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日晚上10点45分,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到达中国台湾省台北松山机场。
8月2日晚上,无数中国人守着佩洛西乘坐的行政专机C-40C(呼号SPAR19),盯着飞机的行程图,渴望看到佩洛西被阻止降落、改道离境,脾气躁一些的朋友,更希望看到专机被击落的情景。
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没有伴飞、没有火箭威慑、没有空军阻止,佩洛西十分轻松地降落在了松山机场。
中间可证实的,只有一架苏35飞向了台湾海峡,但今天各方面消息,都说这架苏35根本没有穿越台湾海峡,只是在外围兜了一圈。
没有任何阻拦,佩洛西异常顺利地落在了台北。
与大失所望的各位不同,我感受到的不是失望,我感受到的是诡异。
我一直判断,如果佩洛西执意去台湾,那我们是不会阻止的,我觉得诡异的,是事前事后的一些反应。
为什么我一直认定,佩洛西会平安走完台湾这一趟呢?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许多人看信息,抓不住重点,总是被难以证实的碎片化信息牵着鼻子走。
信息的权重是自上而下的,是自中央向四周的。
这件事最重要的信息,是7月28日晚上8点33分,到10点50分,中美高层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视频通话。
这种级别的通话2021年只发生过三次,一次是2月,一次是9月,一次是11月。
今年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3月18日,谈了两个半小时,另一次是7月28日,又谈了两个多小时。
这种视频对话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因为在过去,几个国家的元首通常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有时是一时激动,有时是信息错误,容易引发战争风险。
见面三分情,中美之间的底线,谈着谈着就明了了嘛。
两个多小时的视频会谈,可以聊很多事情了,肯定也包括佩洛西窜台的事。
大家阅读信息时,不要把重点,放在一些大篇幅的礼节性、常规性文字上面,只要读行文重点就行了,这种文字往往隐藏在对外公文的淡淡几笔,看起来不太重要,但通常是会议的重点。
这次会谈的公文是这样写的:
“拜登表示……美方希望同中方保持畅通对话,增进互相了解,避免误解误判……同时妥善管控分歧。他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
路透社当天的报道是: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称,“这次通话是管理中美竞争的机会,是降低台海紧张局势的最好方式。”
CNN当天则称,“美国国会的鹰派们争相鼓动佩洛西去台湾,由于民主党人很可能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访台或是佩洛西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后一场大戏。”
接着,我又去核对了美国军方的反应,嗯,他们正在忙着拆F35的座椅。
亚洲这边也只有一艘“里根号”航母。
看完这些信息,当时我就推测明白了:
佩洛西这是自个的主意,就想为了中期选举捞一把,总统和军方都没支持她,还嫌她招惹是非,给大家添乱。
中美双方高层一核对信息,发现对方底线还在,不是掀桌子,是美方有个刺头没摁住,自己跑过来了,那怎么办呢?
不可能把她飞机打下来的,毕竟是和平时期,没有交战的两国打下对方第三号人物的飞机,实在说不过去。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让佩洛西到台北后,发起一波舆论攻势,表明我方严正立场,同时像现在这样围着台湾岛搞演习,毕竟美方犯错在先,这件事他们理亏,为我们将来收回宝岛打下理论攻势。
我觉得诡异的是,我们这边的舆论,好像把节奏搞错了,重点应该是佩洛西到达台北后发起攻势,而不是将舆论重点,放在“伴飞、击落佩洛西专机、阻止佩洛西落地”这件事上。
我个人分析,舆论重点应该是事后,而非事前阻止,这样更对我们的舆论战线有利,对我们的大战略有利。
但我的猜测也可能是错的,有可能是我方在制造舆论压力,想让佩洛西不敢落地台北。
佩洛西方面肯定也是紧张的,她的专机在8月2日下午15时42分离开吉隆坡,按道理,中间只有5小时路程,该是在晚上9点到达台北,但专机愣是绕了好大一圈,才在晚上22点45分落地,比原计划多花了近两小时。
我相信这两小时,佩洛西一度十分忌惮,最后还是决定硬着头皮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