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个非必然事件,但苏联输掉冷战是个必然事件。
古代的俄罗斯和中国一样,都是地大人多的典型代表。这种国家的特点是体量极大,只要足够团结,打总体战几乎是不可能输的。这点无论是苏联硬抗小胡子还是民国抗过日本都是很典型的案例。像中国和俄罗斯这种体量的国家,只要内部足够团结,靠外力根本是不可能击垮他的。哪怕脆弱如民国,都能靠着体量优势扛过小日本。
但是,这种国家的特点是,他资源总量极大,国际地位可能很高,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老百姓过的并不好,因为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多。俄罗斯情况更特殊一些,它的人均资源绝对值不少,但是受限于开发难度和交通条件,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些资源。(反例可以看看美国,同样的地大人多,但优越的气候和交通条件让美俄的经济基础天差地别)
在沙俄被称为欧洲宪兵的年代,沙俄还在搞农奴制
。在一战爆发时,欧洲各国早就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了,沙俄的士兵还被称为“灰色牲口”,境内还有大量的土匪和血亲复仇制。作为一个国家,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敢轻视沙俄,但是作为百姓,生活在俄国跟生活在西欧是天壤之别。二战后期,苏联反攻入德国本土,苏军士兵在参观德国人的家以后发自内心的费解——他们已经生活的如此奢侈,为什么还要来侵略我们?
大清也是一样,大清作为中国屈辱王朝的代表,在大半部分的时间里武德充沛的爆棚。亚洲国家几无对手,英国人都打不过的尼泊尔人大清能搞定,以一个农业国家能向青藏高原投放成建制的兵力并且打赢战争,这体现的就是中国这种大国的总体战威力。之后的鸦片战争和马关,辛丑,说到底还是大清内部出了问题。如果大清是个汉人王朝,中国近代未见的会惨成那个样子。
但是大清的百姓过得跟奴隶一样,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惊讶于大清如此强大的国家,百姓怎么过的是这个样子?连吃点剩饭都感恩戴德。
这就是中俄这种国家的尴尬之处,从物力生产上,两国毫无疑问都是极丰富的。但人口极大的摊平了这些资源,让两国哪怕在盛世,百姓都很难过上较富裕的生活,国强民弱是常态。
苏联的状况更为特殊,虽然苏联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但他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也远差于中国,开发程度远不如中国。俄罗斯的地盘虽大,但自然条件很难称之为优越(不然也就不会那么大的地盘让他独占了)。斯拉夫人
一直被欧洲人认为是化外之民,主要也是因为生存条件太恶劣。
如果把苏联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来看,他所擅长的是总体战,而不是把日子过好。俄国人的生活水平从未超过西欧,苏联所发挥的已经属于超常水平了。
所以,苏联能打赢的是热战,而绝不是冷战。
苏联在所有对抗的方式里,不得不选了一条最糟糕的路径——冷战。既要搞军备竞赛,还要比生活水平。
苏联最大的问题是——调门起的太高了。
苏联是典型的“救世主”式政权,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以一个民族国家存在的。托洛斯基
的灵魂从未离开过苏联,苏联官方始终宣称自己应该是世界革命的兵工厂,燃烧自己拯救人类。
在苏联的官方宣言里,是从来没有将苏联人民的幸福作为终极奋斗目标的。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横扫世界全球反,实现人类大同。
口号听着热血,但是这是要花钱的。
客观来讲,以苏联的科技水平和物力水平,如果调配得当,在军备竞赛和百姓生活中只选一个来解决的话,他们是可以搞定的,这没有问题。
军备竞赛的能力就不说了,大家都看得见。在苏联穷兵黩武的政策下,华约的武备水平始终没有被北约落下,如果苏联愿意保持这样的态势,他还可以继续强撑着跟美国搞军事对抗,没有问题。
如果不搞军事竞赛,只搞民众生活呢?实际上也是可以的,至少不会被欧美落下太多。把苏联的五百万军队裁下一大半,把十四万辆坦克装甲车裁掉三分之二,把全球布武的部队撤回来,把给亚非拉的天量援助停掉,能省下来的资源完全是天文数字。据戈尔巴乔夫回忆,他接手时苏联的军费占到财政的40%,总产值的20%,这甚至接近于一个战时国家的水平了,可想而知是多么恐怖的比例。如果得以合理的调配,哪怕是搞计划经济,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再上去一大截。柯西金改革和安德罗波夫改革证明,苏联计划经济还没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以合理的措施逐步改革,再次繁荣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但是,偏偏两下都搞,就搞不定了。
冷战就是这样一种斗争——你军事上不能放松,科技上不能落下,你百姓生活水平还不能差,否则你的社会制度就是落后的!
所以苏联人民的落差感是非常强烈的。一方面,自己是第一世界国家,无产阶级的老大哥,世界的核心。本国的火箭上天航母下海,航母核潜艇横行大洋,六万辆坦克碾压西欧,几万枚核弹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压舱石。但是,眼下的你连买点好卫生纸都费劲,彩电一用就爆炸,你的下水管没人来修,你一家五口挤在六十平米的老楼里,和人共用卫生间和厨房。
这时候你肯定就会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