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小羽:毛主席联合“第三世界”的大手笔:世界范围的“农村包围城市”|2022-06-10

1


大约500多年以前,世界还是相对隔绝的,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几乎不受地理位置遥远的国家影响,只受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影响。


直到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启了“海洋时代”之后,整个世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492年8月3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之命,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之后又三次西航,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1519年9月–1522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

……


不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还是其他航海家的壮举,这些消息都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可以从原本的孤立状态连为一体,原本地理位置很远的土地上也可以有他们的足迹,世界上还有很多资源等待着他们开发。

 

自此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加入了“海洋时代”的行列,人们增长了对世界的见识,更增长了对财富永无止境的欲望……

 

从此,欧洲各国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人性深处的贪婪被无休止的释放,各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开始不择一切手段,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进行掠夺和占有,其中受影响最深的地区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简称“亚非拉”。

 

从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各国在亚非拉地区争先恐后的建立势力范围(即“殖民地”),以血腥镇压、奴隶贸易、资源掠夺等方式来发展本国经济,却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血和泪……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形成。

 

1876年时,英、俄、法、德四大国殖民地总面积为4040万平方公里,人口27380万;到了1914年,殖民地面积为644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为49450万,其中:

 

整个非洲大陆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都以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的中国、土耳其、波斯等国名义上虽然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是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都已经欧化。

 

当时间进入20世纪时,整个世界却风云突变,时代的洪流冲垮了封建君主制的堤坝,不少王室在革命的怒潮声中仓皇逃离。


尤其在经过两次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的实力强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世界的格局开始重新洗牌……

 

在国际乱局之中,一些老牌强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无力再维护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势力范围,这对原有的殖民体系而言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从此殖民体系再也难以恢复到二战前甚至一战前的状态。

 

于是,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有了反抗的能力,纷纷展开了民族解放运动,争取民族独立。


据统计,截止1990年全世界有180多个国家,其中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是二战之后独立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就是中国。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在会上庄严宣告: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


为什么说中国的民族独立是最引人注目的呢?最起码有三个重要原因:

 

其一,中国民族独立涉及的人口最多,范围最广。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人口占人类总数的1/4;

 

其二,中国在军事方面不畏强权,毫不动摇的捍卫民族利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1年后就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敢于正面硬刚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而且不落下风;

 

其三,中国在经济方面能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建国后,中国虽然非常贫穷,但发展经济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绝不依附于任何其它国家。

 

对于亚非拉地区渴望民族解放的人们来说,以上三个原因中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他们将中国当做榜样。


自此,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了整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灯塔!

 

1960年11月17日,切·格瓦拉率领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来到北京,并在2天后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会面。据随身翻译说,这位名扬天下、见惯了大场面的革命狂人却非常紧张,因为他即将见到崇拜已久的偶像:

 

“最近我在写一本书叫《游击战》,里面是我个人打仗的心得,但精髓却是毛泽东同志的战争智慧,我在毛主席面前,要像一名小学生一样聆听导师的教诲!”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我的接见使我很激动,是我永远忘不了的。”

 

当然,切·格瓦拉只是一个缩影,整个世界上拜读中国革命相关著作的人绝不在少数,他们都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奉为瑰宝。

 

如今,当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回看中国革命的历程时,会清晰的发现有一条战略主线贯穿始终:

 

农村包围城市!

 

为什么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呢?


这还要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起,文中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接下来详细分析了中国各阶层的现状及特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简而言之,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发现少数人占有了社会绝大多数资源,而绝大多数人却缺乏资源,所以就要联合绝大多数人来斗争少数的人。

 

那么,绝大多数人是谁呢?毫无疑问,是农民!

 

农民都聚集在哪里呢?毫无疑问,在农村!

 

另一方面,这些少数人都聚集在哪里呢?很显然,在城市!

 

一旦将战略重心放在城市里,那无疑将失去“朋友”的资源,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敌人”的面前,所以这条路一定是死路。


只有将战略重心放在“朋友多、敌人少”的农村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当壮大到一定程度上时,“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意图自然就达成了。

 

当然,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已经清晰的写在了《毛选》里,再说下去就是老生常谈了。


但是,99%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建国后中央领导集体再次面临了相似的局面,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部署即将展开……

 

如果说建国前的“农村包围城市”是整个中国的范围,那么建国后的“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整个世界的范围,形势更加严峻,涉及面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

 

虽然史册上并没有将这次战略部署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毛主席也并没有按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思路再写一篇《世界局势各地区的分析》。


但建国后我们遇到的国际局势与革命时期出奇的相似,中央领导层做出的决策也是出奇的相似。

 


 3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世界局势:

 

一方面,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两国抢夺更多的世界资源,争取更多的势力范围;

 

另一方面,亚非拉地区的人民都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他们人数众多但占有资源稀少,都比较贫穷。


这像不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里的情况?如果按照“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进行划分的话,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二战之后任何国家都不愿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短时间内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能直接用“敌人”来定义美国和苏联,但起码不能采取“依附”于两个强国的态度,绝不能受制于人。

 

对于“依附”所带来的后果,毛泽东比任何人都清楚:


早在1924–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时任中共总书记的陈独秀正是采取依附于国民党的“右倾投降主义”政策,才导致上万名共产党人丧命于国民党的屠刀之下!血淋淋的教训换来了一个真理:

 

任何时候都要独立自主!

 

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广大民族解放者来说,更是不可能采取“依附”的政策,因为一旦依附就要仰人鼻息,唯他人马首是瞻,这不又回到殖民地时期了吗?几百年来,亚非拉地区一直沦为殖民地,人民流的血难道还不够多吗?

 

所以,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意愿最强,革命性最强!这像不像是革命时期“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最强”的论断呢?

 

既然局势与建国前出奇的相似,那么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呢?很显然,也是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地区在哪里呢?先来看看世界局势:二战之后美苏两国形成了“冷战”的两极格局,并分别在欧洲形成了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二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对抗。


如果引入“城市”和“农村”的概念,那么欧美地区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下,属于“城市”的范畴,显然不是统一战线的重点地区;哪里才是重点地区呢?很显然,亚非拉才是“农村”的范畴。

 

这就是为什么,就连拉美地区的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这样的人物,也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革命经验;这也解释了之前所说,更大规模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到底是什么。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集体就开始着手全面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为了从根本上与旧中国半殖民地屈辱的外交划清界线,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

 

1949年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斯大林派来的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到将建立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时,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方针。

 

所谓“另起炉灶”,就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影响之后,再让外国客人进来。

 

主权独立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底线!1972年1月,毛泽东回复美国总统尼克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基辛格的口信时说:

 

“我们认为,任何国家决不能靠外力维护其独立和生存,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的保护国或殖民地……一切妄国孤立、包围、遏制、颠覆中国的阴谋都只能以可耻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中国该以什么方式处理外交关系呢?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最早由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于1953年12月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


在建国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经过详细调查分析之后,对中国社会进行了阶级划分;按照同样的思路,建国后毛泽东也对世界局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各个国家的属性进行了划分,那就是“三个世界理论”。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专门谈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2月25日,毛泽东对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说: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因为政治、经济,各方面,中国不能跟富国、大国比,只能跟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在一起。”

 

毛泽东认为第三世界应该团结起来,反对超级大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通过利害分析,论断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是“可争取的力量”。

 

1958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时,再次通过利害分析,论断“第二世界”是“中间派”,是“可争取的力量”:

 

“你认为我们做工作,我们交朋友,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应该放在三大洲,即就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另外还有大半个欧洲。”

 

大家看看,思路是不是出奇的一致?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作为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国家首脑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几次重要发言。

 


周恩来提出亚非国家应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与会成员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十项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的杰出表现,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就是把主要需求一致的各个阶级团结起来,即使各阶级在其他方面产生一些摩擦,那也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要以“统筹兼顾”的方针来处理;

 

此次万隆会议,亚非各国的主要需求也是一致的,都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那么即使在其他方面有摩擦,那也要秉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大家看看,思路是不是再次一致?


所以说“毛泽东思想”中的智慧不局限于中国,不局限于革命年代,更是适用于世界范围,适用于任何时期。

 

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

 

所谓“南南合作”,就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所谓“不结盟运动”,就是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它秉持“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包括了近2/3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

 

 

5


既然世界局势已经清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也已经明确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切实的行动了。

 

尤其在二战之后的特殊时期,整个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潮流不可阻挡,就像当年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一样,中国也在第三世界的国家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对于二战后在亚非拉地区新独立的国家,毛泽东寄予了深切的希望,把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团结和互助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脚点。


他曾多次发表声明和谈话,坚决支持亚非拉各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所进行的正义斗争。

 

在1956年9月15日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

 

在亚洲,中国做出了行动:

 

在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出兵援助遭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朝鲜,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支持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再以越南为例,建国后,为了支援他们打败法国,中国派出大量军事顾问团,以成熟的战法指导他们抗击殖民者,最终在1954年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逆转了战局。


10多年后,当美国再次来到越南时,中国给美军定下“不许越过北纬17度线”的要求,这使得美国打得非常憋屈,最后也只能铩羽而归!

 

1956年4月,印度尼西亚宣布废除同荷兰之间的“圆桌会议协定”。同年10月2日,毛泽东在欢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宴会上指出:“印度尼西亚废除圆桌会议协定和要求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是正义的,中国人民坚决地支持你们。”

 

……

 

在非洲,中国做出了行动:

 

1956年埃及人民维护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正义斗争,得到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毛泽东指出:“我们坚决支持埃及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完全合法的行动,坚决反对任何侵犯埃及主权和对于埃及实行武装干涉的企图。”

 

1958年10月,非洲国家几内亚宣布独立,毛泽东和周恩来分别致电祝贺并予以承认;1959年10月,几内亚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成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同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为中国打开同这一地区国家的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不少非洲国家和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武装斗争,如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它们把斗争进行到底,他们的领导人也多次到中国访问,学习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和军事技术,中国还提供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所必需的武器。

 

据非洲统一组织解放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1971–1972年,非洲解放运动自非洲以外获得的武器援助,中国占75%,且绝大部分是无偿援助。

 

……

 

在拉丁美洲,中国做出了行动:

 

1961年,当古巴人民面临着美国武装干涉的严重威胁时,毛泽东亲自出席古巴住华大使为庆祝古巴革命胜利两周年而举办的招待会,对古巴大使说:“你们是会胜利的,中国人民决心从各方面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支持古巴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

 

1964年初,巴拿马人民掀起了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反美斗争。1月12日,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爱国正义斗争》,指出对于巴拿马人民进行反对美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坚决站在巴拿马人民的一边,完全支持他们反对美国侵略者,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正义行动。”

 

1965年4月,美国入侵多米尼加共和国,5月12日,毛泽东发表了《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的声明》,声明指出:美国对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镇压“是美帝国主义对多米尼加人民的严重挑衅,也是对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严重挑衅”。这一声明极大地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

 

毛泽东多次对拉丁美洲的朋友说:“我们是在一条战线上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我们支持整个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 

 

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建国前,共产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无产阶级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建国后,新中国再次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之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当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世界上已有110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开展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往来。


这些成就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6


由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广大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始终对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们是中国真正的朋友,不仅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支持中国,而且在重大国际事务问题上经常与中国站在一起。

 

第三世界国家在各种场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消息传到中国时举国欢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都激动异常,毛泽东主席无限感慨的说:

 

“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10月26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致电中国政府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正式通知第26届联大通过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并邀请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本届联合国大会。

 

为什么第三世界的国家坚决力挺中国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呢?答案很简单:

 

其他四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俄、英、法,都是奉行“殖民主义”的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切身利益相悖;只有中国奉行“反殖民主义”,代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

 

建国前,共产党将单个势力弱小却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聚集起来,把力量拧成了一股绳,终于聚沙成塔,形成了巨大的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大。

 

建国后,中国将单个势力弱小却数量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聚集起来,再次把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再次聚沙成塔,形成了巨大的力量,在联合国上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世界人民大团队的力量最大。

 

两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部署,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如今,当我们来到北京天安门城楼时,看见毛主席巨幅画像的右侧有着一句标语: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99%的人没有意识到,简简单单一句话,背后蕴藏着建国后一次规模更大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伟大胜利。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他们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人类的解放事业。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小羽:毛主席联合“第三世界”的大手笔:世界范围的“农村包围城市”|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