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极度反感封建帝王那一套的。
但他对古代历史,特别是帝王人物研究却非常多。
而他最为推崇的封建帝王,是刘邦。
本文的最后,我会试着从自己的理解去讲讲,为什么毛泽东会如此推崇刘邦,而刘邦又为什么会那么厉害,并将首次分享我自己发现的“长者优势“理论。
1
13岁,嬴政登基;而10岁的刘邦还在老家爬树。
22岁的秦始皇开始亲政,筹谋天下;18岁的刘邦还在不干农活,调戏妇女。
38岁的秦始皇已经一统天下,建立起了不世功勋;而刘邦的身份,还只是秦始皇手底下的基层干部,往高了说也就是高配正科。
35岁的刘季。
此前见过最大的官,是县官。
虽然,他年轻的时候到处闯荡,也见过不少贵胄之后,但那些毕竟都已经是前朝的事了。
前朝的尚方宝剑斩不了本朝的官。前朝的大人物到了本朝,也基本都被废了。
秦朝一统天下后,废除了战国时代的分封制,设郡县,这一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刘季在这一年通过地方公务员考试,光荣地成为了沛县下面一个乡镇的派出所所长,兼分管交通运输和劳务用工的副乡长。
我们现在一说到乡镇干部,总喜欢用一句话来形容,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几千年前也一样,作为乡镇干部的刘季总是很忙,上上下下,芝麻蒜皮的事儿,也得找他。
作为庞大帝国的基层管理者,刘季上可以和县里的各类小官小吏吃吃喝喝,比如他的直接领导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后来的大汉丞相萧何。
下也可以和各路袍哥闲人称兄道弟,比如县里面著名的个体户,后来将他从鸿门宴解救出来的屠夫樊哙,或者县政府公务车队司机,后来成为大汉交通部长的夏侯婴。
他的生存方法,可以用一个字形容: 混。 混吃混喝,混上混下,既混黑,也混白。
早年的刘季,不喜欢干农活,四处游手好闲,还曾经给信陵君的手下张耳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弟,就是个“小混混”。
现在人到中年,终于升级进化成了“中年混混”,而且混进了体制内,成为沛县里贯通官府和民间、跨越白黑两道的要人。
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对现在体制内的人而言,”混“也是一种必须的生存发展手段。
特别是对一些基层干部而已,没有点“长袖善舞,东拉西扯”的本事,根本就开展不了工作。
上面有考核摊派,下面有老百姓扯皮斗殴,不和和稀泥,还能怎么办。
水至清则无鱼,什么事儿都想干在明面上,也就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了。
但不管怎样,已经三十多岁的刘季,混来混去,也没混出小小的沛县。放在全国,更是名不见经传,微不足道。
2
在刘季四十岁上下这年(史书无详细记载,据推测)。
他平平无奇的前半生,终于起了一点波澜。
雄才伟略的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深感自己的功绩比肩日月。
和这个时代很多人一样,在取得人生巨大成功以后,秦始皇决定,首先一定要换个大HOUSE。
但始皇帝住大房子当然不用花钱买,重新盖一座就行。
于是,秦帝国从各地大规模征调民工,到首都咸阳外修建阿房宫。
作为主管治安和劳务运输等的基层官员,刘季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负责押解和监督他所在辖区的民工到咸阳服徭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在咸阳郊外的工地上渡过的。
就在此期间,刘季遭遇了对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一次事件:
他亲眼见到了庞大秦帝国的缔造者,4000万帝国子民的统治者,始皇帝嬴政。
以秦始皇的地位,他当然不知道刘季是何许人,更不会想到当日盛装出行的时候,人群里会有一个人,只因为多看了他一眼,就改变了未来的历史进程。
在此之前的刘季,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同帝国数以万计的小吏一样默默无闻于世。
他的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
不要以为那个年代叫太公的就有多厉害,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刘大爷,也就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的那个大爷,至于刘媪,就更简单了,意思是刘大妈,“广场舞大妈”的那个大妈。
这两个都不是什么正经名字,典型的基层老百姓间的俗称,最多也就是对上了年纪人的一点敬意。
当然,和后世更白手起家的朱元璋他爹朱五四相比,稍微好一点。
至于刘季这个名字,现在看来还挺别致,其实在那个年代,就是阿三的意思。刘季有两个哥哥,分别叫刘伯,刘仲。伯仲季,老大、老二、老三。
刘季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但早夭,于是原本排名老四的他成了刘老三。
不管怎样,已经不惑的刘老三,迎来了改变命运的一次大转机。
关于未来的汉高祖与在位的秦始皇的这次相遇,司马迁在 《史记 ·高祖本纪》里如此写道 :
当时,秦始皇出行,允许百姓道旁观瞻,刘季有幸挤进观瞻的行列当中,目睹了盛大的车马仪仗,远远地仰望到了秦始皇的风采。
刘季身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久久迈不动脚步,感慨至极地说了一句话:“磋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磋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反反复复,只有这一句话。
就是这一句话所传送的感慨,几乎概括了刘季一生的政治走向。
在秦末战国复活的大潮中,刘季之所以不甘于为王,一心一意要做皇帝,其中的因素之一,就在于这一次不经意的相见,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让他感叹如此辉煌的人生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追求。
种子只要不死,总有发芽的一天。
或许就是从那一天起,普普通通的刘老三,变成了心怀安邦定国之志的刘邦。
3
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
刘邦后来最大的对手项羽,年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