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研工作有不少问题,在很多领域都需要改进,但我们并不需要盲目自卑。
有这么一种声音,说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言下之意中国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有问题,尽研究一些没用的东西,严重浪费国家科研资金。
这种声音不仅民间存在,一些重量级官媒也人云亦云的这么说,你把“中国科研投入效益差距大”,“成果转化率低”等当作关键词上网一搜,就能看到一堆此类文章。
他们说的还挺头头是道,还能列一大堆数据,比如说2015~2017这三年,中国高校获得了160236项发明专利,但仅仅只向市场出售了7957项,仅仅只有4.97%的专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产生了实际经济效益。
而为了这7957项实际应用的专利,国家每年投入了上万亿的科研经费,哪怕出售专利的钱不和科学家分,全部收回国家,也最多只能收回1000亿,至少90%的国家科研资金打了水漂。
而反观美国,专利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为50%,也就是一半的专利都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中美双方的专利成果市场转化率差距如此之大,那自然是因为中国很多人为了出专利而出专利,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重量不重质,纯粹是为了混职称,拿奖金,所以才导致中国绝大多数专利都束之高阁,浪费国家资金。
以上逻辑是不是听起来完全没问题?是不是感觉中国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遏制了科学的研究,导致科研资金浪费如此严重。
接近10倍的效率差距,代表我国要比美国多10倍的科研资金才能让双方的科研水平打成平手。
这怎么打,美国本来就是世界第一富国,中国科研资金不可能比美国多10倍的。
你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你被带了节奏,直接跳入到了思维陷阱。
专利转化率高不一定是好事,专利转化率低不一定是坏事。
首先,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不带来经济成果的,附属于科学的科技研究才会带来经济效益,从古至今科学家的收入都很低。
其次,只有以企业主导的“科研”才能带来高经济转化率的科研成果,但进展极其缓慢。
先说第一个。
真正的科研是不带来经济成果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纳闷了,研究科技是为了造福世界,如果科技不能带来经济成果,无法实用,那我们研究科技干嘛?
你有这种思维很正常,因为这就是数千年来的中国思维,也是中国迟迟不能诞生真正科学的主要原因。
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个不实用的东西。
科学家,从古至今的收入也都不高。
别说中国,就算欧美国家也一样。
这些东西都很违反常识,所以我需要举例证明。
西方最伟大的科学家有哪些人?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大部分人想到的,一定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可谓是人类科学家之首。
牛顿做出的贡献举世公认,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被尊称为牛顿爵士,但牛顿并没有因此发财,前半生相当的贫困。
牛顿三大定律有啥用?万有引力又有啥用?是能吃,还是能帮英国政府多造一艘军舰?你哪怕能帮工厂提升一点点效率也行啊。
这东西一看就很有用,但应用到实际,好像对所有人又都没啥用。
工厂主不会因此向牛顿付费,舰长也不会因此觉得是牛顿帮他打赢了战争。
因为牛顿三大定律啥用都没有,所以哪怕牛顿的研究成果确实震惊世界,但牛顿的年薪只有100英镑,比一个正常大学老师的薪资多一点,白领级,大概相当于今天中国的20万人民币吧。
温饱是没问题,但富贵什么的是别想了。
除了荣誉,牛顿一无所得。
1696年,牛顿53岁那年,他的好朋友哈利·发克斯爵士推荐牛顿担任英国皇家造币厂督办一职。
牛顿很聪明,极大的提高了铸币厂的工作效率,为英国皇室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牛顿创造了价值,所以牛顿的年薪被直接提升到了2000英镑,是他以前收入的20倍,相当于今天的400万年薪。
靠着这笔钱,牛顿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到底是牛顿三大定律重要还是铸币厂重要?
在普通中国人看起来异常重视科学的英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你,铸币厂更重要。
因为铸币厂能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至于爱因斯坦,很有名,但也是出了名的穷。
1919年爱因斯坦和前妻米列娃离婚时,在离婚协议里清楚的写着,爱因斯坦将用未来“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奖金来支付给米列娃的赡养费。
这份离婚协议表明爱因斯坦非常有把握自己能获得诺贝尔奖,也表明米列娃同样相信爱因斯坦能获得诺贝尔奖。
但同时也说明,爱因斯坦穷的要靠诺贝尔奖来支付赡养费,而且还是未来的诺贝尔奖。。。
幸好,在1921年爱因斯坦顺利拿到了诺奖,那一年爱因斯坦42岁。
1924年,45岁的爱因斯坦取得了这辈子最后一个重大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1933年,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抓捕,54岁的爱因斯坦到美国避难。
那个时候的美国,又有钱又缺科学家,非常需要爱因斯坦巨大的名气,面对爱因斯坦3000美元年薪的要求,非要给他16000美元,希望获得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但爱因斯坦觉得你美国政府这么搞,会显得我很爱财,破坏了我的名誉。
为此,双方谈判了好久爱因斯坦才同意。
所以到了美国后,爱因斯坦是不穷的,但爱因斯坦的主要研究成果,都是他很穷的时候完成的,到美国后的爱因斯坦最有价值的是自己的名气,而不是科研能力。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工厂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付费,而他在1924年发现的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成果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也没有任何工厂为其付费。
除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并没有获得什么“经济价值”,只有名气,其他一无所有。
市场不认可爱因斯坦的原因也很简单,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确实没有什么实用性,没有任何工厂认为自己需要付费购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那个啥凝聚态。
反观中国古代,那可是极度的重视科研成果。
没错,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古人相当的轻视科学,但极端重视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
古代军队屠城的时候,哪怕是美女都可以杀,但工匠是肯定不能杀的,所有的工匠都一定要带走,每一个都是宝贵财富。
仅以看起来文强武弱的宋朝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