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关键时刻决定打或者不打,
以及和谁打。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资深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罗伯特·科斯塔一起写了本书——《危险》,即将在下周出版。
可能想在销售前预热一下,也可能是受幕后大佬的指导,前几天,两位作者把新书里的一条爆炸性事件公布出来: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曾经给中国军方同行打过两次电话。
第一次是2020年10月30日,美国大选前四天,马克·米利向李将军保证美国是稳定的,不会对中国发动袭击,若有袭击的话会事先警告中方。
第二次是2021年1月8日,美国国会山暴动的两天后,马克·米利向李将军保证,民主有时候有点乱,但我们百分之百稳定。
这件事爆出来以后,致仕在家乞骸骨的特朗普站出来,说军方居然敢架空我,米利应该以叛国罪受审。
而拜登做了米利的保护伞,表示对米利将军非常有信心,架空特朗普给李将军打电话是完全正确的。
特朗普和拜登的撕逼,我们暂且不去管它。
马克·米利给李将军打电话,防止两国爆发战争,站在我们的立场来说,当然是有利的,但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美军不想和中国打仗。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便晋升为世界警察,利用国力和军力在全世界开战,但美军的作战对象,无一例外是伊拉克、阿富汗之类的老弱病残国家。
真正有实力的大国,美军可是碰都没碰过。
毕竟打仗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赚钱,欺负老弱病残来赚石油和美元,那是没问题的。
要是和中俄等大国硬碰硬,那就成了战士在前线拼命,资本家在后方数钱,一旦作战不利还得军方背锅,收益和成本明显不对等,那还打个屁?
于是,美国军方感觉特朗普有开战的想法,便私下串联,把消息通报给特朗普的假想敌,防止战争爆发,利国利民利己。
我们都知道,军队是政治的工具,更是拥有枪杆子的暴力集团,军队可以有“为国为民”的思想,但绝不能有“以我为主”的独立意志。
一旦军队有了独立意志,那就指挥不动了,甚至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把瞄准敌人的枪口转向自己。
而军队的独立意志,往往建立在军队独立的经济基础之上。
那么美国军方的做法,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在军工复合体的支持下,美军有了独立意志,可以在关键时刻,决定打或者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