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期间,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并参观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敬献花圈。
而中方在2月6日同阿方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支持阿方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问题上完全行使主权的要求,以及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尽快重启谈判以期和平解决争端。
这下一贯喜欢干涉他国主权的大英被干破防了。
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当地时间6日晚急忙发推,宣称“完全拒绝”任何有关马岛“主权”的疑问,称其是“英国大家庭的一员”,还操起自己不熟悉的剧本跟中国谈起了“尊重主权”。
有些人疑问中国为什么站阿根廷,更为阿根廷得罪“大国”英国值不值当。
其实中国现在只是发声支持,这才哪到哪啊。
稍稍回顾历史,就知道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一贯的外交原则。当年处在西方外交封锁中的新中国,为了支援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曾两次拒绝欧洲大国法国抛来的建交橄榄枝。我们现在还会怕什么“得罪英国”?
1
提到最早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很多人会想起戴高乐时期奉行相对独立自主、反对美国霸权的法国。但名义上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其实是英国。早在1950年1月6日英国就基于自己的在华利益,在西方诸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然而,就在宣布承认新中国的那天,英国外交部同时还在宣称要坚持跟美国同道“反对共产主义的长期目标”,并要继续同台湾国民党集团“保持实际上的联系”,“毫无诚意”这四个字那是明摆着写在脸上。
《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节选
于是与英国“半建交”的外交关系,新中国就一直“晾”在那直到1970年代,无大使只有代办。也就是说,英国真正与中国建交,不过跟日本类似,是随那时中美建交而来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所以法国一直怀有想要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想法,而且可以说相当热衷。
但是摆在法中建交面前的最大障碍,不是美英或苏联的阻拦,最大的问题,就是法国是一个老牌殖民帝国。
早在1948年中共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前夕,法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外交力量在谋划同新的红色中国政权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
其中的代表,是当时的法国驻华大使梅理蔼及一些前法国驻华外交官,他们从1948年底就开始在承认新中国问题上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和立场。他们在给法国政府的报告中,指出中共已经对全国实行有效的控制,认为“中共并不敌视法国”,法国“根据国际惯例给予承认是正确的”。
但法国政府外交人士也有激烈反对的。谁呀?负责殖民地事务的!
时任“法国驻印度支那高级专员”皮农强调,中共支持越盟(越共前身),一旦承认中共政权,将会危及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地位,主张“承认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地向后拖延”。
殖民时代地图
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二战后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法国作为“数一数二”的殖民大帝国,在亚洲和非洲占有辽阔的殖民地,是民族解放运动首要的斗争对象。而新中国则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代表性国家和最坚定支持者,手擎全球民族解放的义旗。
毛主席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
而且法国在殖民地的统治方式,大家懂的。殖民地人民要谋求独立解放,法国就毫不犹豫地派兵武装镇压,杀伐无算。中法在这上面的分歧,其实远远大于所谓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的意思很明确,要是你法国仍然残暴镇压殖民地人民,我宁可不跟你搞什么建交。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东南亚。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和法国签订条约,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沦为法国殖民地,被统称为“印度支那”(即今中南半岛)。
到了1940年底,日寇占领这一区域,实行血腥统治,屠杀数百万当地百姓。
1945年日本投降后,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于同年9月2日,在河内宣读《独立宣言》,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布彻底脱离与法国的殖民关系,并废除法国有关越南的一切条约,取消法国在越特权。
胡志明
没曾想,有着“六周投降”之“壮举”的法国贼心不死,不甘心被自己奴役的殖民地丢失,想着“打不过德军,还打不了你”的思想方针,决心收复“印度支那领土”。
法军进驻越南,接受日军敬礼
对于法国这一无耻要求,苏联方面表示坚决反对,斯大林早在1943年就在德黑兰会议上明确表示“他不能想象,盟国为印度支那的解放流了血,而以后法国人却在那里恢复殖民制度”。
但是,由于苏联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加上中南半岛远在万里之遥,对于胡志明的援助请求没有任何实质表示。
1948年爆发的“柏林危机”转移了苏军绝大部分注意力
而自诩“民主自由”的美国虽然嘴上说“不支持恢复旧的殖民秩序”,但为了拉拢“盟友”,不仅默许法国的举动,甚至有半公开支持之举,这大大助长了法国的嚣张气焰,
于是乎,法国派遣数十万大军大举进攻中南半岛,并试图消灭新生的越南北部共产主义政权,第一次印支战争八年抗法战争开始。
仅在1945年底,侵越法军就有8万人,几个月后兵力超过10万,并且配在重武器以及海空军拥有绝对优势,而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武装仅4万人,到了1949年底,法军在整个“印支地区”就集结了23万大军,其中仅在北越就有7万法军。
侵越法军
如此悬殊的差距下,越盟基本上是被按在地上摩擦,到了1949年春,已经被压缩在中越边境处,几乎要灭亡。
胡志明多次向苏联求救,却屡屡碰壁,正在此绝望之际,中共伸出了援手。
彼时新中国尚未建立,但本着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理念,当地的中共有机会就决心要支援越共抗法。
法军和越南游击队交火
1949年3月27日, 中共游击队自广东进入越南北部的芒街市区, 与潜伏于市内的越共游击队第五纵队相互配合,一度夺取大半市区,虽然因为大批法军增援而功亏一篑。
到了建国后,新中国于1950年初最先承认越南新政权并与其建交,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南半岛各国人民抗击法国殖民者。
彼时,还在莫斯科和斯大林会晤的毛主席立刻发电指示,要给予越南同志武器装备和军事干部的支持,同时教员在强调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之余,也和斯大林谈起在中南半岛的问题。
当年中国支持中南半岛三国人民的宣传海报
斯大林表达了苏联反帝反殖民的立场,但却表示: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应当由中国负责,言下之意不想出多少实际帮助,这在日后对待朝鲜问题上依旧如此。
苏联方面的消极态度并没有让新中国退缩,宣布派遣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打击法国侵略者。
随后中共中央任命韦国清为军事顾问团团长,并从各野战军抽调281名人员(其中营职 33 名,团职 17 名、师职六名、军职两名、兵团职一名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正式组成了军事顾问团。
教员对于顾问团专门作出指示:“顾问团的任务是帮助越南组织和建设一支革命化的正规部队;帮助他们指挥作战,主要是协助指挥运动战和较大规模的正规战。”
带着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国军事顾问团于1950 年 7、8 月间分两批奔赴北越,到达之后,他们立即帮助越南培训干部,训练主力部队,并在边界战役的战略战术问题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胡志明(左二)和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
随后,军事顾问团即开展工作,协助组织发动了“边界战役”,此次战役,越军全歼法军7个营,重创2个营,歼敌8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106支、火炮51门,击毁飞机3架,收复了5个城市和17个县镇,解放了拥有35万人口、长达750千米的中越边境地区,使越北根据地与中国连成了一片。
这次战役的胜利也同军事顾问团的帮助分不开,顾问团代表悉心分析敌情,给出合理建议,使得作战计划能够顺利进行。
此后,中越两国的交通保持了完全畅通,大量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以及老挝、柬埔寨。
在整个抗法战争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各种枪支 15.5 万多支、枪弹 5785 万多发、火炮 3692 门、炮弹 108 万多发、手榴弹 84 万多枚、汽车 1231 辆、军服 140 万多套、粮食 和副食品 1.4 万多吨、油料 2.6 万余吨,以及大量其他各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