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桩悬案发生于 1935 年 10 月,当时中央红军刚越过六盘山主峰,长征即将胜利结束。
此时的中央红军,跨越了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出发的时候,人数是 86800 余人,到最后会师,只剩下 7000 余人,折损近 8 万人,相当于平均每走一里就有 3~4 名红军战士倒下,每 12 人只有 1 人到达陕北。
每一个走完长征的人,都经过了无数道鬼门关,是精英中的精英。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从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宁。
即将进入陕北时,最高领导人就曾经说过:「这些从江西带出来的红军,都是革命的种子,都是宝贝。将来撒在全国各地,那就是一大片,如今快要到达陕北了,可不能再让老蒋给端去了」。
但如此宝贵的人才,却在红军成功翻越六盘山,进入陕北后,在耿湾镇这个地方一夜之间牺牲三百余人。
噩耗传到中央,最高领导人震怒,当即下令国家政治保卫局进行彻查。
保卫局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侦破,也抓了一些可疑人员进行审讯,但案情没有丝毫进展。
红军到达陕北后,最高领导人仍惦记着这桩命案,派专人又返回耿湾镇对此案再次进行侦破。但经过数月调查,仍未找到任何线索。
虽然上级命令全力破解,但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这场暴毙事件的真正的原因根本无法查实,案子成了悬案一桩。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案子被当地的百姓传得越来越悬,甚至和神鬼之说扯上了关系,造成了小范围的恐慌。
经过前期的多次调查分析,大都认为是反动派布置特务投毒所致。
不过对于其中的两个关键并无结果:
1,究竟谁是凶手?,
2,用的是什么方法,让这三百余宝贵的红军力量一夜牺牲?
始终没有真相大白。
新中国成立后,最高领导人曾亲自部署让周总理亲自督导,想要侦破此案。
然而周总理查遍了全国的重要特务案和间谍案,却也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和此案联系上,终是未得其解,成为悬案。
直到此案发生后的五十多年后,和这个案件相关的人都已经作古,两位兰州军区驻宁夏的某部给水团的工程师,通过实体勘察,结合相关档案进行调查,才为本案的告破带来转机。
也引出一个关于这桩悬案的核心疑点:
这三百余人属于哪支部队?为什么后来记录此案,提及时,都只用「三百余人」这个人数概述,而不提从属、番号和带队长官?
(2)
1989 年,兰州军区驻宁夏的某部给水团奉命到环县进行水质勘探调查,在与当地政府有关人员的一次偶然交谈中,得知了这桩红军在六盘山下发生的多年未破悬案。
给水团勘测
其中的水文地质工程师王学印、王森林,对此尤为关心,两人决定再一次进行调查,希望能够揭开这个悬案的事实真相。
首先把该悬案的几个关键点梳理出来,可以确定的是:
1,三百余名红军战士全部牺牲,没有幸存者;
2,牺牲的地点为耿湾镇附近的一处山谷;
3,牺牲的时间为 1935 年 10 月一天的晚上。大致时间为当天 19 点左右(老乡最后见到这些红军战士的印象时间)-第二天 11 点左右(红军战士牺牲后的遗体发现时间);
4,牺牲时并未发生战斗。
其中在多次调查中,确定下来的牺牲方式:中毒,在这里列为待定。
不确定的是:
1,中的什么毒?
2,投毒的方式是什么?
3,战士的遗骸检测情况如何?
很多相关的资料里,对于这三百余名红军战士牺牲后的情况,都只有这样简单的描述记录:战士们的神情安详,还保持着牺牲前的休息状态。
红军战士
三百余人牺牲,是比较大的一起群体死亡事件,结合已经可以确定情况进行排除,剩下可能造成的原因:
1,大型交通工具失事;
2,强度比较大的自然灾害;
3,非战斗可实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武器;
4,身体机能衰竭;
5,中毒。
通过对事发地周围进行勘察,在当时那个时期,不具备第一点的条件,排除;查询相关材料,在那一时期,当地也没有发生强度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排除。
对于第三种的排除,需要结合当时所处的时期进行。
当时处于二战时期,战斗中还存在用毒气的现象,不过使用后也只是造成伤亡,并不能造成全军覆没的情况,和后来发现时的烈士遗骸状态也不吻合,基本可以排除。
毒气战
第四种身体机能衰竭,这确实会造成群体性的死亡,尤其是一些高强度的急行军时有发生;通俗的说法是累死。
要排除这种可能,只需查询当时这支部队牺牲前的战斗情况和行军路线,就能判断出来。
但查案人员开始进行这个调查时,却遇到一个非常特别的情况。
(3)
调查人员翻查相关材料时发现,几乎所有的材料中,对于这支部队,都只用「三百余人」这个人数进行命名,没有提及其中的任何一个名字以及番号。
对于这样一起重大案件,怎么会出现这样模糊的记录?
案发当时,1935 年 9 月 12 日,党中央在川甘边界的俄界召开政治局会议,为了缩小目标便于行动,会议决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共七八千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十个大队。
陕甘支队战斗序列
三个纵队的司令员分别由林彪、彭雪枫和叶剑英担任,10 个大队的大队长则由红军中的优秀将领担任。
平均算下来,每个大队人数在七百人左右。
在耿湾一下牺牲三百余人,等于一个平均下来的半个大队。
因为当时各个大队的人数并不统一,多的千人,少的几百,这牺牲的三百余人,完全有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大队。
这样一个成建制的大队全体牺牲,正常情况下会记录为第几纵第几大队,出于保密的需要,也可能采用主官的姓名进行记录为某某所率大队。
非正常情况,则是这支队伍的主官出了非常严重的负面问题。
基于三个条件对陕甘支队的十个大队长进行排查:
1,出现耿湾悬案这样的减员人数,该大队肯定不可能短时间再参加战斗;
2,如果该大队长成功活到建国后,在历次调查中肯定会有他的个人采问记录;
翻查陕甘支队十个大队各大队长进行筛查,逐一都进行排除后,最有可能的是:第十一大队大队长邓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