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刘晓博:5.5%,传递了什么信号?|2022-03-06

今天(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会议在北京开幕,大家期待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对于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说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至此,2022年经济的最大悬念揭晓:增长目标确定在了5.5%。



其实2月15日,我就预测今年全国GDP的增长目标可能在5.5%左右。



图片5.5%,这或许低于一些人的预期。这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2022年宏观政策的力度,将不如预期?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5.5%看起来不高,但在降低楼市依赖度的背景下、在疫情影响下,这个目标已经不算慢。


2021年,中国GDP规模已经达到114万亿人民币(17.7万亿美元),在这个规模的基础上如果把增速设定在6%以上,不仅难度大,也意味着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最终,可能会在下半年引发明显的通胀。



5.5%是一个比较适合的速度。既考虑到了国际国内环境、增长的难度,也考虑到了解决国内就业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


对于2022年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有如下判断:

判断一: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判断二: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


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





为什么中国不能学美国,加大刺激政策力度,实施大水漫灌?


因为我们在2008年到2010年已经搞过一次,有了经验教训。政策很宽松,固然有利于经济迅速反弹,但高潮之后是无尽的痛苦。比如经济转型会再次放慢、贫富差距会加大、全社会杠杆率会大幅上升、人民币购买力会显著下降。



把2022年经济增速确定在5.5%,可以传递一个正确信号,告诉大家:面对困难,国家会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但不会大水漫灌。会救楼市,但不会允许楼市过热。



我们整理了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的城镇化进展数据,下图是每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的走势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的确结束了,现在城镇化进程只能支持中速增长。


图片


从走势图可以看出,这个指标已经连续5年下降了。


上一个低点,是全球金融风暴(2008年)时期。危机导致城镇新增人口减少,大量农民工返乡。但随后四万亿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城镇化进程,造成了2010年和2011年的高增长。



最近一个高点,出现在2015年末全国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出台后,房地产的上一轮高潮中。


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人口红利不断减少,每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不断回落,城镇化的红利进入衰退期。而城镇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内需,在这种背景下,适度下调经济增速是合理的。



不要以为5.5%的增速是唾手可得的,这个速度仍然需要加倍努力。



图片



上图是居民消费增长情况,目前只有1.7%。如果消费不显著反弹,实现5.5%的难度较大。


当前最能拉动消费的,就是城镇化,其实也就是买房。围绕着房子的消费,都是大笔消费,比如装修、家具、家电,等等。汽车消费,也跟房子消费密切相关。



所以,如果2022年楼市不能回暖,稳增长难度极大。



图片


上图是近期的投资走势,4.9%的增速也显著低于2022年GDP的目标(5.5%)。历史上,投资增速往往保持在GDP增速的1.5-2倍,现在出现了增速倒挂,所以会对GDP产生拖累。


而投资的增速,跟房地产、大基建密切相关。


国家为什么不断表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如下的宏观对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看起来,绝大部分表述跟去年没有区别。但其中“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是比较新的说法,这意味着国家将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增强政策力度。


关于财政政策的具体表述是:

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禁铺张浪费,不得违规新建楼堂馆所。




点评:去年的赤字率是3.2%,今年是2.8%,报告解释说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地方专项债券去年是3.65万亿,今年持平。大幅增加的,是转移支付。这一方面来自中央政府的节省,另外一面来自发达省市的支援,及以前年份的积累。


随后,财政部长对赤字率下调有一个解释:今年的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关于货币政策的具体表述是: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点评:“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仍然是基调。估计今年的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有望反弹到11%左右,上个月是9%。至于人民币汇率,估计下半年会有所贬值,可能会到6.6附近,甚至略低。因为美国将快速加息。


关于就业政策的具体表述是: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点评:稳就业今年难度比较大,需要千方百计。而且要控制各个部门出台紧缩性的政策。



关于房地产政策的表述是: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点评:仍然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基调,强调了租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今年房地产最重要的事情是“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方法是“因城施策”,甚至一区一策。


最近几天,先后有几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显著放松楼市,比如郑州取消了“认房又认贷”、推进“拆迁货币安置”,青岛即墨显著缩短了住房限售时间,等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反思了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运动式做法。



这种做法,在去年两次引发关注:一次是在去年的减碳当中,有些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的不妥做法;另外一次是楼市调控中,部分银行对“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执行过严,造成楼市迅速转冷。希望今年能尽量避免。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刘晓博:5.5%,传递了什么信号?|2022-03-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