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际权力是彰显一个国家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该国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知名国际关系学家,哈佛大学名誉教授约瑟夫·奈的说法,国际权力一般可以分成软权力、硬权力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该国在民族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国际形象、基层动员力及政治制度等非物质、无形的因素,对他国族群有一定的吸引甚至同化能力。
而后者就好理解了,即军事、经济及科技等物质、有形类别,可以对敌对势力起到威慑和诱降的作用。
但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威慑力往往会因为空间距离的客观因素而大打折扣,想想看,当一国的利益距本土万里之遥,中间相隔万水千山,这些天然地理的客观阻隔让这些利益的维护成本呈几何增长。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波罗的海舰队横跨数万里远征,中途没有补给点,减员严重
如果想抵消在地缘上的劣势,就必须将本国硬实力突破地理阻碍进行有效投射,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可以突破地缘劣势,将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硬实力投射到相对应的地点,以此达到经济、政治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军事投射力。
著名地缘战略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是如此评价军事投射力的:一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对于该国的安全起到基础性作用。它决定并影响了所有其他因素,因为一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气候又影响了一国经济结构;地理位置还决定了一国潜在敌人和盟友,甚至还决定了该国在集体安全体系中的作用。投射力彰显了一国力量的机动性,分为陆上、海上和空中机动性。
路上机动性主要依靠铁路、公路以及相对应的交通工具,包括火车、汽车等;海上机动性则需要拥有战斗力强大的舰艇,同时要对重要的港口、水道进行有效控制;而空中机动性则需要拥有高科技的间谍卫星、战机和导弹等。
一般来说,两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军相对强大的一方会拥有更强的军事投射力,而空军力量更强的一方,则会进一步占据投射优势,而进攻性力量也比防御性力量投射力强,这也是国际军售中对于进攻性武器限制更多的根本原因。
一国如果想让最大程度增加投射力,在世界各处建立军事基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按照战略学家的理论公式,一国的投射力=投射强度(硬权力构成要素+软权力构成要素)×权力机动性÷投射距离。
而海外军事基地,无疑能大大压缩“投射距离”,使本国“投射力”最大化。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战略轰炸机、航母编队也能提升一国的远程攻击能力,但无论其速度和续航时间提高多少,也比不过离目标最近的军事基地来得迅速。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国家海外军事基地密集度越高,驻军越多,其军事投射力自然而然就越强。
因为如前面所说的公式,投射力的大小与地缘距离成反比,与投射强度成正比。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军区管辖范围基本都在主权范围内,美国的六大军事司令部责任区覆盖全球,这就需要极强的军事投射能力,毕竟想当明白“世界警察”也得能及时“出警”才行。
若回望历史,美国对海外军事基地“远程投射”的热衷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但随着其国力和全球利益的迅速扩大,美军把自家基地布满全球的过程,显得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1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起之秀,美国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地缘优势条件,不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更拥有“东西临两洋、南北无强国”的条件,因此,美国有相当长的时间对美洲之外的事务兴趣不大,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