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省的郑州市出了个房票棚改的政策,如何讲这个政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先不提,我们先讲两个人。
安徽省的合肥市原来有个孙金龙孙书记,滁州市原来有个张祥安市长,孙书记大概是06年左右主政合肥,张市长大概是2012年主理滁州。
城市要怎么发展?不管是主政也好,主理也罢,为官一任,想到的大抵是城市的发展,立华我看过一些纪要,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合肥的班子开过一个会,商量怎么发展。
合肥人是幸运的,早在2006年,合肥的领导班子就意识到了产业升级这件事,但是产业要怎么升级,大家要开会讨论,会上出现了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一派人认为,合肥市应该主动找广东江苏等地,提前布局,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东江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要转型,土地成本一旦上去,就不好办了,因此一定要迁移,合肥背靠巢湖,离长江和芜湖又近,不如集群发展,提前去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派的主导人物是谁,立华我不便于多讲,这个思路放到现在来看,是极好的,很有预见性,提前考虑到了广东江苏的地价必然上去,提前预见到了产业必然流失。
反正是要流失的,不如早动手,流失到别处不如流失到合肥,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是,另一派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另一派人对于产业升级是有共识的,但是他们认为,反正都是要升级的,产业又不是说必须要发展完劳动密集产业才能更上一层楼,为什么不直接空中楼阁,引进一点技术密集型产业呢?
合肥背靠巢湖面对长江是不假,但是那是外部条件,合肥市本身就有个河南不要的中科大,还有个工业大学,两所科技企业,哪怕毕业生只有1/3留在当地,也是创新资源。
培养这两所大学的学生,都是要省财政的,如果没有技术密集企业,这些大学生毕业了没有用武之地,就会跑去有高科技企业的地方,省财政不就白花钱了吗?
要是合肥本身就有他们就业的地方,他们留下来,合肥市是赚的,相当于白嫖了省财政,拿着省财政给自己市里抬轿子,有这样的便宜你不占,还等什么呢?
孙书记想了很久,毕竟,发展劳动密集产业,有现成的经验,从零建设科技城市,有很大的风险,要是失败了,那是要负责的。
但他还是决定负这个历史的责任,成了一本万利,没成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迟。
转年,他经过考察,认为将来的屏幕产业一定能有大发展。于是拿出合肥市1/3的财政,引进了京东方。
2012年,移动4g大发展,合肥市提前布局,赢到手软。
到2011年,孙书记判断,将来半导体产业要腾飞,于是又在半导体产业上发力,拿出100亿,投资了不少半导体企业。
滁州市的张市长,干的事情是一样的,2012年孙书记的经验获得了成功,提前6年布局,虽然人走了没有算自己的政绩,但是合肥市获得了实打实的发展。
张市长看了现成的经验,念了一句话叫功成不必在我,力排众议,坚决不搞土地财政,亲自带队去江苏招商去了。
张市长敏锐的意识到了将来的光伏要大发展,带头引进光伏产业,过了5年,到了2018年,滁州市形成了完善的光伏产业一条龙,滁州市从此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到了,税收就一定能到,合肥市的财政和滁州市的财政一直比较健康,不缺钱,合肥的发展带动了全省的发展,滁州的发展又带动了全市的发展。
现在安徽省的经济节节升高,合肥市的城建也好起来了,巢湖市也发展了,芜湖市也有了产业集群,特别是滁州市,连下属的几个县城的发展都带动起来了。
有的读者常在留言区讲,说立华这样的干部,是不是很少?我说不是,你不要觉得我是个好干部,我不是,比我好的干部有很多。
看人家孙书记,张市长,不计自己任期内的荣辱,不计自己任期内的成功失败,坚持做长远的事情,做长期有利的事情,一年两年看不到成效,现在人家调走了,合肥市和滁州市,哪个没有享受到他们的好政策?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有没有被记住,不在乎自己的历史评价,毕竟领导年年换,去问合肥的小年轻有几个认识孙金龙的?
这个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做了惊天动地的事情,当了隐姓埋名的人物,功成不必在我,人家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功成了,确实没有在人家,人家做事的时候,担的是风险,2007年那么穷一个合肥市,拿出1/3的财政来,这是什么勇气,这是什么魄力?
有产业,才能有未来,空心化,一定要失败。可能现在搞土地财政,大把土地出让金美滋滋,任期内随便霍霍做了大工程,带着政绩走了人。
当干部,不能心里只有自己,要有地方,要有群众,要真的排除自我,造福群众。
搞土地财政搞多了,毁掉的是民生,失去的是民心,现在迁徙又方便的很,买一张火车票就从郑州到合肥了。
你天天搞房票,群众是可以买车票的。当领导,要有历史的担当,不能眼下有饭顿顿充,米饭没了敲米桶。群众是不会戳脊梁骨骂人的,群众只会用脚投票。
伺候不起,还跑不起吗?河南和安徽本来就相邻,想去不是分分钟?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