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司机看来,既然都知道这次俄乌冲突中舆论战成为重点,那么还是要认真分辨新闻的真假。
西方媒体“一边倒”地引用乌克兰方面的说法称俄军将领伤亡惨重
按照乌克兰方面的说法,目前至少有5名俄军将领阵亡,包括四名少将和一名中将。其中军衔最高的是俄第八混成集团军司令安德烈·莫德维奇夫中将,据称他于3月19日在乌克兰军队向赫尔松机场发起突袭时遭炮击阵亡。
但战场另一方的俄罗斯只承认了俄中央军区第41联合军副司令苏霍维茨基少将在军事行动中阵亡。至于莫德维奇夫,俄媒称他根本就没有前往赫尔松机场的指挥所,乌方发布消息时所配的照片也不是莫德维奇夫本人。
俄媒言下之意无外乎“乌克兰方面又是在搞舆论战”,试图制造“俄军损失惨重”的假消息。
尽管俄乌双方各执一辞,但之所以外界更容易相信乌方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俄军在冲突中容易折损高级将领”的根深蒂固印象有关。
有个不争的事实是,俄军将领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伤亡率相当惊人,堪称“每逢大战必折大将”。这与美军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频繁参与全球冲突,但2014年哈罗德·格林少将在一次内部交火中被一名阿富汗士兵袭击身亡之前,美军上次有将军在战争中丧命,还要追溯到1970年的越南战争。
老司机仔细分析了一下之前俄军将领在局部战争中的伤亡情况,发现总体可以分为这几大类原因:
首先,与“战斗民族”不怕牺牲的特性有关。
俄军将领习惯于靠前指挥,甚至敢于身先士卒率部冲锋。
例如在2008年的格俄冲突中,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就被格方的炮火急袭中身亡。2017年9月,俄军驻叙利亚最高指挥官、第5集团军司令阿萨波夫中将阵亡,当时他在叙利亚代尔祖尔省指挥时遭到极端分子的迫击炮突袭。更早的例子还有车臣战争中,俄军格罗兹尼北方集群副指挥、第58集团军副司令马拉费耶夫少将在率部增援友军时遭伏击身亡。
应该说,俄军这种习惯在提升士气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容易遭到对手的突袭。
老司机认为,这也与俄军通信指挥体系不完善有关。例如赫鲁廖夫中将之所以会被格鲁吉亚方面发现,就与他使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结果暴露了自身位置,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速发起炮击。
在这次俄乌冲突中,不乏俄军基层部队缺乏军用保密通讯设备,只能拿民用手机联系的情况。在北约强大情报监听系统的支持下,这些都可能成为暴露俄军指挥中枢的关键因素。
其次,多名俄军将领伤亡与地雷和路边炸弹脱不了干系。这一点在叙利亚反恐战场和车臣战争期间尤为突出。
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内务部队第一副指挥尼古莱·斯克里普尼克少将因车辆压到地雷身亡。2017年,俄西部军区司令部战斗训练局局长彼得·米柳欣少将在解放叙利亚巴尔米拉的战斗中受重伤,原因同样是乘坐的车辆触雷。2020年8月18日,俄军第36集团军副司令维亚切斯拉夫·格拉德基赫在代尔祖尔附近遭遇事先埋伏好的路边炸弹袭击身亡……
俄军轻型装甲车难以应对路边炸弹的袭击
显然,这种情况不但与俄军将领喜欢深入一线有关,同时也是由于俄军对地雷和路边炸弹缺乏应对措施。不同于财大气粗的美军可以大量配备防地雷反伏击车,俄军装备的类似车辆很少,日常出行仍只是依靠普通的轻型战术车辆,因此一旦遇袭很容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
第三,直升机事故也是俄军将领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1年9月17日,一架米-8直升机被车臣武装分子用地空导弹击落,机上包括2名少将、8名上校在内的13人全部阵亡。2002年1月27日,俄军一架米-8直升机在车臣上空被导弹击落,机上俄罗斯内政部副部长兼南部联邦内政事务负责人鲁琴科中将、俄军驻车臣内政部队指挥官格罗多夫少将等全部丧生。2016年7月8日,俄陆军航空兵第55独立团团长梁法加奇·哈比布林上校搭乘直升机巡逻时,遭恐怖分子袭击阵亡。
不过呢,别以为俄军将领搭乘的直升机被击落很罕见,其实二战后美军将领的主要伤亡大都来自直升机坠毁,最典型的案例就来自于越南战争。随着当时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的发展,美军发现越南战场没有了特定的前线,许多指挥官会搭乘直升机在战场上方指挥士兵作战。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军高级军官的伤亡率惊人。
因直升机被击落而身亡的美军迪拉德少将
例如1970年5月12日,美国陆军工程司令部司令迪拉德少将和其他9人登上直升机前往越南中部执行任务时,在靠近柬埔寨边境的地方遭遇越军猛烈炮火的袭击,直升机坠入山区,他与其他8人一起丧生,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美军在越战中身亡的将领名单还可以列出一长串。例如美国第3陆战师师长霍克·马斯陆军少将(所乘直升机爆炸)、美国步兵第1师师长基恩·韦尔陆军少将(所乘直升机被击落)、美国骑兵第1师师长乔治·凯西陆军少将(所乘直升机被击落)等。还有美国步兵第199旅旅长威廉·邦德陆军准将,他成为越南战争中唯一在地面火力中丧生的美国将军。
也正是因为越战中的这些惨痛教训,美军后来更注重对高级将领的战场保护,他们亲临一线指挥作战的次数要少得多,同时美军发达的指挥通讯系统,也让他们能在相对安全的指挥中心远距离“遥控指挥作战”。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到的是,俄军现有的军官和士兵比例并不合理,长期以来俄军将领阶层臃肿,几次军事改革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俄军独有——堂堂大英帝国的军队,如今有着“将军数量比坦克更多”的“美称”。
总之,俄军将领喜欢靠前指挥,同时受限于现有的通信和指挥系统,也无法像美军那样在后方遥控,再加上俄军面对的敌人战力相当可观,往往具备相对强大的反击能力。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以及俄军将领的基数庞大,造成了如今俄军“每逢大战必折大将”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