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艰险,来到西天取得真经。
回去的路上,佛祖突然想起,问道:“唐玄奘一路经历了多少劫难?”
观音大士拈指一算:“整整八十难。”
佛祖道:“佛门中九九归真,还少一难。”
观音点头:“对,待弟子作法。”
于是,便有了最后一难——通天河遇鼋湿经书。
这是西游记的故事,电视剧,小说大家都看过,耳熟能详,可是知道吗?
红军长征路上,一路翻雪山,过草地,艰险重重,可谓经历了整整八十难。
就在红军即将要进入陕北,胜利会师的时候,还有最后一难,正等着他们。
这一难,可比西游记里的通天河要艰险得多。
生死存亡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今天甘肃省迭部县境内。
是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同时也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峡谷四周遍山苍翠,古树参天,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光粼粼。隘口高峻的悬崖绝壁巍然对峙,似一扇不可逾越的天门。
“腊子”,在藏语中的意思为:高山谷口。
当地人曾说:“人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
从照片里,大家就能看出来了。
腊子口仿佛就是大山当中,被劈开的一道缝隙,两侧是峭立的绝壁,而中间是湍急奔流的腊子河,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险之地,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率红军士兵来到腊子口外。
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毛泽东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
部署完毕后,聂荣臻和林彪从朵里寺出来,他们顺着小径一直前进到二师师部,与左权一起实地勘察了地形。
当时的二师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肖华也一起陪同。
长征途中他们经过的险关不算少了,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河,哪一个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今,陕北就在眼前了,又岂能被一个小小的腊子口给挡住去路?
可是,到达现场之后,大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此险恶的地势,就连这些百战沙场的将军们都没见过。
两侧都是悬崖峭壁,高100多米,几乎90度垂直,只有中间一道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 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
唯一的通道,是横跨于两岸陡壁上的一条1米多宽的小木桥,如果想要从腊子口经过,必须要走过这座独木桥。
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严阵以待,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并且,腊子口后面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和弹药,显然,敌人已经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
眼看形势如此艰险,将军们一时想不出对策,于是便回去将考察到的情况,向毛泽东做了汇报。
此时,红军刚刚从草地出来,摆在红军面前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放弃腊子口,转而顺着白龙江江水,进入陕西境内。
这条路路线快,但是会遇到胡宗南的在武都、文县一带的主力部队。当时红军在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非战斗减员相当严重,冻死,饿死,不计其数,贸然与之开战,对我军的形势也非常不利,一旦战败,很可能陷入全军覆没的绝地。
第二条路,也是放弃腊子口,绕道青海,再迂回进入陕北。
可是此路线太长,很可能会被后面的国民党军队给追上。
战场上讲究兵贵神速,多耽搁一天,那就多一天的风险。
而这第三条路,就是强攻腊子口。
不用绕远,不用和对面的主力碰面,可以直接进入陕北。
这条路也是最简单,风险最低的。
但是,腊子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如何迅速通过,并且减小部队的伤亡,成了一个摆在毛泽东和所有将军面前的难题。
而当时蒋介石,查看地图后,也料定了这一点,我军想要前往陕甘宁地区,不会走其他的路,只会从腊子口过,这,就是红军的必经之地!
于是他让胡宗南的部队,由东南方向向腊子口增兵,让当地军阀鲁大昌由岷县增援腊子口,并且,蒋介石还收买了藏族土司杨积庆,让其带领手下两万人,一旦我军进攻,就在后方切断我们的退路。
有人说,往往黎明前的黑暗是最痛苦的。
没错,凌晨三四点,也是人身体上最困,最乏力的时候。
这是身体的本能,在战场上也是一样。
当时的情况,可谓是极其的凶险。
如果这一劫,渡不过去,那将会前功尽弃,前面的整整八十难,那就全都白熬了。
可以说,腊子口这场战役可谓是红军长征的生死之战。
打过腊子口就能顺利北上到陕北,打不过那可就麻烦了。
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元帅在回忆这场战役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这场战役没有获得胜利,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三军会师,更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当时条件非常恶劣。
鲁大昌知道红军耗不起,因此他将自己的一个旅安排在腊子口附近,成一字长蛇阵排列。
在腊子口后的岷县,鲁大昌又安排了四个团,就这还不够,他还让天水的国军将领王均带人来增援部队。
为了与红军打消耗战,鲁大昌将武器库修建在了腊子口附近,里面存放了3000斤粮食和大量的猪肉、蔬菜。
另外,鲁大昌一边找了甘肃绥靖公署的主任朱绍良,让他发电报,告知甘肃各地,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断绝红军的粮食来源。
另一边,鲁大昌在当地一直污蔑红军,造成老百姓纷纷躲避红军,无法给红军补充后勤。
可以说,此时的形势异常严峻,我军正处于生死关头!
面对后勤匮乏,缺粮少药,战场上敌人又是重兵合围。
毛主席最终下了决心:
“强攻腊子口!三天之内必须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