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汇储备出现赤字,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理论上破产。”
如果按照这位学者的说法,斯里兰卡如今已经破产了。
一个国家是否破产,是个专业问题,暂不探讨。一些外国舆论将斯里兰卡如今的困境赖给中国,就有意思了。
斯里兰卡近日请求以债务重组缓解经济困境。
不出所料。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昨天会见王毅国委时提出的这个请求,引发美欧媒体最近两天围绕中国“债务陷阱”的又一阵热炒。
被誉为“印度洋上明珠”的斯里兰卡,正陷在严重经济危机中。疫情重创经济支柱旅游业,财政入不敷出,国库即将枯竭,通货膨胀高企已经波及普通民众的生活。
困境中,斯里兰卡向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求援,中方也已表示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
但西方舆论显然不愿看到两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是再次借着科伦坡的经济阵痛抹黑中国。即便在戈塔巴雅不久前已亲自表态,斯里兰卡没因中国提供基建援助陷入所谓“债务陷阱”。
但造谣的人,依然在自说自话。因为事实是什么,早已不再重要,炮制污蔑中国的又一“黑料”才是正题。
尤其是,印度学者早就和美西方学者形成这方面“印西联动”的国际分工模式:印方负责“喂料”,美西方负责完善并大肆传播。
不受干扰,做好我们的事情,继续密切与斯里兰卡关系,才是对这类所谓“债务陷阱论”的最好回击。
01
戈塔巴雅在与王毅会晤时主要提出三点请求。
按照斯里兰卡总统办公室声明中的顺序,一是提议中方协助吸引中国游客前往斯里兰卡旅游。旅游业是斯里兰卡经济一大支柱,该国正努力在“生物泡泡”等新防疫标准下吸引游客回来。
二,是请求以债务重组来缓解当前经济困境。
戈塔巴雅提出,面对因疫情冲击而遭遇的经济危机,如果能将重新安排债务偿还时间作为一种纾困方案,“那对这个国家来说将是一种极大的宽慰”。
三是请求为从中国进口商品提供“优惠条件”。具体怎么“优惠”,声明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毫不意外,美欧媒体几乎都把重点放在第二点上。
斯里兰卡总统办公室的声明,开头就说这次会谈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建交65年来的双边关系。戈塔巴雅还对中方在疫情期间给予斯里兰卡的物资和金融援助表示感谢。
这些展现两国友好的信息,被西方媒体过滤掉了。
在报道和大标题中,它们大都着重突出“斯里兰卡请求中国债务重组”这个内容。
为什么这样操作呢?
很大原因,在于正好可以再次将斯里兰卡的债务问题与中国挂钩,迎合“斯方债务问题是因跟中国合作而产生”的对华抹黑论调。它们甚至从中看到了坐实“中国债务陷阱”的良机。
斯里兰卡确实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些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保护主义盛行,又叠加国内的极端恶劣天气、内部政治动荡等,斯里兰卡经济急剧下滑。
2020年达到负的3.6%的新低。亚洲开发银行去年9月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中,对斯里兰卡2022年GDP的增长预测是3.4%,远低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5.4%和南亚国家的7%。
再加上政府的高支出和减税措施,致使财政入不敷出。有报道说,目前该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仅够维持几个星期进口。
外汇枯竭之下,斯里兰卡去年底暂时关闭了驻尼日利亚使馆、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以及驻塞浦路斯尼科西亚总领事馆等多个驻外使领馆。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斯里兰卡的评级,更是雪上加霜。斯里兰卡政府越来越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借新债纾困。
财政危机也日益波及普通民众的生活。
斯里兰卡国内超市的食品配给和基本商品出现短缺。根据斯里兰卡央行数据,去年12月底通胀率达到12.1%。其中食品价格涨幅高达22%。不少民众排起长队抢购奶粉、燃气、燃油等紧缺物资。
斯里兰卡“已经破产”。
一位斯里兰卡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外汇储备出现赤字,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理论上破产。”而科伦坡现在时刻都面临着国际债务违约的风险。
讲完这番困境,美欧媒体的重点来了:
斯里兰卡债务危机“跟中国有关”。
不少报道“联想”说,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向斯里兰卡提供大量贷款,用于公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斯里兰卡政府的数据显示,2021年4月前对华负债约占该国350亿美元外债的10%。
斯里兰卡欠中国钱,它现在又面临严重债务危机,于是两者就被美欧媒体强行捏成了因果关系。
其实,西方舆论对于“斯里兰卡掉入中国债务陷阱”的污蔑,过去几年已经上演不止一次。
在这次借着斯里兰卡请求中国债务重组炒作过程中,不少媒体又搬出2017年中资企业租借汉班托塔港的事,把它描绘成斯里兰卡无力偿还债务“被迫”租出这座港口。
美欧媒体的这些“联想”和“描述”,显然不是事实。
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甚至曾亲自表态,否认斯里兰卡因为中国提供基建援助陷入所谓“债务陷阱”。
02
斯里兰卡巨额偿债危机这口锅,真扣不到中国头上。
这样的债务困境,绝非一日酿成。
斯里兰卡85%左右的外债都是偿还期为15年以上的长期债务。
事实上,自1977年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后,斯里兰卡的外债就不断积累,1993年前后达到了负债率、偿债率的双重高位。
2009年,在长达26年的内战结束后,斯里兰卡面临战后重建和发展,该国的外债额屡创新高。
如果一直都是长期中高速发展还好,但凡有点风吹浪打,只能借新债还旧债……如此滚雪球般,外债负担想不加重,几近天方夜谭。
而且,在盯着巨额外债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斯里兰卡长期居高不下的内债。
想想看,总收入就这么些,内债要还,还能有多少来还外债。
以2018年为例,斯里兰卡的总债务本息在GDP、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4.5%和108.8%,其中内债本息的占比就高达7.3%和81.3%。
斯里兰卡对外债的使用安排,也不太合理。
在享受和平红利的战后重建与发展中,斯里兰卡的主要投资都流向基础设施领域,而这些投资大多以债务形式提供。由于基建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回报,还本付息压力自然小不了。
斯里兰卡的贷款利息结构,也不太合理。
一般而言,双边贷款、多边贷款等属于官方贷款,利率较低。而金融市场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商业利率,属于高利率贷款。
自2007年开始,斯里兰卡外债中的优惠贷款、一般性非优惠贷款的比重就迅速下降。2017年该国商业贷款比重高达 42.98%,这些贷款的利率平均高达6.29%。
03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不是什么新说法。
自2017年以来,这个词就像一个框,只要中国与所在国发生债务往来,都可以套上它。证据是什么,统统不需要存在。
就斯里兰卡而言,中国仅仅是它的第四大债权主体。
截至2021年底,对华债务在斯里兰卡美元外债总额中的占比约为10%。而据斯里兰卡央行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贷款在斯里兰卡主权债务总额中的份额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底,约为3%。在双边贷款中,远低于日本,也低于印度。
更简单的一个常识,借钱的人出了财务危机,怎么也怪不上借他钱的人。
问题是,“中国债务陷阱论”如此站不住,为啥却还能常有人说还有人信?
印度烧火,美国浇油。
印度学者早就和美西方学者形成连动,印方构建概念、提供初始材料,美西方负责完善理论并扩大宣传,由此形成“印西联动”的国际分工模式。
在印度的认知中,斯里兰卡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斯里兰卡的对外经济合作必须首选印度,在利益上给了中国多少,就必须给印度多少甚至更多。
国家间经济合作怎会如此的想当然。
现实很打新德里的脸:除了贸易额相当,印度在斯里兰卡的投资、贷款及援助都无法与中国相比。
因而,对于中国与斯里兰卡关系的紧密,印度很紧张,也很焦虑。再加上中印几次边境冲突后,新德里在利用斯里兰卡债务问题构陷中国时显得更加迫切且不加掩饰。
对于印度的这种“喂料”,美国欣然受之。
早在2018年,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首次在官方发言中使用“债务外交”一词,指责中国利用债务压力将汉班托塔港变成自己的海军基地。
由此通过不断的舆论操弄、新媒体传谣,现在提及“债务陷阱”,不少都与中国挂了钩。只要中外博弈长期存在,这方面的莫须有指责就不会消停。
怎么办,他们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
斯里兰卡想要走出巨额偿债危机,关键还在于克服经济、外贸结构瓶颈,增强经济造血能力。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在尊重它经济独立和发展选择的基础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引导和帮助。
只要斯里兰卡这类债务国家继续增强对中国的信任,密切与中国合作,就是对西方所谓“债务陷阱论”的最好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