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背后的军事工业建设竞赛
说实话,查询当年的数据,感觉两党的组织能力差距实在差太多, 表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生产竞赛中国民党可以说完败。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手里握着中国大部分军工产能,其中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兵工厂,华北的太原兵工厂和东北的沈阳兵工厂三个最大。
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民族军工基地是四川省重庆市,
重庆一个城市就供应了抗战时期全国超过60%的枪械和弹药产量,
今天重庆最大的工业企业长安集团,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就已经是员工超过一万人的军工大厂了。
而1945年8月重庆还有一家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的大型军工厂,叫做兵工署第一工厂,这家工厂大家都没听过,但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造步枪,新中国第一款制式步枪53式步骑枪,56式半自动步枪,81式枪族,95式,95-1式自动步枪这些大家都听过,都是该厂仿制和研发生产的。该厂前身是汉阳兵工厂,抗战搬迁到重庆后改名为兵工署第一工厂,建国后改名296厂,到今天名字是重庆建设集团。
1945年8月重庆还有一家专门造炮弹和火炮的工厂,叫做兵工署第50工厂,是抗战初期从广东省搬过去的,抗战胜利时有三千八百多名员工,后来抗美援朝时该厂制造的无后坐力炮成为我军主要的反坦克利器之一,先后向朝鲜战场制造了超过4000门无后坐力炮,我军也因此涌现了不少使用无后坐力炮击毁多辆敌军坦克的反坦克英雄。
抗战时期两家中央飞机制造厂之一的南昌厂也搬迁到了重庆,抗战期间组装生产了几十架飞机(以教练机和滑翔机为主),抗战胜利后该厂迁回了南昌,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洪都集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不仅接受了全国大量日军投降的装备,还得到了海量的美军武器援助,同时在原有的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署兵工厂集群(包括陕西,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的兵工厂),总共七万多员工的情况下,还接收了太原兵工厂,沈阳兵工厂两座华北和东北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不仅如此,国民党同时手里掌握了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以及鞍山这样的钢铁工业城市,
尤其是天津和上海,是中国当时少有的发电量超过2亿度的两个大城市,拥有不少工人,同时本市及周边高校数量众多,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军事工业的条件。
像太原兵工厂,是华北最大的兵工厂,
后来1949年被我军接收后,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的礼炮,当时选中的是晋造36式75毫米山炮,于是从部队和库存中调集了总共108门(54门用于开国大典,另外54门备用),炮弹也是由太原兵工厂生产。
当然,从保存至今的第一代礼炮来看,有一部分并不是太原兵工厂生产,而是缴获自日军的94式75毫米山炮,不过晋造36式本来就是仿制的日军94式,外观差不多。
还有沈阳兵工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也是当时中国设备最先进的兵工厂,是日本二战时期给侵华日军生产弹药的主力工厂,当时名叫南满陆军造兵厂,是隶属于日本陆军省陆军兵器本部直辖的八大兵工厂之一
尽管在1944年12月的美军大规模空袭,以及1945年遭到苏军大量拉走工厂设备(苏联人特意选择最好的机器优先运走),日本技术人员大量撤走,但基础设施和一部分设备及不少中国工人还在,投入高级人才资源,同时还可以寻求美国的技术支持,也是可以恢复很大一部分产量的,和我军控制的东北其他兵工厂相比,沈阳兵工厂的设备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但是国民党对军工事业发展并不给力,高度依赖美国援助,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其旗下唯一实现较大增产的兵工厂只有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其他原有的兵工署旗下兵工厂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在东北接收的沈阳兵工厂,以及鞍山钢铁公司产量恢复也不尽如人意。
而沈阳兵工厂在被我军接收后,就大放异彩,抗美援朝时期我国搞南厂北迁,
该厂的枪厂搬迁到黑龙江组建的庆华厂,引进苏联技术仿制成功了50式冲锋枪,抗美援朝期间庆华厂生产了30多万支50式冲锋枪支援前线,后来雷锋的标准像也用的是50式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