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叶立华:光靠产业升级走不出内卷|2022-07-19

伴着窗外的夜色,喝一口热乎乎的花茶,又到了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坐在键盘前,和读者朋友们聊聊天吧。


最近接到了一些参考,还有一些报告,是有关于产业升级的。


有的地方的企业家,就是不习惯附加价值,就好比一个产品生产出来,人家可以卖200元,他就要降价20,卖180。


这样搞下去,产品的附加价值提不上去,工厂的利润就提不上来,利润一旦提不上来,就没有钱继续搞研发,只能是别人出什么,我们山寨什么,搞得十分被动。


企业老板也明白这个事情,所以就没打算搞长远的工作,打算赚一笔就走,因此更加严酷的压榨自己的员工,以此建立成本优势,希望抢下短期市场,捞一笔就走。


在这样的条件下,成本成了唯一的考量,我们的劳动者一开始是零散的,还真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于是老板保持成本优势,赚了一笔快钱。


但是,劳动者的低收入导致这个企业周边的消费一直上不去,消费出现了紧绷。老板反正也不想着产业升级,爱咋咋地,干脆不管。


后来,随着年轻一代劳动者对工作环境和报酬的关注提高,这样的厂矿企业逐渐难以维生,有的地方的人工更便宜,成本更低,自然地甲方就把订单转移走了。


于是,有些地方最近出现了厂矿企业招不到人,接不到单的情况,职工原来还能靠着低工资勉强消费,现在连低工资都没有了,只能存钱度日,节衣缩食,受不了的跑去别的城市,最后当地出现了消费大规模的萎缩。


既然靠人做,已经山穷水尽,于是有的地方企业家们就不得不进行了一些改变,比如搞产业升级。


我们在地方上的同志反馈了一个情况,那就是现在不少厂矿积极进行了产业升级,搞了不少工业机器人,代替了原本的工人。


原本地方领导也觉得这是个好事,但是几个月下来就不对劲了,原来一个厂子里有20个人,流水线上干着活,现在搞了2台工业机器人,代替了原来的20个人。机器人不吃饭,也不下班,产能上升了一个台阶。


人挪活,工人在这里找不到工作,就去了别的地方。


工厂继续开动,没什么影响,但是某些地方最近出现了集群产业升级,工人成千计的流失到了别的地方,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搞了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替代了工人,工人不得不另谋出路。


工人年收入10万,成千计的工人流失,导致的结果是当地一年少了几个亿的工资,工人到手10万不会全存起来,有大约3万是不得不做的生存消费,还有大约2万是生活消费,也就是说,一个工人一年在当地的消费是5万。


成千计的工人流失,当地一年缩减的消费额就是几个亿。


产业升级,第一年美滋滋,效果不错,结果第二年当地消费大幅萎缩。服务业市场出现大面积溃缩,许多商铺开不下去,不得不关门大吉,个体户小老板不得不去他乡再谋出路。


附加价值搞不起来,那就只能是内卷,卷成本。人工内卷是这个内卷的第一批次,卷的结果是当地消费萎缩。


产业升级带来的是第二批次的内卷,成本更低,确实拿到了订单,但是当地的消费进一步的萎缩。


这就导致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供给绝对过剩,需求绝对不足的情况,两轮内卷下来,后果是两轮消费紧缩,两轮消费紧缩下来,全局的看,担心我们通货膨胀马上就要没必要了。


因为再这么搞就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了,首先应该担心的是需求不足,存款欲望增加,货币流动性下降,最后通货紧缩。


产业要升级没错,问题是,越升级越没消费,越升级越凋敝,劳动生产率越高,最后的内需越少。


这正常吗?


这个循环能循环起来,首先就是企业家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做附加价值。但是做附加价值的用处在哪呢?


合资车的附加价值高,国产车附加价值低,国产车企一降低售价,就能靠着低售价拿走大部分市场,最后合资车要维持生存,还是不得不参与到这个内卷循环里来,也要开始跟着降价。


降价就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要上机器人,上了机器人更多的岗位消失,最后社会消费进一步萎缩,最后消费者需要的车更加便宜。


又会带动新一轮的内卷。


在此,立华我提出一个新命题,叫做产业升级的内卷困局。


那就是产生不升级,要引发内卷,一旦产业升级,就要引发进一步内卷。


这就是产业升级的内卷困局。


难道我们的劳动者就不配享受高工资吗?难道后发国家的企业就必须靠成本优势才能打入市场吗?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吗?


不,我们的劳动者是配的,我们的劳动者是世界上最好的劳动者,完全配高收入和美好的生活。


后发国家从来不是一定要靠着自轻自贱的成本优势才能获得市场,我们也要做高端的产品。


想要破这个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干碎一切阻挡我们产品附加价值的人。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叶立华:光靠产业升级走不出内卷|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