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经过去,伴随着中国化工行业的,除了疫情的反反复复,这一年最难忘的,就是国际突发事件带来的全球化工行业剧烈波动,以及频繁发布的中国行业政策,给大宗化工品市场价格的剧烈影响等。
回顾2021年,心酸已经过去,苦累已经远离,哀怨散在风里,失意不再叹息。展望2022年,希望中国化工行业顺顺利利,祝愿化工圈内每个人都有满意的收获。
本文回顾2021年化工行业大事件,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希望通过历史,来更好的预测未来中国的化工行业发展。
苏伊士运河对中国化工市场意味着什么?
2021年3月24日,全世界都在盯着这条船,2万标箱的长荣海运集装箱船—EceaGiven。在大苦湖以南的苏伊士运河,它突然单航槽失控,横向堵死了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被堵瞬间刷爆化工行业朋友圈,在资本市场也表现得较为激烈,原油市场短时间内出现了剧烈的波动,盘中一度上涨超过3%,化工品市场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假如堵塞未能在短期内解决,远洋船舶能做的,要么继续等待,要么是绕过好望角。若选择绕过好望角,中国方向的运距将会增加16000公里左右,化工品运费将会上涨3500元/吨左右,航行时间也会增加好几天。
欧洲是中国终端制品的重要消费国家,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贸易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从中国进口商品3835亿欧元,同比增长5.6%,首次超越美国。而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化工品贸易往来,多集中在聚烯烃、苯乙烯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其中中国从欧洲国家进口高端牌号的聚烯烃产品,并生产了大量的终端制品及纺织品,出口到欧洲国家。如果苏伊士运河长期堵塞,必然会给中国终端制品的出口带来巨大影响,从而牵连到大宗化工品的消费。所以,可能会产生中国大宗商品消费降低而国际油价上涨的背离现象。
全球集装箱海运拥堵恶化,对中国化工市场有什么影响?
7月21日下午,全球有28艘船舶滞留港口,116个港口报告了存在拥堵等问题。在亚洲转运大港新加坡,以及美国最大的两个海上门户洛杉矶和长滩,这两个港口外等候的船舶数量增加了一倍。根据乔治亚港务局执行董事Griff Lynch表示,对进口商品的强劲需求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因为在疫情的不均衡反弹期间,企业争先恐后地重建库存。
集装箱海运运费的增长,直接导致中国出口到欧洲及美国的运费增加,以及中国进口的集装箱运费增加。其中出口部分主要包括塑料制品、家电、电子电器及相关制品,这导致中国塑料制品出口成本的增长。而进口市场的运费增加,导致了进口塑料原料粒子,以集装箱为物流载体的固体化工品进口成本的增加。
这个发明是否有望冲击现有的能源体系?
7 月 29 日,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 160Wh/kg,为全球最高水平。常温下 15min 快充可达 80%电量,低温性能优异,-20℃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超过 80%,热稳定性超过国家强制标准,且其独特的 AB 电池解决方案可实现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集成混合共用。
如果宁德时代推出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性能如宣传所说,那么,这极有可能会成为掀起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最开始的序幕,有望改变目前延续半个世纪的全球能源霸权体系,也有可能被列入全球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原材料暴涨,终端塑料制品行业能撑到什么时候?
在节日之前,受到“双控”的影响,中国大宗化工品在近1个月内出现了明显上涨。平头哥看到,化工产品的大幅涨价,按照产业链的价值传导逻辑,最终将会传导至终端制造业市场。但是,因终端消费市场关系国计民生,以及部分产品受到国家价格的管控,所以,终端制造业市场却无法实现产业链成本的向下传导,无法将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也就是说,终端制造业市场将会为此次双控带来的价格上涨买单。
没有了稀释沥青,沥青生产企业怎么办?
国家税务总局从6月12日开始,执行对LCO、混合芳烃和稀释沥青的进口消费税征收。此次政策的颁布,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对调油市场和沥青市场,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由于进口LCO基本以调合柴油为主,而进口的混合芳烃,以调合汽油为主,所以对成品油调合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成本增长带来的进口量大幅降低,而驱动国产调油料的产出增加,有望驱动重整装置开工率的提升。
对于炼厂采用稀释沥青作为生产原料,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稀释沥青采用布伦特+贴水的模式定价,其中贴水幅度个别时候高达2美元/桶,所以稀释沥青的采购成本较其他原油优势明显。二方面是采用稀释沥青生产的产品,其中以沥青为主,其次为蜡油、柴油及石脑油,其中沥青产出比例较高,也为炼油企业提供了其他“应税”产品的“免税”开票资源量。所以,对于炼厂来说,特别是地方炼油,他们更愿意采用稀释沥青加工生产。而此次进口消费税政策变动,直接带来稀释沥青进口成本的大幅增长,也就是堵住了稀释沥青进口来源,从而导致炼厂被迫转为其他原料。
如何看待“山东高耗能项目必须碳中和才能投产”?
在2021年11月29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建议函,其中重点要求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电、炼化、焦化、钢铁、水泥、铁合金、电解铝、甲醇、氯碱、电石、醋酸、氮肥、石灰、平板玻璃、建筑陶瓷、沥青防水材料16个行业上游初加工、高耗能高排放环节新建(含改扩建和技术改造,环保节能改造、安全设施改造、产品质量提升等不增加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除外)投资项目,需要进行碳排放减量替代,替代源碳排放削减量未落实的,建设项目不得投产。简言之,该《办法》要求对新建的高耗能项目必须实现“碳中和”才能投产,否则将无法投产运行。
山东省此次发布的《办法》,虽然是明确了部分化工行业,但是也展示了山东省对碳中和目标实现所采取的政策风向。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下,未来的山东省化工行业,新建项目的申报将会越发困难,不仅包括了两高项目,政策审批的高压风口也将波及全部的化工项目。
总投资1262亿元的煤化工项目突然暂停,可能是什么原因?
就在2021年7月1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工程调度指令,其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球最大在建煤化工项目——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工程,宣布临时停工。
对于本次项目的暂时停工传闻,有说:环保不达标、资金供应不足等,平头哥认为这些都是谣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是,平头哥也想提醒一下,从2021年开始,中国有很多二氧化碳排放较大的项目停工及取消,其中对“两高一资”的化工项目审批基本停滞,这其中国家对项目的态度,不存在国企和民企的差别化待遇。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中国发展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决心,以及碳中和长期趋势下对中国化工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还在慢慢渗透及展现。
多地发布危化品“禁运”公告,物流受阻能否再次助推价格上涨?
继全国安全防范工作会议落实之后,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危化品禁运公告。部分省份发布的禁运公告显示,在部分时段、部分路段及全省重要路段中,实行危化品禁运措施,实施周期长达2个月之久。
根据对历史节日期间的价格波动来看,多数产品均在特殊节日期间有价格上涨的情况。所以,平头哥认为,本次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时期,中国多数省份在特殊路段将会继续加强对危化品物流的管控,很大概率将会形成价格刺激,从而驱动化工品价格出现上涨。
国家对化工项目审批开始收紧了么?
广东省能源局在6月18日发布关于撤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炼油转型升级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其中通知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乙烯提质改造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该项目进行“撤销”公告。
广东省能源局对茂名石化项目的撤销,一方面是因为产品的规模和同质化无法满足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目前中国化工产业规模化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茂名石化对本次审批的项目以炼油转型升级和乙烯提质改造名义申请,虽然很大程度在“称呼”上符合国家对化工项目发展方向的要求,但是从项目规模和产品的同质化方面,却无法达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广东省已经率先实现碳达峰,而作为碳排放较高的化工产业,广东省对化工项目的审批,也必然会综合考虑对广东省碳中和发展趋势的整体影响,对化工项目的审批必然会逐渐“收紧”,直至实现零增长。
对于未来的石化类项目的审批,平头哥认为,区域性政策审批要素将会综合考虑碳排放的整体要求,并且对整体石化项目审批做综合性评估,以及要与碳排放和碳吸收相互结合的项目,将会更符合国家对石化项目的控制要求。
炼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意味着什么?
就在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规定了未来10年内,为了应对“碳达峰”总体行动目标,在各行业中制定了总体的发展部署,其中重点包括能源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是化工行业2021年最为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是指导化工行业未来40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将会给中国化工行业长远期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按照最新炼油产能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有望达到9.1亿吨/年,连续几十年出现正增长。如果按照《通知》要求,至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还有9000万吨/年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发展空间。如果按照目前炼油产能不变的前提下计算,未来4年内,仅能满足9套1000万元/年的炼油装置投产,或者4-5套2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
未来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会是一个“硬指标”,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这一指标。但是,拟在建项目均为目前国家正常审批的项目,不可能取消或规模缩减,所以,这就产生了矛盾,拟在建项目和总体控制水平的矛盾。平头哥认为,对落后和小规模装置的淘汰,将会是中国炼油规模予以实现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