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补一刀:今天,三大动向|2022-03-12

俄乌局势进入第16天,战场局势依然胶着。


南线围绕马里乌波尔人道主义走廊的争议仍然是局势最热的焦点。


与此同时,随着乌克兰天气转晴,俄方开始对西部战线上多个城市的轰炸。


围绕基辅的争夺却出现了多方矛盾的说法。


战场之外,俄乌开战以来两国之间的首次高级别会谈在土耳其结束。尽管双方在停火问题上没有取得进展,但俄乌双方近期都表现出一些妥协意愿,对于局势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然而,当降温迹象初现,以华盛顿为首的外围战线却开始从各方面收紧对莫斯科的极限施压,同时又对烧到自己身上的战火唯恐避之不及。


这给本就不明朗的局势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1




俄乌局势的最新进展中,乌克兰东南部城市马里乌波尔仍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双方围绕人道主义走廊的争议没有停歇。



10日,泽连斯基在最新的讲话中指责俄罗斯对马里乌波尔市人道主义走廊的攻击是“恐怖主义行动”。


在他的讲话中,乌军展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向马里乌波尔市人民通过人道主义走廊运输救援物资的“勇敢”,而俄罗斯则是将整个城市“当做人质”“封锁通讯”的“恐怖主义国家”。


另一方面,俄罗斯国防部则表示 ,俄方从11日10时起将继续实施“静默状态”,停火并开辟人道主义走廊,让乌平民从马里乌波尔等地区撤离。


针对乌克兰方面的指责,俄方揭露,在人道主义行动期间,乌克兰方面派出安全部门人员假装是运输物资的车队司机,趁机搜集情报、监视俄罗斯部队的信息,并传递情报。


同时俄方还声称,是乌克兰方面一再中断人道主义行动,导致平民和外国公民被当地的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强行扣押在一些定居点。


俄国防部警告称,这些行动将被俄方认为是挑衅性的。


9日,在马里乌波尔的另一起爆炸事件同样引发了俄乌双方的一波交锋。


乌克兰方面称俄军当天发射导弹袭击了马里乌波尔的一家妇产医院,造成至少17人受伤,泽连斯基将此称为“针对乌克兰人的种族灭绝”,白宫也谴责这一事件是“对无辜平民使用武力的野蛮行为”。


而俄方则否认这一说法,指责是乌克兰首先在那里进行了“有预谋的挑衅”。但脸书和推特都删除了俄方关于此事的澄清帖子。



11日,俄乌战场局势胶着。随着乌克兰天气转晴,俄方的攻击目标开始集中于西部城市。从凌晨开始,俄罗斯战机轰炸了乌克兰西部几个大城市,包括利沃夫、卢茨克和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其中靠近波兰的卢茨克机场遭到3次袭击,也是战事发生以来卢茨克首次遭袭。另外,西部城市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发生了三起爆炸,机场也被击中。


而基辅周围的战况则出现了相互矛盾的说法。根据卫星照片,美国公司 Maxar Technologies 称,最后一次出现在基辅西北部的俄罗斯大型军事车队已基本分散并重新部署。但一名美国国防官员周四表示,尽管乌克兰人“非常、非常好”地反击,但俄罗斯军队已向乌克兰首都靠近5公里。


而英国情报显示,俄罗斯军队在向基辅推进方面继续取得“有限进展”,可能正在为未来几天对其发动新的攻击做准备。


法国武装部队发言人则称,俄方有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对基辅进行攻击,但实际上控制基辅是另一回事,需要很长时间。


10日,俄土乌三方外长会谈没有在停火问题上取得进展,但观察人士认为,俄乌双方近期都表现出一些妥协意愿,局势释放出积极信号。泽连斯基的副手称希望能够与普京直接对话,说泽连斯基已经准备好谈话,并再次强调“乌克兰愿意保持中立”。






2




10日,俄方抛出重磅证据,将美俄关于生物实验室的交锋推向了白热化的高点。


俄军方提供了更多美国在乌克兰进行生物军事活动的细节,并将相关材料在网上公开。


资料显示,美国五角大楼资助在乌克兰进行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秘密传播致命病原体的机制。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项目是,实验室研究如何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病毒,其中包括鸟类、蝙蝠和爬行动物。


俄国防部强调,上世纪40年代,专门从事生化武器研究的日本731部队的成员在战后逃往美国。


并且俄方此前还披露了一个信息:在2月24日,也就是俄乌冲突发生当天,应五角大楼要求,乌克兰卫生部立刻指示,由美国资助的实验室“紧急销毁”鼠疫、炭疽、图拉热病、霍乱及其他致命性疾病的病原体。



种种迹象,疑窦丛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对补壹刀解释说,生物实验室主要是研究高致病性病原体的地方,会根据病原体的危害性分为4个等级。


杨占秋说,大家之所以关注,第一,新冠疫情引起全球恐慌,有人说是新冠病毒由实验室泄漏引起,导致了世界对生物实验室的关注。第二,如果因为战争等原因造成了高致病性的病毒从实验室泄漏,由于这种病毒之前可能从来没有流行过,或者经过人工的改造重组,病毒泄漏将造成大范围传播,给人们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第三,生物实验室也是研究生化武器的场所,在战争中起到杀伤对方,决定战争胜负作用,当然也可以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危害很大。因此人们担心是有道理的。


面对国际社会的疑虑,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否认,说美国没有在乌克兰运营生物实验室,但他同时又说,美国专家曾在实验室安全问题上协助乌克兰,但活动的范围仅限于此。


此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8日在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提问,乌克兰境内是否有“生物或化学武器”?纽兰没有用“生化武器”一词,而是说:“乌克兰有生物研究设施。”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与乌克兰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合作多年,已强烈建议乌克兰卫生部及相关负责部门,销毁具高度威胁的病原体,避免任何泄漏。


夹在美俄中间的泽连斯基出来义正言辞地表态,乌克兰没有研制任何化学武器和其他种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根据俄方披露的信息,美国在乌克兰已经形成了一个由30多个生物实验室组成的网络,由美国国防部减少军事威胁办公室下达任务。这些实验室主要从事三项工作:监测北约武装力量可能部署地区的生物状况;收集和运送危险微生物菌株到美国;研究特定地区具有自然病灶并可传播给人类的潜在生物武器制剂。


俄国防部称,美国对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资助额已经超过2亿美元。


俄方称未来还会公布更多的信息材料。



面对这些事实,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气急败坏地连发8条推文,不但指责俄罗斯搞“虚假信息行动”,还声称中国“附和阴谋论”。


有专家分析,现在面对质疑,美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答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24日爆发冲突当天乌克兰就指示有关人员销毁相关材料,第二美方承认了在乌克兰确实有生物研究室,那么这些研究室有什么研究项目,内容公示一下,全世界科学家自有评价。


专家称,面对俄方不断公布的材料信息,如果美方一直打口水仗否认,是对全世界人民的不负责任。哪怕俄乌冲突解决了,如果俄罗斯提出的问题没有答案,美方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那这个话题也不能就此掀过去。


11日,应俄方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将举行会议,专门讨论美国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生物活动。


可以预见的是,围绕美方生物实验室的风波还远远看不到平息的句号。





3




美西方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还在国际社会的各个层面蔓延。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分别宣布,逐步关闭在俄罗斯的业务,这是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华尔街打响的对俄制裁第一枪。


另外,迪士尼也宣布暂停所有在俄罗斯的业务,包括所有内容和产品授权、影片频道、国家地理杂志等。美国快餐品牌汉堡王称将停止为在俄罗斯的800多家加盟店提供企业支持。


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也决定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在做出巨大改变。除了禁止俄罗斯官媒RT电视台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进入社交平台,脸书最新政策鼓励针对俄罗斯的仇恨和暴力内容,以助民众发泄情绪。


根据内部文件,脸书集团将允许一些国家的用户在Facebook和Instagram发送帖子呼吁暴力抵抗俄罗斯人,俄罗斯军队,还暂时允许发送希望俄罗斯总统普京及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死亡的消息。


内部文件还将允许称赞亚速营的帖子发出来。


脸书集团称,它对暴力和仇恨的内容做出了例外规定,不删除敌视军队和俄罗斯领导人的帖子。


这一爆炸性决定在舆论界引发了极大的讨论:“如果大型科技公司能决定你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这太令人作呕了。”


“鼓动仇恨就可以实现和平吗?”


我们看到,过去两个星期,西方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力度:俄罗斯国家资产被冻结,俄罗斯企业被驱逐,俄罗斯公民资产被充公。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俄罗斯大亨阿布拉莫维奇,按照英国对他的制裁,他不仅将失去英超豪门切尔西球队,还将面临所有财产被冻结的结局。



然而讽刺的是,虽然阿布是俄罗斯商人,但他长期居住在英国,大量财产也在西方;而且他是犹太人,拥有以色列国籍。


在上周的国情咨文中,拜登也说,作为制裁俄罗斯的举措,美国将剥夺与普京有关联的俄罗斯富豪的游艇、豪华公寓和私人飞机。


当然,俄罗斯也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普京明确表态:支持对撤离俄市场的外国企业采取果断行动,对其在俄资产引入“外部管理”,避免对俄本土供应商造成损失。


也就是说,在俄外企的资产也可能被“充公”。


与此同时,针对俄罗斯金融领域的角力还在继续。


根据美媒爆料,美国总统拜登将在周五呼吁G7和欧盟国家结束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关系。


分析称,此举将为提高对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关税扫清障碍。这是继美英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油气资源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经济祭出的又一打击砝码。


虽然这项决定还需要国会批准,但通过将是大概率事件。


未来俄乌局势会走向何方,马克龙说:我很悲观,未来几天,我看不到任何外交方案。


战火在欧洲大地上燃烧,难民人数正在突破200万,欧洲正在迎来二战后最大的难民潮和粮食危机。



与此同时,油价暴涨,生活开支增加,战争正在打破人们在和平年代习以为常的一切准则和底线。


可以预期的是,战火之后的欧洲将被彻底改变,但将走向何方,谁也难以预测。


但国际社会应该有所警觉:不能让隔岸观火的华盛顿成为欧洲战火之后叉腰大笑、收割所有红利的那个角色。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补一刀:今天,三大动向|2022-03-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