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不管接下来的走势如何,都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大失误。因为它从根本上毁掉了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逼着俄罗斯加强与中国的联盟。乌克兰乱局给美国造成的最大损失不是让它失去乌克兰或者克里米亚,而是让它彻底失去了俄罗斯。
美国现在最重要的战略对手是中国。这种局面是如此的显而易见,而且迫在眉睫。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美国,这是过去两百多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再过五到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超过美国。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四代战斗机和航母,还有两艘正在建造中;登月和空间站的建设也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超高速导弹技术也已走到了美国的前面。而且已经在东海和南海地区不断加强与邻国争夺领土领海的力度。作为有着独立意识形态和战略核武器库的政治实体,中国不像三十年前的日本那样可以被美国操纵于鼓掌之间,轻易打压(日元刚刚有威胁到美元的苗头就被美国整了)。美国最近才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已经很迟钝了。但在明确战略方向以后,仍然为了乌克兰这么一块“鸡肋之地”和俄罗斯决裂,几乎可以说是蠢到家了。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胜利者,乘胜追击,在欧洲、中东、中亚、南亚、非洲等地区不断的攻城拔寨,扩大胜利果实。从1992年的海湾战争开始,到肢解南联盟,再到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以及最近几年的中东和中亚地区“颜色革命”,基本上把原来和苏联争夺的“中间地带”全部变成了自己的地盘。
但是,美国的战略家们显然不能理解“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再强的弓射出的箭,到最后的力道连一张纸也无法穿破)的中国式战略智慧,也对“背水一战”的道理不甚了了——也许他们知道,只是被过度的贪婪遮住了眼睛。不管怎么说,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命门”。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面向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乌边界距离莫斯科只有400公里,而且基本是一马平川。乌克兰之于俄罗斯,比朝鲜对于中国还要重要。把“颜色革命”的战火烧到乌克兰,犯了两个“兵家大忌”,第一是在不能消灭对手的情况下把对手逼到死角,必然遭到最猛烈的还击;第二是把战场选在了敌人后勤补给线最短的位置。
在与俄罗斯隔着一个黑海的叙利亚,俄方的支持已经让美国支持的反对派武装们难以取得像埃及、阿富汗那样的胜利。更何况这是在乌克兰,在俄罗斯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当俄军进入克里米亚,封锁乌克兰海港的时候,美国的第六舰队却连黑海都进不去,只能在遥远的地中海虚张声势、摇旗助威。
但这些错误都只是战术意义上的。克里米亚乃至整个东乌克兰会不会并入俄罗斯,在当前的国际大棋局中,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战略对决的地点已经很明白,是中国的台湾、南海、东海。在远离主战场的地方取得一点的胜利还是失败,其实无关紧要。
数十年前,当苏联的攻势咄咄逼人的时候,美国人曾经不得不对如下问题作出重大的战略判断:如何处理与红色中国的关系。他们先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和一个正确的选择。前者就是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直接威胁到了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仓,中国被迫反击。最后的结果是美国损失惨重,而让苏联在东欧和中亚地区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美国最终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尼克松访华,跟比苏联还要“左”的中国建交,这才是正确的抉择。
诱发中美在朝鲜开战的战略失误来源一个错误的认识:中国与苏联是铁板一块,都是红色阵营。因此他们未加分析就认为北朝鲜进攻南朝鲜是苏联和中国联合支持的,是整个红色阵营向全世界输出革命的起点,甚至是中苏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征兆。北朝鲜的攻击刚刚开始,美国就立刻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并在之后出动飞机轰炸中朝边境。这种做法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把事情做绝了”。
事后的证据表明,在对北朝鲜的支持上,中国与苏联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苏联试图利用朝鲜战争把美国拖在东方,而中国实际上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搞建设,并不支持北朝鲜出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只是把反击定位于将北朝鲜赶回三八线以北,通过摧毁平壤和北部经济来实施惩罚,而不是占领整个朝鲜,也不把这个事情跟台湾问题联系起来,中国将会袖手旁观,并且继续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当时的美国战略家们谁也没有想到:红色中国其实需要美国的帮助来制衡苏联。
今天的情况与六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主角和配角交换了一下位置:在中国已经变得过于强大的时候,美国绝对不应该把俄罗斯逼到墙角,在乌克兰燃起战火。唯一正确的做法是:讨好俄国,离间中俄。
在目前的双边国际关系中,中国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中俄关系的恶化。这将使中国面临严重的腹背受敌的境地,严重分散她在经济建设上的精力——当年中国为了防止苏联的入侵,把许多重工业分散到内陆山区,主要国家领导人都不能同时呆在北京,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着某种同盟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甚至比当年的中苏同盟更加脆弱。漫长的边境线和历史恩怨让双方互相猜忌。要想给中俄关系上点眼药其实十分容易。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中俄输油管线建设。中国希望它能够直通大庆,而俄国其实倾向于绕开中国,把输油管线的终点放到自己在远东的港口,这样既可以把石油卖给中国,也可以卖给韩国和日本等国,而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必依赖中国。所以当日本表示愿意出钱资助后一种方案以后,俄罗斯立即暂停了和中国的合作,普京也公开表态后一种方案更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发生了一件更微妙的事:俄罗斯石油巨头、尤科斯总裁科尔多霍夫斯基被捕入狱。他此前曾公开宣布要竞选总统挑战普京,他控制的媒体也以公开批评政府为能事。而尤科斯是一直努力促成向中国输油的。国家利益和政治利益双重因素都让中俄输油管线蒙上了阴影。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淡化尤科斯事件,对普京示好,并且联合日本为第二种方案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输油管道改线是很有可能的。这无疑将严重恶化中俄之间的关系。
然而美国对此视而不见。西方媒体疯狂炒作尤科斯事件,美国政府也反复向普京施加压力要求释放科尔多霍夫斯基,毫不客气的给普京扣上独裁者的帽子。至于小兄弟日本的努力,则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支持。最终,俄罗斯下定决心,选择了直通中国的输油方案。
作为一个非常聪明和务实的政治家,普京其实一直努力想搞好和西方的关系。这在西方世界不断对他本人进行各种人身攻击——诸如沙皇、独裁者、克格勃头子……之后仍然如此。他不像查韦斯、卡扎菲这些人一样,通过煽动对美国的仇恨来巩固权力,而是尽量避免公开批评西方。主办索契冬奥会和G8会议的努力,是普京向西方示好的重要举措。为了让索契冬奥会能够广受欢迎,普京为此在国内政策上进行了许多开明的改革,以使之更符合西方的标准。但美国政府好像吃错药一样,反而认为这是提出更多要求的好时机,或者是羞辱普京的好时机,到处找些小毛病出来作为抵制索契冬奥会的理由。最后,西方主要国家首脑全体缺席索契冬奥会,让索契成了中俄首脑表演亲密二人转的舞台。
普京肯定对此很生气。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不会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看的太重要。直到美国在乌克兰煽风点火,用街头革命的下三滥手段搞垮亲俄政府,俄罗斯和西方的决裂才变得无法挽回……
尽管局面已经非常糟糕,但美国仍然可以选择尽快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承认克里米亚的现实,取消对乌克兰反对派的支持,允许普京建立一个亲俄的乌克兰政府……总之,就是来一次很丢人的战略撤退。这种局面下,面子肯定是丢完了,但如果能挽回和俄罗斯的关系,仍然是值得的。
当前西方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把俄罗斯拉入怀抱,共同对抗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北约组织应该予以解散,彻底取消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顾虑,在俄罗斯周边国家实现全面的战略退却,承认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鼓励俄罗斯融入欧洲经济。普京完全可能接受这样一个理论: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同行者,倒向西方是更加安全的。毕竟,美国离俄罗斯非常遥远,而中国就在旁边。
现在的俄罗斯政府,不像中国或者美国一样,有着独立的意识形态来支撑,它不过是倚靠俄罗斯的民族意识和一个政治强人来暂时维持局面。它有点像武则天的武周政权,一旦这个强人离开,它只能倒向某一边。武则天如果选择儿子做继承人,唐王朝一定复辟;如果选择武性家族做继承人,继承者实际上就不是她的后裔,她的王朝也传承不下去。这个问题是武则天无法解决的,也是普京无法解决的。实际上普京应该也已经认识到——归根结底,他最后只能倒向西方,因为他绝对不可能再把权力交还给共产党。
如果美国的战略家们,能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欧洲和中亚给予俄罗斯足够的安全空间,在东北亚正确调解日俄的领土争端(在这方面连拥有重大领土利益的日本都表现得比美国更聪明),就有可能建立一个对中国全方位包围的战略同盟。这样的局面将是中国崛起所不能承受之重。
但是,我们对此似乎完全可以放心。这样的战略美国早就有人提出来过,前几天也有美国学者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了文章,认为美国应该为了遏制中国而放弃乌克兰。还有更多的西方主流媒体也明白的指出中国才是乌克兰危机最大的赢家。但美国政府仍然不思悔改。这不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是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它短时期内不可能实施如此长远的战略。用我们常见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归根到底都是体制问题”。
新中国的政治领袖们似乎都喜欢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思考对外政策。这一点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一书中做了精彩的描写。他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
但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我不是专门研究外交和国际战略的,而是主攻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地区经济战略。作为一个外交家,基辛格只能从外部观察中国,而中国的战略选择只能从她的内部机制来理解。
中国的政治制度,我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一书中,称之为是“一党执政的职业政治家制度”,美国的政治制度,则是一种两党轮流执政的非职业政治家制度。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一群以政治为终身职业的政治家,不用过度担心短期的战术得失,所以天生的更愿意从长远来制定国家战略。而轮流执政的政党,则不得不从眼前来考虑问题。没有哪一个美国的政党或者总统,能够承受短期内放弃东欧的政治压力,真正将战略中心转移到针对中国上面来。特别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对美国产生很直接的威胁,而是始终在“玩太极”。这种情况下,向中国战略转移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政绩”,可以给中国某些具体的打击。反之,对付东欧中亚的那些小国,则效果可谓“立竿见影”,逮住一个灭一个,可以很容易的表现出领导们决胜千里之外的魄力,赢得民众支持,国内的反对势力也很难挑出毛病。
在这种政治格局下,针对中国的长远战略布局是很难想象的。特别是要为了对付中国而对俄罗斯做出很大的让步,没有哪个美国政治领袖敢这么干。所谓的“重返亚太”战略,从目前的具体实施来看,并没有动真格,不过是政客们为了显示自己很聪明而喊出来的口号,当然也可以趁机增加军费开支,让利益集团们满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对乌克兰问题上的反应就很好理解了:表面上谁都不得罪,一投票就弃权,但实际上为俄罗斯提供了支持。简而言之,就是让俄罗斯冲到第一线去吸引火力,替中国挨枪。中国在背后支持,但绝不出头,继续保持“人畜无害小白兔”的低调本色。一个拥有克里米亚的、敌视美国的俄罗斯是符合目前中国国家利益的。它将能更好的把美国的战略资源留在欧洲,为中国维持东亚地区的稳定局面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中国就可以更加容易的争取十年左右和平环境。中国如果能按照现在的速度再发展十年,美国要想再来围堵就已经基本不可能了。至于俄罗斯,由于它的政府缺乏独立的意识形态支持,一旦普京离开,中央政府的权威就会迅速下降,出现严重的内部分裂,无力给中国制造像样的威胁。因此即使它现在除了克里米亚之外,还在东乌克兰获得更多的胜利,也不需要担心。
当然,美国能够赢得冷战的胜利,也不是等闲之辈。它不会永远这么糊涂,当苏联入侵阿富汗,力量达到顶端的时候,它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迅速寻求与中国结盟。等到中国已经强大到明显无法遏制的时候,它还是会知道去讨好俄罗斯的。对中国来说,目前的战略机遇期非常宝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局面,绝不容许出现内部的动荡;另一方面必须继续坚持低调、低调、再低调的外交策略,在一些外部摩擦中尽可能保持克制,隐藏实力,尽可能的延长俄罗斯把美国拖在欧洲的时间。等到最后终于不得不亮剑的时候,已是重剑无锋、独孤求败的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国崛起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