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希锐: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毛泽东如何带好队伍,凝聚人心?|2022-07-15

之前刷手机的时候,我曾看过这样一些问题:

作为学校班主任,面对纪律涣散的班级,学生不听话、唱反调,怎么办?

作为公司的主管,面对松松垮垮的组织,下属不执行上级的意图、甚至从中作梗,怎么办?

作为社群运营者,面对沉寂已久的社群,群成员无视群规发广告,甚至一走了之,怎么办?

……
其实,这些问题的外在形式看起来多种多样,本质上都在讨论一件事,即: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或者团队管理者,如何才能带好队伍,凝聚人心,让整个团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并为着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对于这个问题,在近一百年前,有位三十多岁的大龄青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参与了一次起义,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起义的队伍因此濒临崩溃解散的境地;
他进行了一次改编,这次改编的意义深远,团队的人心被稳住,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这次起义,就是秋收起义;
这次改编,就是三湾改编。
而这位三十多岁的大龄青年,就是时任中共中央特派员的毛泽东。
那么,毛泽东是如何将一支队伍从绝境拉回,并团结起来,为后续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呢?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1927年。
图片
0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的一次紧急会议在汉口秘密召开,史称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为的是纠正和结束当时党内存在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并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
“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取得的。”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笔杆子工作的人,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没有被反动派的淫威吓倒,没有选择妥协屈服,而是能一针见血地提出这样的论断,不得不让人佩服。
会后,毛泽东被中央派遣,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他不再是一个光靠笔杆子宣传革命的书生了,自提出“枪杆子”的论断开始,他就毅然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图片
正如他后来所说:

“我这个人是逼上梁山的。以前我没有准备打仗,是教小学的。就在那年被逼上梁山。

……

我是被迫这样去做的,因为反动派杀人太多。”

虽然决定是充满斗志的,但秋收起义进行得并不顺利。
毕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爽文小说,不是下了决心就能立刻成功。
当时,毛泽东去铜鼓会合农民军,却在浏阳张家坊遇到了民团。
民团看他相貌和口音都与本地人不同,产生了怀疑,便将其扣押在村里,毛泽东命悬一线。
后来,当毛泽东回忆此事,在谈到如何脱险时,他说:
“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
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枪毙我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因此我决定设法逃跑。
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我才找到机会。我一下子挣脱出来,往田野里跑。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日落。士兵们在追踪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
有好几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用手接触到他们。

尽管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任何希望,认为自己一定会再次被抓住,可是不知怎么地我没有被他们发现。
最后,天近黄昏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我马上翻山越岭,彻夜赶路。我没有穿鞋,脚底擦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友善的农民,他给我住处,后来又带领我到了邻县。
我身边有七块钱,用这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食物。
当我最后达到农民武装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毛泽东险些丢了性命,秋收起义开局不利,尔后的情况更是坏消息不断。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接连几天连吃败仗,虽然毛泽东是此次起义的领导者,但因为信息不通畅,没法形成统一协同,各部队只是各打各的。
其中2团攻入浏阳县城后因麻痹大意而又溃不成军,2000多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100余人,所谓的“霹雳一声暴动”,顷刻间化为了泡影。
秋收起义失败了。
换作一般人,这时候估计想着放弃算了。毕竟,这种开局就大逆风,一路连跪吃败仗的状态,是真的不好受,也真的看不见希望。
但毛泽东没有畏缩,他冷静下来,将余下的部队尽力收拢,思考下一步的走向。
中央说接下来要打长沙,面对这个要求,毛泽东该如何做出选择?
打,还是不打?
图片
02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毛泽东决定:
不打长沙,另寻他路。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秋收起义部队,都是疲惫之师,人数不够,装备一般,以这样的状态去打戒备森严的长沙,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虽然不执行中央的命令,会被安上“逃跑”的罪名,但眼下最为关键的,是保存仅有的家底。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总指挥卢德铭等的支持下,毛泽东“退往湘南”的主张得以通过。
秋收起义的部队从文家市出发沿着湘赣边界南下,不料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余洒度越权指挥,部队一时混乱不堪。
总指挥卢德铭为掌控局势,掩护后卫部队撤退,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图片
对此,毛泽东十分痛心,不仅因为卢德铭人才难得却英年早逝,也在于他是自己的关键支持者。
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开国上将陈伯钧回忆道: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几年时间里,汉风网遭受到的攻击不计其数,我们一直在坚持。所以购买会员的老友,请添加汉风网微信。有问题及时给老友解决,也避免失联。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希锐: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毛泽东如何带好队伍,凝聚人心?|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