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叶立华:“沁芳”到底好在哪里?|2022-06-08

给元妃省亲修了一个亭子,刚刚竣工,要命名这个亭子,有人主张说“翼然”,《醉翁亭记》,千古名篇,不错。

贾政讲此亭压水而成,提名需要和水有关系,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这句里面取个泻字,有人赶紧说不如叫泻玉。还是醉翁亭记,上一句用了两个字,这一句用了一个字。

贾宝玉说不如用沁芳,贾政点头默许,沁芳又是点出了花木映水的家境,又是暗合元妃省亲一事,好上加好。这下就和醉翁亭记没关系了。

照搬,到部分创新,到全部原创,看起来这个过程是好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一下,曹雪芹到底在说什么。

写亭子的名篇有很多,曹雪芹为什么单用《醉翁亭记》?出名的亭子也很多,曹雪芹为什么要单用醉翁亭?

那是因为醉翁亭本身的故事和其他的亭子都不同。

《醉翁亭记》写的是欧阳修一个老太守和三教九流一起欢歌笑语过周末的故事,一个市长,能够跑到郊区的公园和市民一起开心的郊游,又是打手游又是吃烧烤,又是下象棋又是喝啤酒,最后宾主尽欢。

超脱了醉翁亭记,试图搞一点原创的东西出来。搞来搞取,人家欧阳修写的蛮好的,你非要给人家改什么呢?

一个亭子就是一个亭子,但是名字里面寄托了不同的意境。

叫醉翁亭,是与民同乐的意境,叫翼然亭,是巧夺天工的意境,叫泻玉亭,是风景秀丽的意境,叫沁芳亭便只剩下了唯我独尊的意境。

曹雪芹的红楼梦搞了一个大观园,一个皇妃回来省亲,搞的壁垒森严,和群众一点不搭界,一开始蹭醉翁亭出个翼然亭,摆明了是贾府的一堆人自己也清楚,自己不好意思蹭人家的醉翁亭,做不到。但是又想表明我们贾府没有脱离群众。

于是搞了一个翼然亭,起码工匠手艺高超,造型上逼近了,也就是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到不行的局面是没有了,群众雨水亲的实质是没有了,但是搞点亲近群众的形式主义还是有的。

这就是拍皇家的马屁,说人家皇家没有脱离群众。

然后贾政发话了。贾政讲此亭压水而成。

李世民可是讲过一句水的比喻,贾政出来讲压水而成,曹雪芹到底要说什么昭然欲出。在李世民那里,船是他李世民和群臣,水是老百姓,船可以翻。

是水在载舟。

但是到了贾政这里,搞一个压水而成的含义出来,还是在拍皇家马屁,皇家没有脱离群众,这说明皇家还是有舟的意思,地位不稳。皇家能是舟吗?

皇家是亭,此亭压水而成。水能覆舟,岂能覆亭?

最后贾宝玉讲话了,沁芳。虽然贾宝玉心里想的是沁姐姐妹妹的芳,但是贾政眼里这个马屁还是最直接的。

不要说皇家的权势是怎么样的,不要旁敲侧击的跪舔,要直接的跪舔,元妃回家,全家沁芳。

于是贾政点头了。

曹雪芹到底在暗搓搓的写什么东西,他在写为什么封建王朝一定要灭亡,一个醉翁亭记,没有出现在红楼梦里,话外之音,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为了避免读者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他搞了沁芳亭搞沁芳闸,搞了沁芳闸搞沁芳溪,搞了沁芳溪搞沁芳桥。

来回沁芳,就是怕读者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沁芳到底好在哪里?

好就好在讲出了一个历史周期律的全过程。醉翁亭记讲与民同乐,翼然讲搞与民同乐的形式主义,压水搞自以为铁桶江山,最后搞到沁芳,一切围绕权力走了。

不怕围绕权力走,到这一步水又要来覆舟了。沁芳是历史周期律中一个周期的末尾,沁芳好就好在讲明白了这件事。

让我们把目光看回被隐去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讲的是一个干部不脱离群众的故事,醉翁亭讲的是一个滁州各个阶层的人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乐其乐的故事。

醉翁亭里是各个阶层大联欢的故事,是高级干部没有脱离群众的故事,是全民共享滁州发展成果的故事,是滁州太守没有端架子,没有让群众以太守为中心,以权力为中心的故事。

这样的治,才能有盛世。

领导没有架子,群众没有疏离,阶层没有隔阂。这样的国,才有兴的气象。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历史周期律。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叶立华:“沁芳”到底好在哪里?|2022-06-0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