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子
进入5月,俄乌战争还是没有停战的迹象,而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美国,在大洋彼岸也并不好过。
5月6日,美股再次遭遇了一次跌盘,标普500指数大跌3.6%,纳斯达克大跌4.5%,几乎创下了一年来的新低。
为啥会大跌?
原因有很多,但根子还在美国难以控制的通胀上,美国已经连续通胀一年多,美国3月份的CPI通胀率竟然达到了8.5%,而且远未见顶。
虽然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但从效果来看并不明显,因为美国通胀的原因,货币政策只占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供应链断了。
供应链危机不仅影响到了消费,而且导致美国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断档,产品产能无法得到保证,美国国内很多生活必需品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超市货架空空如也,消费者无法购买到所需商品。
在供应链尚未恢复的情况下,美联储还拼命抽水,美股能不跌么?
可谁能想到,供应链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竟然在一群卡车司机身上?
要知道,美国大约70%的货物是由卡车运送的,全美80%的地区完全依赖于卡车运输。然而,美国政府的松懈防疫措施,导致大量美国货运司机和港口货运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失去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司机为了避免感染风险,选择辞去工作。
根据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TA)的数据,2021年,该行业缺少8万名司机,创下历史纪录,如果不加以解决,预计到2028年,卡车司机缺口人数将达到16万。
港口没人卸货,物资没人运输,关系美国经济命脉的物流体系也就断了,造成美国严重的供应链危机,直接导致美国第一季度GDP负增长1.4%。
而在中国,从事公路货运的卡车司机数量是美国的10倍,也有着比美国更强大的便捷物流体系,看似中国不会出现像美国这样的供应链危机,但事实上,中国货车司机群体的抗风险能力,远远低于美国。
因为中国卡车司机的生存现状,一点也不乐观。
2 孩子
孩子又哭了。
正在驾驶货车的小谭顿时心乱如麻,想侧一下头看看女儿怎么了,但又怕这一转眼的功夫发生交通事故。
小谭是一位90后单亲爸爸,坐在副驾驶位的女儿小倩,刚满两岁。
在小倩有限的记忆里,生活里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爸爸的货车副驾上度过的。
他们就是“货车司机带2岁女儿开车”故事的主角。
两年前,小谭刚刚离婚,又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赔款直接压垮了谭志强。
没有钱付租金和保姆费用,小谭只能带着还在穿尿不湿的小倩一起运货,从此,小倩就开始一天到晚跟着小谭,来回颠簸在接货送货的路上。
谈起女儿,小谭十分内疚,由于吃住都在车上,孩子没有各种辅食和零食吃,只能和谭志强一起吃汤泡饭。
有时候错过了饭点,孩子饿急了,拿起还没切过的菠萝就开始啃。
有时候孩子尿了、拉了,谭志强都没办法及时更换尿不湿,等到换的时候,尿不湿已经干在了女儿的身上。
有时候谭志强去撤收篷布,谭小倩还要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工作,抱着跟自己一样高的绳子,整理篷布、扭动扳手……
夏天热、冬天冷,最难过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难受哭闹的时候,小谭连扭头看一眼都是奢望。
别看小倩年纪不大,却已经尝够了人间酸甜苦辣。
虽然日子很苦,但和另一个带着孩子开车的90后司机小何相比,还是幸福的。
30岁的货车司机小何是湖南道县营江街道人,2019年,父母刚刚因病去世,儿子被诊断出脑部肿瘤。
经过几个月治疗,小何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外债,不得不带孩子出院,而此时妻子无法忍受这种生活,选择离家出走。
小何只能把儿子抱进驾驶室,一边跑车一边照顾孩子。
可由于孩子长期跟车得不到照顾,身体越来越差,上下肢渐渐失去知觉,但小何除了偶尔停车为他按摩缓解疼痛,无计可施。
最终,孩子的病情急转直下,不幸离世。
3 卡嫂
“卡嫂”是中国公路货运业特有的概念,一般用来指称男性卡车司机的女性配偶,在某些论坛上,这个词被特指跟着丈夫上车的“跟车卡嫂”。
按常理来说,一辆卡车应该有主驾和副驾两个司机,一般是车主买了一辆车,雇一个驾驶员,一是可以换班开车,轮流休息;二是在倒车、盖篷布、拆篷布的时候,也能有个照应。
但我们可以来算笔账,如今请个无证的跟车学徒至少需要4000元,有证的差不多要6000元,再加上住宿、伙食、抽烟,车主都得负责,一月下来也要上万元。
原来行情好的时候,货车司机每月可以收入两三万元,再雇一个司机自然没问题,但是如今,随着行业门槛越来越低,运输行业也越来越不景气,运费是一降再降,大部分司机也只是赚个辛苦钱。
货运利润下滑,大多数车主请不起司机,就只能让老婆跟着跑车,“卡嫂”应运而生。
卡嫂在车上做饭、睡觉,在服务区洗衣服,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车上进行。
但是,当女人上了车,就不再是女人,不管你是孕妇、哺乳期的妈妈,还是一个生理期的女人,都变成了这个物流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卡嫂待的驾驶室不到 6 平方米,最大的活动空间就是在驾驶座后面狭窄的卧铺,由于服务区车位有限,车开了就不能随便停,很多卡嫂为了减少上厕所,有时一天都不敢喝一口水,好不容易到了服务区,才能匆匆去厕所解决。
还有没法洗澡,每个卡嫂在车里一般都有一个小桶,接点热水兑点凉水,在卫生间里随便冲一下。但这样夏天还行,冬天就很难熬了,很多卡嫂一个月洗不上澡是很正常的事。
最难受的是跑青藏线,一个卡嫂回忆说,“走到五道梁的时候,开始感觉不太对了。睡了一觉起来,整个脸都是肿的,满脸都是青印。喝口水,吐出来都是绿色的东西,吃不成,也睡不成。堵了一天一夜的车,一晚上黑咕隆咚的。我不停地流鼻涕,一直拿纸擦。结果天亮一看,流的不是鼻涕,是血。手里拿的全是带血的纸。”
这位卡嫂是幸运的,被丈夫留在了拉萨休息,然而也有不幸的人。
2018年12月27日,河北省个体卡车司机倪万辉、李婵夫妇在运货途中,在五道梁因高寒缺氧不幸辞世,留下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
虽然跟车风险很大,但很多卡嫂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了车,成为丈夫最得力的助手。
装货的时候,卡嫂要帮忙点数,装完货还要爬到五六米高的车顶去盖雨布,2层到5层不等,盖完雨布还要绑绳。
上路以后,卡嫂要帮着看路、看车,和丈夫聊天避免打瞌睡。
等到达目的地,司机可以找地方眯一会,卡嫂则负责指挥卸货,然后再次爬上大车把雨布折叠下来。
除此之外,很多卡嫂还要在当地找活、谈价,找货主催讨运费,有时候发生剐蹭卡嫂还要亲自上阵据理力争,厘清责任、完成赔付。
卡嫂还要负责做饭。
服务区的自助餐一顿饭25-40元,两个人就要七八十元,为了省钱,很多卡嫂把锅碗瓢盆搬上了车,用电磁炉或电饭锅煮点挂面、汤、青菜,凑合凑合就是一顿饭。
车上做饭要比地上做饭麻烦的多,从洗菜捡菜到和面都是在驾驶室里完成的,有时一个急刹车都会造成锅飞碗砸,炒菜的时候必须要在路上炒,要不然油烟散不出去。
4 油耗子
当然,卡嫂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看油。
晚上到了服务区,司机睡觉,但卡嫂不能睡,要时时刻刻睁着眼睛,防止油箱中的油被偷。
事实上,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被偷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常年跑长途运输的物流司机甚至表示:要是你没被偷过油,都不好意思说你在国内跑过长途。
偷油的为啥把目标盯上了货车?
原因很简单,因为汽油易挥发,稍不留神便可能引发爆炸,“油耗子”们为避免“引火上身”,就选择性质稳定的柴油,而且货车油箱大,有时候一次就能偷四五千元的油。
“油耗子”们多数只在后半夜作案,这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鲜有人烟,路过歇脚的司机们大多也已处在熟睡阶段,疏于防范。他们偷偷摸摸地开着小面包车出来,用特制的钳子撬开卡车油箱盖,将管子插进去,一箱300多升的油最快两分钟就能全部抽走。
时间久了,甚至还演变出一条灰色产业链。
比如货车司机老赵刚下车,就有一个穿着保安服装的人凑过来,对他说“20块钱保你睡个平安觉”,老赵不懂这个“规矩”,结果当天晚上油箱里的700多升油全被偷光,一下损失几千块,跑了几千公里不但没赚钱,反而彻底赔本。
后来老赵也学会了“规矩”,睡觉前给这些“保安”交20-50元,“保安”就会在后视镜上绑一个红色布条,据说晚上油耗子看到了红色布条,就不再会来偷这辆车。
但这种“保护费”没法证明是有效的,油没被偷,不代表红布条有作用,也可能是油耗子没来。而交了“保护费”,也不能证明油一定不会被偷,万一是另一个团伙的油耗子呢?
无奈的司机和卡嫂,只能睡在油箱上面。
但是你以为这就安全了?当油耗子发现油箱上面有人看守时,有的会偃旗息鼓,而有的会直接亮出刀子,从偷变抢。
2018年9月16日凌晨3点20多分,卡车司机叶青在云南马龙停车区发现偷油贼,在制止时反而被偷油贼殴打和追砍,在他脖子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伤。
同年11月,阳春113省道春湾与天堂交界路段,一位货车司机在制止偷油时,被油耗子碾压致死。
虽然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打击油耗子行为,但油耗子涉案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广,因办案条件限制,对偷油贼以往案件难以深入侦查,大多只能以现行案件进行处理,一次偷油能有多少钱?几千块钱,所以盗油作案人员判罚普遍较轻,未遂的顶多拘留,既遂的也只是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缓刑等。
但是这带来了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很多油耗子都是抓了再放,放了再偷,屡禁不止,货车司机永无宁日。
这种肆无忌惮的偷油情况严重到了惊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程度,专门印发了《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重判、偷油未遂也算犯罪等事项后,才有好转。
5 痛点
如果说苦一点、累一点,大部分货车司机都可以忍,但最难忍的,是各种歧视。
提起货车司机这个职业,可能大家的印象都是开车粗鲁、没文化、卖苦力、残酷、累、危险、脏、辛苦……
保安可以怒斥他们,小偷可以肆意偷他们,各种执法力量可以罚他们,甚至很多私家车还会故意别他们……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这群货车司机直接困在了路上。
实事求是地说,货车司机走南闯北,接触的人多又杂,的确是疫情的重点风险人群,比如河南郑州的多个病例,就是上海运输货物的货车物流司机传染的本地人。
但这不代表就要把货车司机这个群体当做病毒来防、来歧视。
由于长期在路上奔波,哪怕只是路过中高风险地区、全程没下高速,行程码也会带星,这样防疫人员就不敢对其放行,给货车司机的通行带来困难,被禁止下高速、劝返、滞留成了货车司机的常见状态。
被劝返、无法到达目的地卸货,就拿不到运费,相当于司机这一趟活彻底白干,而且倒贴这一路上的路费、油费等开支,这笔钱是无法补偿的。
根据“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的研究,约一半的卡车司机今年3月在路上滞留了1至3次,8%的人滞留了10次以上。9.4%的人声称最长一次滞留达到7天以上。
在滞留时间上,4%的受访者说自己滞留了7天以上。比如在上海闵行区的孟勇,由于没有通行证无法离开上海,他已经在车里待了20天。
有的司机驾驶室被横七竖八贴了十几张封条,连拉屎撒尿都要在车里解决。2022年3月在吉林松原,一名货车司机因疫情不能下高速,滞留在吉林松原王府服务区内,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
用孟勇的话来说,“现在去了疫区的卡车司机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最近的200米以内的小区都不让我做核酸”“那感觉好像低人一等”。
而且由于各地防疫政策不同,货车司机在A地按规定做了核酸,亮了通行证,到了B地也很可能不通用,所以大多数货车司机只能一边拼命做核酸,一边不停申请通行证。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过一个叫张涛的武汉货车司机,曾组织爱心车队向武汉、西安、石家庄、吉林等疫区送物资,今年3月29日,他和队员共11名司机还运送了100多吨防疫物资到上海,一台车赔本3000元,14天隔离费用也是自己出的。
今年4月15日,张涛解散了爱心车队,不再承接任何防疫物资运输。用一个司机的话来说,就是“劳动没被尊重”“卡车司机作为抗疫环节中的一员,并未受到如医护等工种的补贴和认可,各地的防疫政策反而给卡车司机带来了麻烦”。
而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上海粮油运价从7000元涨到每车最高3万元,仍然没有司机接单,物资无法发运。很多司机说“没人想去疫区了”。
这种疫情下的物流困局情况逼得国家交通运输部都不得不站出来,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保障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
根据新的通行证制度,只要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并要求严格落实省界道口“通行证+48小时核酸阴性”“即采、即走、即追”等管理制度,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但是《半月谈》记者发现,通行证仍然难以解决通行难题,很多司机反映“办个证,比送货费劲”“能办下来,比中彩票还难”“有了证,核酸还要现场测,带星就会被劝返”……
所以,当很多人在网上攻击这些司机乱跑时,不妨多一份理解。
他们只不过是在疫情下,艰难地生活。
如果他们不“乱跑”了,我们的生活,又谈何保障?
6 困局
无论我们承不承认,中国货车司机带来的巨大贡献,和其生存状况,有着巨大反差。
货车司机对中国有多重要?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公路货运是物流的基础,货车司机又是公路货运的基础。
《2019年中国公路货运大数据报告》告诉我们,截至 2019 年底,我国货物运输量已达到 471 亿吨,货物周转量接近 199290 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是中坚力量,全年完成货运量与周转量分别为 344 亿吨及 59636 亿吨公里,分别占比 73%和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