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几家媒体最近两天几乎同时“爆出”这样一则消息。
报道没有提及官方解释,却援引所谓“专家”分析,说是因为瑞士接连就人权问题对华抹黑引发中方不满。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立即就有了渲染“中国在搞经济胁迫”的熟悉味道。
这份协定2011年启动谈判,2014年正式实施,当时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个类似文件。
随后,瑞士延续自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深度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势头,两国的经贸联系持续加深。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瑞士第三大贸易伙伴。
现在,瑞士方面想在升级后的协定中降低更多瑞士商品的关税,并引入“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条款。但按瑞士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给媒体的说法,相关谈判过去几年进展缓慢,“北京方面态度不太积极”。
仅从报道上看,瑞士“官方”透露的信息到此为止。接下来就轮到媒体们“发挥演绎”了。
瑞士“新苏黎世报周日版”以“中国僵局”为题,“联想”起瑞士过去3年加大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路透社等美欧媒体转载时,也大都突出“中国因此拒绝更新自贸协定”的意思。
不得不说,瑞士政客与媒体这波操作来得“很是时候”。
29日是啥时候?是联合国人权高专17年来首次访华之行结束的次日。西方一众反华媒体甚至美国国务院正在各种“质疑”甚至指责巴切莱特女士没就人权问题对华采取强硬立场。
瑞士国内这波炒作,加上其他一些美欧主流媒体的转载帮腔,无法不让人产生联想:它们是想给借着人权问题抹黑攻击中国添一把柴。
但其实,连瑞士国内经济界都不赞成政府对着中国鼓噪所谓人权问题。
瑞士工业协会的经济政策负责人对媒体直言,不断把矛头对准中国,“最终只会导致关系破裂”。
对于美欧媒体有关中瑞自贸协定的这波炒作,我外交部发言人今天也做出回应。
主要两层意思:
一个显然是对中瑞自贸协定及其升级前景予以肯定。
发言人说,这份协定自2014年实施以来,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协定升级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发掘经贸合作潜力,推动疫情形势下两国经济复苏和发展。
二呢,则是着重强调了这样几句话:
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份互利互惠的协定,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一直以来,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就自贸协定升级保持密切沟通和积极谈判。中方乐见自贸协定升级,同时也希望瑞方能够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同中方相向而行。
划重点啊,“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希望瑞方能够排除人为干扰因素”……
为什么会有这番话?瑞士那些媒体甚至政府恐怕都该好好咂摸咂摸。
这是瑞士现任总统、时任外交部长卡西斯去年11月的公开表态。他说, “一方面,我们与中国就人权进行着艰难的讨论,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是经济及其他议题上的重要伙伴。”
瑞士和中国,自1991年开始每年都有着围绕人权的对话。
但2019年以来,瑞士多次执意在人权理事会和联合国大会上参与涉疆、涉港的反华共同发言,污蔑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开展对话的最基本前提是相互尊重,它不能沦为一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平台,所以,过去3年,瑞中人权对话都处于停滞状态。
为什么是2019年?
那一年,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后的第一年。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被界定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战略竞争被确定为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主要手段。彼时,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贸易战,并在技术、外交、安全、政治、人文交流等全领域对华施压。
受此影响,一些瑞士人大搞意识形态对立。个别极端的非政府组织趁机鼓噪称,瑞士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以制定“连贯一致的人权政策,尤其要将经济与人权领域联系起来”。看看,把人权与经济进行绑定,拿人权说事的,一直是瑞士方面的一些人和组织。
有学者认为,正是来自国内外的明显压力使得瑞士政府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瑞士去年3月发布的第一份“中国战略”文件就是这一态度的集中体现。
“中国战略”文件虽然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将中国视为外交重点国家之一,但同时对我们的人权发展状况等进行了无端指责和攻击。
瑞士法学家和汉学家胜雅律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战略”文件提到,几十年来中国“亿万人民脱贫”,为“全球减贫作出重大贡献”,但文件仅仅把这些成就视为经济成就,避而不谈这些成就也是人权成就,即经济人权成就。
同样的道理,胜雅律说,“中国战略”文件承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全球的发展模式”,那么“一带一路”倡议不也是旨在推动经济人权和发展权的“全球人权项目”吗?
就是在人权问题上,瑞士和中国也是有着很多的共识。
2006年至2009年,瑞士和中国同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在此期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286项决议,其中209项决议未经表决获一致通过。
这,再次说明,那些攻击中国人权的瑞士人和组织,是对中国了解很不够,以至于对华存在偏见和误解。
瑞士现任总统、时任外交部长卡西斯去年这样介绍对华政策(2021-2024)。
瑞士和中国一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瑞士是最早承认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这为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4年12月,中国就同瑞士签订《中瑞贸易协定》。1979年瑞士政府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
2010年开始,中国成为瑞士仅次于欧盟与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最最重要的是,《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7月签订、2014年7月生效。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双边自贸协定。
它让中国获得进入欧洲的桥头堡,也为瑞士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
这样的互惠互利构成过去这些年瑞中贸易发展的主旋律。
就是瑞士人自己,也有不少看得明白的。
有联邦委员坚决反对,不能在“贸易协定补充条例”中强加有约束力的条款,因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拎得清的,其实是大多数。
因为瑞中双边贸易额摆在那里。
2021年,在全球疫情持续肆虐、国际贸易承受巨大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瑞中双边贸易额同比逆势增长96.7%。
事实再次证明,合作共赢是中瑞关系的主基调。
这,值得瑞中两国人民加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