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纵横十:谁赢了?|2022-02-24

俄乌局势,随着俄军进入乌东,这两天反而平静了一点。

 

那么,这场变局到目前为止谁输谁赢了?

 

1, 美国:得小失大

 

美国达成了部分战术目的,却损失了战略形象。

 

美国一些战术目的都实现了,比如确实利用乌东局势转移了国内视线;让欧洲更加仰仗北约;暂停了北溪-2;资本回流了多少数据不清楚,只有美联储知道。

 

但美国却损害了自身战略形象,它让全球看到了美国面对俄罗斯时,不敢硬怼。

 

2014年,当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时,一直嘴硬的美国与北约,只搞了些制裁、然后在黑海对峙了一下就完事了。

 

这次又是如此,搞搞经济与金融方面的制裁、搞搞军演就没了。

 

这会让人们更加看到美国“纸老虎”本质,让别国看到美国嘴挺硬,真若有事时保护不了自己,这对美国的全球领导相当不利。

 

美国就像在打“七伤拳”一样,伤别人更伤自己,它搞过一系列自损的招。

 

花几万亿美元打伊拉克与阿富汗,还没打赢;玩金融创新,玩出了2008年金融海啸;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惨败,重创自身经济;大喊制造业回流,结果喊之前其制造业比重占GDP 15%,现在只有占11%;股市泡沫比1929年大萧条前还高,当年美股总市值占GDP约为200%,如今达到了240%;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这种真正的战略大师一再警告,中俄伊联合将是美国的噩梦,但如今美国同时交恶中俄伊……

 

这次乌东,美国一通骚操作,战术上收获不少,但于战略上也自损不小。

 

2, 俄罗斯:得失各半

 

一开始,作者以为俄罗斯会使用“威慑”方式逼退乌克兰。比如乌克兰在边境部署10万兵,俄罗斯就部署30万、50万军队,再加之俄军的装备与战术素养远高于乌克兰,乌军也就不敢妄动;

 

在此之下,第二步就是逐步武装壮大乌东军团实力,前期甚至可以让俄罗斯军队伪装成乌东人员。让逐步强大的乌东成为俄罗斯的“代理人”,从而对抗北约的代理人——乌克兰。

 

这样做,俄罗斯既不用承受国际压力、损害自身形象,同时还达到了相关目的。

 

略有意外的是普京下猛药,直接动手,直接建立乌东缓冲区并让俄军进入。

 

这样做好处是很大的,一步到位、干脆利索,让乌东成为“缓冲区”。但缺点是这种做法有损俄罗斯国际形象。

 

虽然,俄罗斯有自己的苦衷,即北约无休止东扩让俄罗斯退无可退,不得不采取行动,但这种直接派军进入它国、占领(克里米亚)/割裂它国领土的手法,在国际道义上还是不被提倡的,这对俄罗斯国际形象不利。

 

更关键在于,俄罗斯的这种“侵掠”行为(《孙子兵法》云:侵掠如火),会让欧洲与北约感到紧张,会导致俄北对抗更加激烈,也对俄罗斯不利。

 

3, 乌克兰:令人费解

 

对乌克兰来说,谈不上得失,完全就是有失无得。

 

前面丢掉了克里米亚,如今又丢掉了乌东两个州,如果不出现重大变局,这两块地恐怕是要不回来了。

 

这个过程中,让人费解的一点在于,明明不具有挑战俄罗斯的实力,却还要挑衅俄罗斯;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明明给不了它任何实质性保护,却还帮着美国激怒俄罗斯。

 

本来,身处俄北对抗夹缝的乌克兰有3种生存之道:

 

一是背靠俄罗斯,这种最佳,有俄罗斯撑腰,没人敢拿乌克兰怎么样;

 

其次是公开宣布中立,既不倒向俄罗斯,也不倒向西方,左右逢源两边不得罪也是不错的办法;

 

最差的就是倒向西方,你去帮万里之外的一只老虎来挑战近在咫尺的老虎,远在万里之外的未必帮得上你,但近在眼前的老虎却是可以一巴掌将你打飞。

 

这么些简单的道理,是个人都应该懂得,但乌克兰却偏偏选择了下下策——倒向西方。俄罗斯又岂能容你,任何大国都不会允许身边小国替其它大国来损害自身,这是国际政治的基本逻辑使然。

 

这事也会让更多小国看懂一个道理,即挑战身边大国将要付出的代价。

 

乌克兰,其实挺让人唏嘘,曾经是拥有上千枚核武、7000多辆坦克、数十架战略轰炸机(包括19架图-160)的国家,如今却混成这模样。

 

还有航母,“基辅”号与“瓦良格”号都曾是它们的无上骄傲。很多人对此无不感叹,因为前者变成了天津AAAA景区,感叹的是帝国落寞;后者在另一个东方大国重获新生。当年其总设计师曾悲凉地说“要完成瓦良格号,需要……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需要军事工业委员会,需要9个国防工业部门的协调,需要600多个相关专业、8000多家配套工厂的参与。只有一个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

 

对比之下,一个在富裕中慢慢滑向了落寞,一个则从贫穷里慢慢走向了伟大!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纵横十:谁赢了?|2022-02-2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