阿里巴巴等少数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已经生产出新型私人电脑。这种新型私人电脑的特点就在于,计算中心负责计算,存储中心负责存储,消费者不需要购买拥有计算和存储模式的电脑,只需要通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连接到计算机中心和存储中心,即可实现快速计算和信息存储。
如果大幅度降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费用,并且加快推广我国新一代私人电脑产业,那么,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我国芯片存储产业发展步伐,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普及我国的新一代私人电脑。
可以设想,如果改变了私人电脑的配置,改变了人们的计算机消费习惯,改变了人们的计算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将会催生新的产业。我国的计算产业和存储产业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计算中心,湖北武汉在存储产业发展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如果政府大力推广,改变传统的私人电脑消费模式,那么,我国将会产生新的需求。中国的私人电脑业务,有可能会改变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电脑生产消费模式,围绕着新一代的私人电脑,中国将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产业。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产业,它必将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动力来源。
总而言之,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提高知识水平,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是根本出路。摆脱能源诅咒,是实现城市转型的必要之举。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实现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是增加需求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的产业,是解决需求问题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