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XZREN:中国缺乏创新能力、没有信仰吗?|2019-03-1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建国后很长时间,没出现大师级的人物,给出结论说这是中国教育体制问题,中国缺乏创新的土壤,他的依据是,一是中国没有在物理化学这样的自然学科上获得诺贝尔奖,二是中国的大科学家,像钱学森这样的,都是国外培养的。事实是这样吗?我不这样认为。

      01  第一,这种结论只是强调了诺贝尔奖这种因素,而没有强调诺贝尔奖后面的政治因素。我们知道,诺贝尔奖分别有,瑞典和挪威颁发,从诺贝尔奖产生以后,获奖者90%以上是白人,而且西方为主体,说明该奖项本身就存在着白人至上的理念,他们认为,在自然科学方面,西方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中国人要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上必须要他们高于两个以上的等级。第二,中国科研的侧重点不同,因为诺贝尔奖在自然科学方面,主要面对基础科学项目、理论探索及原始发现,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我们的重点必须以追赶西方先进技术为目标,以应用技术为主,这就导致我们在理论探索上花的精力少,第三由于我国不少大科学家,肩负多重使命,他们的成果虽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但他身份是不能公开示人的,不得不处于隐身状态。
          我反对以是否能获得诺贝尔奖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有科学大师,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大师的贡献,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我国在科学上许多领域已经实现跨越式成长,多学科,多门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有的是世界领先水平。
          我的结论是,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追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越,说明我们是有创新能力的。一旦我国在实用技术上、应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超越,我们腾出精力、财力做到基础理论的研究,我们一定会取得多项获得诺贝尔奖水平的理论突破。
          02和平条件下,才容易出大师,动荡的环境下不可能出大师。
            科学巨匠钱学森现象在我国出现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国在当时没有培养出这种人才的环境。大家都知道,我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后又经过内战,日本全面入侵中国,不是战争胜利以后,又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长期处于战乱状态,教育体制受到了全面的破坏,学生颠沛流离,怎么可能出研究成果,更不可能出所谓的科学大师了,这说明一国若没有和平安定的环境,是不可能出科研成果的,更不可能出所谓的科学大家。而当时的美国,远在战争之外,当时我国留学美国的学生,一方面美国当时因二战几乎集中了欧美所有的科学家,大量的人才和理论基础,一方面,美国政府在科研上投入很大,留美学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和科研机会。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的政府在科研上的投入非常少,我国在科技上落后的太多了,科学的研究基本是零,不但技术匮乏,而且理论上也欠缺。
          03教育成果的转化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周期过程,最不能急功近利的。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追赶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在和平条件下经过长期的积累,随经验的丰富,并总结经验以后形成成果。
        我国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教育体系,相对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随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的完成、完善,我国的科学巨匠、科学大师一定会集中出现。
         04西方有些政客发表文章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片面的,如果认为只有宗教信仰,才算有信仰,肯定不对。信仰是精神上的,它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信仰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间阶段表,表现形式肯定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人可以有不同的信仰。比如我们现在信奉,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
          根结底到一点,我们的信仰是在崇尚自然的条件下,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建立和谐共生、人人平等、公平的世界秩序。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XZREN:中国缺乏创新能力、没有信仰吗?|2019-03-13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