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一个口水四溅的话题,其口水含量堪比中医、转基因、美国登月等老牌争议话题,这便是口水界的新人:SpaceX星舰。
口水战之前,先说点不那么科普的内容。很多人以为苹果手机刚出道时,妥妥的技术创新,但实际上,苹果更像是商业模式创新,乔布斯整合了全世界的优秀技术(当然,整合过程本身也能算技术创新),智能手机横空出世,这个男人也实现了他吹过的牛:改变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还有哪些行业可以这么干呢?有人尝试了电视行业,有人尝试了出租车行业,还有人尝试了房地产行业,每行每业都有人想做乔布斯,有的跑路国外,有的一地鸡毛,有的盆满钵满。
但不管怎么样,大伙都觉得航天领域是肯定不能这么玩的,诶(ěi),美国人就是不信这个邪!
很多人都说SpaceX的技术都是NASA给的,马斯克老马不过是捡了个便宜,这话也对也不对。
按理说,NASA是甲方,出钱就行,技术和产品是承包商的事情,但实际上,NASA是深度参与过程的。很多时候NASA签约的并不是一项成熟技术,而是个半成品,还得继续烧钱研发,这个钱经常是NASA给的。这么看,NASA也算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
2006年,NASA看完老马的PPT就拿出了3.96亿美元,啥也别说了,先打两发试试(两次试验飞船的发射费用)。后来火箭三连炸,直到2008年第四次才成功。NASA一看,可以了,别折腾了,来签合同吧,于是就签了16亿的送货合同。
然后,2008年签的合同,2012年才第一次给空间站送货,那这四年在干嘛呢?当然还在搞研发嘛,NASA根据SpaceX的研发进展,不断把钱拨给老马,直至技术成熟为止。如果中间你掉链子了,那就淘汰出局,没钱拿了。
要这么的话,SpaceX妥妥捡了NASA的便宜啊!别急,NASA撒钱可不止撒一家,这是个习惯性动作。
包括波音这种巨头,也会从NASA薅一点研发经费,而NASA的钱来自国会,所以这事儿可以理解为国家补贴,这个词咱们就不陌生了。
但是光从NASA薅钱,加上老马自己砸的2个亿,显然不够火箭烧的。于是,有趣的美国资本就开始发酵了。
老马一方面利用NASA的合同大肆向社会融资,你们想想,连NASA都认了,还有啥不放心的呢?所以钱哗哗就来了。另一方面,拿着钱到处挖人,这谁扛得住啊,其中有不少NASA研发人员蹭蹭就跳槽了,承载技术的终究还是人嘛,人一到技术不就到了嘛,所以老马的技术呼呼就涨了。
这一切,在外界看来,NASA就等于给老马送钱送人送技术了,遂戏称SpaceX是NASA的私生子。其实这么说还是有失公允的,首先NASA的钱是雨露均沾,众干儿子都拿了,其次,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美国的太空公司有一大摞,进进出出是难免的。
SpaceX的崛起离不开NASA扶持,这话不假,但更多的原因是,资本敢于押宝,而老马擅长让资本押宝。这和当年爱迪生忽悠资本家押宝电灯颇有几分类似,很多人不知道,爱迪生并不是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他的工作是改良电灯使之商品化,而在整个改良过程中,爱迪生最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唯一的贡献,就是弄钱。
技术的边界
弄钱是个商业话题,不在本僧业务范围内,反正老马就是弄到钱了。
行了,既然有钱了,那就开始嚯嚯呗!比如,历来要求精益求精的宇宙飞船,也许用厨房里的304不锈钢就能搞定,老马说:这项目我投了,钱拿去,谁还有梦想?!
所以,SpaceX公司有不少类似“用不锈钢造飞船”这种匪夷所思的项目,争议自然就难免了。这事儿见仁见智,咱也不多嘴了,还是说说不锈钢吧。
其实,不锈钢是很好的东西:耐高温,强度高,易加工,价格还不贵,就是有点重(这对上天来说,确实是个大麻烦)。就因为太重,导致这么优秀的不锈钢很少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不过,也有例外。
无人不晓的米格25,就是用不锈钢打造的一段传奇。当年,美苏卯足劲飙飞机,但因为空气摩擦温度太高,速度上不去,毛子一拍大腿,用不锈钢造了一堆米格25。虽然米格25空重过大,干不了什么正经活,但速度可以轻松甩开同时代的导弹,一度把美帝吓得不轻。
这至少说明不锈钢在天上并非一无是处,三哥很快就领悟了真谛,立志向毛哥学习。于是,印度GSLV.MK3大型运载火箭,采用了大量不锈钢来提高火箭强度,省得去研发又轻又坚固的复合材料,至于有效载荷,少一点又如何呢,大不了多射几枚嘛。
还别说,三哥的大火箭表现真不错,射了几次稳稳的,未来还打算用在载人飞行上。
不锈钢飞机有了,不锈钢火箭有了,再有人整出一个不锈钢飞船,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SpaceX已经有了帅到掉渣的可重复使用火箭,而且技术日趋成熟,颠覆了很多人对航天领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