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于朝阳:王朝统一战争背后的路径奥秘|2022-03-30

地图各板块纵向串通整合为合纵,地图各版块横向贯联并接为连横。这里算是借用战国的合纵连横概念来解释统一路径问题。

图片

1  统一天下的五种路径

在我们印象里,一般的统一路径,好像都是自北向南,只有明朝是自南向北。但实际上,退可稳定国祚,进可统一天下的基本盘大概有五种:

一、西部板块合纵下的自西向东(西周、秦、西汉、北周-隋、唐):

图片

大多以关中为中枢,同时据有陇原高地 (西北大后方,后期延伸至河西走廊),晋南盆地 (即河东地区,与关中隔河一体,是面对河北、河内极重要的门户之地)。据此三个板块足以偏守西北。关中平定陇东和晋南是相对容易的,也是必要的。

再进一步,需进占巴蜀盆地 ,将其作为弥补关中平原耕地体量不足的后方粮仓,这样由西部统一的基本盘就算是定下了。

然后北可进兵上党高地(威胁河北平原),中可取洛阳盆地(函谷外,进击中原正面路线,中原门户重镇)与南阳盆地 (关中的武关门户,进击中原侧翼路线),江汉平原(俯压长江下游,江东平原势力),足有兼并天下之势。

事实上关中统一政权多为创业型政权,便是依靠这个战略上的顺风之势。

二、东部板块合纵下的自东向西(东汉、明朝):

图片

东汉与明朝的统一路线。

东汉以河北板块为腹地,明朝以江南板块为腹地,而后进取中原板块,最后全占整片华夏东部大平原。再从晋南渡蒲津关、从豫西入潼关、从南阳进武关,三路合围楔入关中,阻断巴蜀陆路入口,封锁陇原、河西走廊的东出人口经济大通道,天下可尽取。

这种自东向西的路线,往往留到最后拿下的是巴蜀。

三、北部板块连横下的自北向南(曹魏-西晋、前秦、北宋):

图片

多为中原势力路线。

同时取得山东、中原、关中一线,再图河北为后方腹地。向南,则巴蜀、荆 襄、江南,皆可先取。不过这一战略,如果不能突破江东平原的北屏障——江淮防线,遇到强力的南方连横战略时,容易陷入长期均势的南北对峙中。最终会从短期的军事博弈转为长期的国力博弈。三国、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大致如此。 

四、北部板块合纵下的自北向南(北魏、辽-金、元、清、共和国):

多为宋以后,东北平原农业经济逐渐得到更深度开发,北方少数民族常常入主中原的大方略。包含明朝靖难的北京政权取代南京政权。它对北方的统一,往往打破以往北部板块连横的状态,而是从山西谷道切断西部与东部,再从黄土高原和河北平原同时纵向向南推进。蒙元统一北方后,从西路 继续南下巴蜀、云南,最后对东南的南宋形成合围之势。而东北势力则通常从东路继续推进,直下闽粤,最后形成对西南合围之势。这是东北平原加入华夏逐鹿,将版图格局拉大后,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更大规模纵向串联的大合纵。 

五、南部板块连横下的自南向北(吴蜀联盟、东晋、南朝、南宋):

图片

江南板块、荆襄板块、巴蜀板块三大南方板块的整合划一,面北协防。

这一战略在中国历史上,多次稳定住南方政权,与北方形成长期对峙局面,使体量更大的北方政权短期无法完成统一。

但是这一战略下,虽然屡次有突破黄河收复中原的短暂势头,但从未真正北伐成功,没实现过统一。这与中枢移至江南地区后,首尾横向供给线拉长过远,中枢地区的北伐意志因地缘态势而减弱有关。

这一战略下,北伐的出击点多在南襄盆地 。

以上是我对统一路径的五个分类,他们有些统一,有些没能统一,但已做成合纵态势。下面结合各个历史时期分析这五种统一的路径,以及一些有迹象合纵,却没能成形的短暂政权。

图片

2  西部板块合纵下的自西向东

宋以前,西部板块合纵下自西向东的统一,占主流。

周朝还是封建制度时,取得天下就已经显现出这种自西向东的战略雏形。

周文王灭邘(今河南沁阳,争取到河内,从外控制控制轵关口,白陉口,太行陉口),灭密(陇原高地,今甘肃灵台,稳定后方),灭黎(上党高地,今山西省长治县,从内控制白陉,太行陉,滏口陉,直接威胁商朝殷都),灭崇(关中东部,并迁都到丰京,即西安)。周文王又断虞、芮之 讼,把在关中平原到洛阳盆地之间的黄河北岸通道稳定下来。 

到周武王克商,有八个明确追随周武王伐纣的国家,称牧誓八国,分别是:庸国(陕鄂渝交界), 蜀国(四川成都)、羌国(陕甘川交界)、髳国(重庆巴县)、微国(陕西关中西部)、卢国(甘 肃东部,陇原高地)、彭国(南阳盆地)、濮国(渝东鄂西交界)。

在当时邦国部族林立的时代, 周武王以会盟诸侯的形式讨商,其实是关中政权自西向东吞噬天下的第一次西部板块合纵战略。小邦国小诸侯助阵兵力倒是其次,会盟是要控制这些诸侯随军,以防后方战略形势有变。其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完全掌控全国,也是依靠西部合纵的这个基本盘。 

秦朝统一,是第二次实践西部合纵战略。

秦国是从陇原迁入关中,后方基本稳定。后来夺取魏国河 东(晋南盆地),向西并入巴蜀,之后取楚国宛叶(南阳盆地),占楚国核心区鄢郢(江汉平原),灭东周王畿置三川郡(洛阳盆地)。此时对南方强国楚国,已呈居高临下之势。秦国从河东再进一步,与赵国在上党高地进行长平战略决战,最终对北方强国赵国邯郸呈覆压之势。此时,秦国统一的战略形势已经瓜熟蒂落。这是西部板块合纵战略的第二次体现。 

先秦由于时代制约,西部合纵战略是一个数代人经营的长期国策。秦以后,统一大势所趋,战略布局的进程就相当快了。 

西汉的统一,也是刘邦以巴蜀为后方,从南郑迅速还定三秦,治所栎阳(西安),紧接着韩信灭魏豹,取河东。第三次奠定了西部合纵的基本盘。之后韩信出河北,刘邦走中原,成就帝业。又经过几代君主在政治上的削藩努力,西汉逐步重回大一统。

之后,周隋、唐两次群雄逐鹿,也是以这样一个西部板块合纵的大方略推进。

尤其李唐出身并经营并州太原,是能够顺利取关中代隋,并钳制河北势力的很重要国家战略。具体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安史之乱的平定。玄宗入蜀虽然是避责弃任之举,但也有其影响积极的一面,即玄宗入蜀,面对当时唐朝法统可能随时会分崩离析的境地,将至关重要的巴蜀板块牢牢掌握在唐中央的手中。

甚至说,提前杀掉安禄山清君侧的口实,即结党经营巴蜀十几年,有挟天子令诸侯,将巴蜀军阀化之患的杨国忠,实际上可能是玄宗与肃宗的共识。肃宗在两京已失得危局下,留守北方指挥平叛,用郭子仪收复关中,用李光弼死守河东(晋南)和太原,掌控北线主动权,直捣叛军老巢河北。且与西北后方少数民族政权做出让利,结为死盟。这其实也是一次坚守西部合纵战略的布局。依靠这一与创业时期相同的板块战略,两京俱失,几近崩盘得唐朝,竟最终缓过劲儿来。 

除了西部合纵战略的成功外,还有几次西部合纵失败的例子。 

董卓、李傕势力,处于近乎碎片化的分裂之中。河西有马腾,河东有白波军。但其没能解决这个重 要的战略问题。没有来自这两个板块的安全,即使挟天子也势必难以长久。 

马超占据关中后,失败同样是因为河东的晋南盆地还在曹操手里。于是,曹操有条件搞了一次声东击西,把马超的兵力吸引到潼关,却暗自从河内入河东,从蒲津关渡黄河进入关中。马超迅速溃败。这说明,河东的晋南盆地是关中政权必须取得的核心区,没有太行屏障,面对河北势力,关中是极不安全的。 

蜀汉隆中对策略的破产,是西部合纵战略失败的另一类典型例子。葛亮的“荆州-益州-关中/宛 洛”战略,实际上是秦汉隋唐的西部合纵战略的逆向实施。但这次逆向实施的难度显然更大,因为成都作为巴蜀中心是一个聚焦点。从这个聚焦点北伐,面临的却是多点防御。以逸待劳的关中的关防优势更强,与中原的人口经济通道也更为顺畅紧密。尤其当错过关中割据之时机,难度已然逆天。所以传统西部合纵战略次序“关中-益州-荆州/宛洛”通常容易实现。而诸葛亮,最终只能一州之力,去抱残守缺,投机已经很难完整的西部逆向合纵战略。 

蜀汉失荆州,是最关键而沉重的一次战略受挫。

鲁肃的东吴榻上策也是取荆州,但未提益州,其初衷是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是逆西部合纵战略,为的是半壁江山,将来一统,格局更大。

但两个方案的关键点,都在荆州。没有荆州,蜀汉就失去面对中原的前沿,以及面对东吴的后方安全,更受制东吴,难免偏安一隅。即使还有收复关中,还定西京的战略可能性,但已然渺茫。刘备失去荆州后,感觉到隆中对战略的破产,转而实践夺回荆州,直吞东吴的南方三大板块连横战略。

但战略终究只是战略,战术上、内政上无力,战略再有可能性,都只是想法而已。刘备东征,诸葛亮北伐,都象征着汉祚最后的战略困境、摇摆与无力。

图片

3  北部板块连横下的自北向南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于朝阳:王朝统一战争背后的路径奥秘|2022-03-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