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1年,仅仅还剩几天,马上就要翻篇了。如果按照一整年来算,那么自然就要简单盘点一下当年的业绩。即使没有冲绩效的要求,那么自己做一下小结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当年往大气层之外的发射,居然进行了5X次之多,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全球第一。毕竟一年只有52周,这样就等于一周一次正式发射,其速率只有前苏联在鼎盛时代可以媲美,而发射成功率远远超过前苏联。看这个趋势,真有最终一年发射100次的超级潜力可挖!真要那样,就是开始太阳系大开发的起步时代了。简单盘点完了飞到大气层之外的次数,当然这其中还有某次在大气层内外自由穿梭的特殊飞行,让全球都惊呼颠覆了基本物理规律。不过这种超级飞行仍然可以算大气层之外的,毕竟整体飞行轨迹都在160公里以上,是现代最先进的反导拦截弹都无能为力的存在。
看完了大气层之外的,再回头看看稠密大气层之内的新飞行物。当年最大的亮点就是新型号密集首飞前所未有,比如大型隐身双座,水上用的隐身版,水上用的电磁探测体、还有各种现有机体的升级体;比如大型换发版、大型加油版等等。不需要一一列举,就会发现当年首飞的新型号居然需要用两个手来数,真是全面突破和遍地开花的一年。这种突破规模,即使超级大国在冷战巅峰年代也未必可以如此密集。不过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有一个似乎并不是多么高调的新突破,却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且对这个新突破的文字描述似乎有些不合常理。首先来说,对绝大部分新机型,哪怕是重型隐身机,一般首次试飞,都会在原产厂家的自有机场进行。毕竟当代任何作为行业主力的固定翼飞机制造基地,都有自己附带的试飞机场,这些机场的跑道,
基本都是按照4D以上标准建造和配套,也就是主跑道至少有2800米的净长度,50米以上的净宽度,具备导航雷达和指挥塔台。这种规模的跑道可以试飞几乎所有类型的战术飞机,也完全可以试飞250吨级以下的轰炸机、运输机和其他特种飞机。最多无法试飞A380或AN225这两种全重超过500吨级的巨型飞机。而且大部分新机型试飞前有对外信息隐蔽的需要,在本厂的自有机场完成首次试飞,也可以从总装车间直接拉到机场进行。完成首飞安全落地后,还可以马上拉回厂房进行全面检测。而前面提到的多种新型号的首飞,基本都是在本厂的自有机场完成的。唯独有两个项目的首飞起点和最终落点与众不同。其中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哪个在大气层内外曾经自由穿梭,在不到200分钟内,以极其复杂的特殊轨迹环绕地球一圈,然后在大漠深处的超长跑道上悄然飘落的特殊飞行体。
这次个神秘物体的起飞点和降落点据说直线距离相距在1500公里左右,不过是环绕地球一圈之后的相距1500公里。因此这个神秘飞行物既不能叫做传统的飞机,也不能叫做传统的飞船,其完全是一种颠覆现有概念的全新类型的飞行器。不过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第二种完成首飞的新型号。这个新型号最大的特殊之处,就是居然同样不是在生产厂家附带的机场上完成的首飞,而是到大漠深处的综合性测试基地完成的首次高飞。为何不在本厂简单首飞?按说2800米长的跑道,就是大型运输机携带航天飞机安全起飞也足够了。其实关键点就在于,这次首飞,需要综合性的空间测控系统的支持才更加有效!也就是说,第二种神秘机型的首飞,其最大飞行高度和最大飞行速度,很可能已经超出了普通飞机,包括大多数现役战斗机的飞行包线和极限性能,
因此仅仅靠一般试飞场地的观测设施配备,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全程的首飞跟踪和数据收集;而大漠深处的综合性基地,除了具备多条长跑道外,更重要的是具备最完善的大气层内外的远程跟踪测控系统,不但对飞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的物体,就是对40公里以上到数百公里高度的特殊飞行物,都可以大范围的全程跟踪测控。这说明这次首飞的型号,已经明显突破的一般飞机飞行高度不超过40公里的绝对上限。但是其首飞轨迹又和环绕地球一圈的飞行物不同,其是在大漠本场水平起飞,最终顺利完成首飞后又在本场降落,这就暗示这仍然是一种“飞机”。只不过其首飞高度和飞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据说项目总师在现场看到自己的作品顺利落地后,非常激动,但并没有出现总师和首飞试飞员热烈拥抱庆祝的描述。
似乎明确暗示这是一种完全无人驾驶的新型号。无人驾驶还可以轻易飞到40公里的高度以上,以前知道的似乎只有某种高空侦察版本,不过那是节流火箭为动力的。严格意义上已经不能算是传统涡轮喷气动力的飞机,而且其试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很明确不是当年刚刚首飞的项目。作为传统飞机还能突破包线范围,还必须用大气层内外的综合测控系统来跟踪测控,外加全程无人驾驶,目前看来似乎只有一个指向,这就是为6代有人战斗机体系配套的重要子系统,也就是无人版忠诚僚机,可能先于6代有人机顺利完成了首飞!毕竟对忠诚僚机的基本要求是,可以有12到15个G,或者更高的超过载能力。不需要生命维持系统,因此可以飞到40公里以上的稀薄大气层,对所有现役飞机产生高度优势后发射导弹攻击,所谓居高临下、自然是势如破竹。这类无人僚机可以在亚音速和3倍音速之间自由选择飞行速度,
整体上在有人6代长机前面上百公里,提前和对手交火。因为其最大过载、最大速度和最大飞行高度都是所有有人机都无法对比的,因此必然被当做下一代的空战急先锋。那么为何判断忠诚僚机可以在有人6代机之前就完成工程化制造和首飞呢?这就是在于无人僚机虽然飞行包线比有人机更强大,但是实现难度却更低。比如其飞行全重可以控制在15吨到25吨之间。如果是15吨级,只需要一台四代大推就可以获得1.2到1.3级别的高推重比;如果是25吨级的,用两台4代大推甚至可实现1.3到1.5之间的超高推重比。而凡是飞行物的推重比到了1.3以上,那么就可以实现像火箭一样的加速性垂直蹿升,可以确保3倍音速下飞到40公里以上的全新高度,在稠密大气层内更可以实现12个G以上的超级过载。
某重型隐身有人版本首次出现双座版,很大程度上也暗示可以为忠诚僚机进行全面测试而配套出现。至于超级人工智能控制、空中网络中心战法、配套的机载高能激光和可以大量携带的超远程双脉冲空空导弹,还有全新的隐身设计,这些子系统目前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到了可以最终整合运用的阶段。因此可以预判,双座隐身版和高性能无人僚机,很可能在2026年之前就形成实际战斗力。6代机全系统的突破,也不会晚于2030年。这才叫一骑绝尘。不用说尾灯,就是尾流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