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陶叔:如果毛主席还在,会怎样解决台湾问题?|2022-08-04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

对当前台湾问题最新局势的几点思考》。

在此文中,我主要给出一个判断:

台湾问题需要主动出手才能解决。

既然是主动出手,武力解决肯定是重点考虑的手段。

而主动解决也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但是现在有许多人的心情非常急迫,他们的急迫导致了一种说法的产生——如果毛主席活到现在,肯定早就决定开战拿下台湾了。

这种话听起来很爽,但实际上是把他老人家看低了。作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与军事家的毛泽东,怎么可能是一个莽撞的人。

不过这种说法带给我们一个思考:

如果毛主席还在,会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当然,老人家已经去世多年,本文也就只能进行推测,但是推测也需要有合理依据,不然就成了胡说八道了。

为此,我们需要从毛泽东做过的重大决策中理出思维脉络,找到影响其判断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决策模型,再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当前时空的台湾问题。

这样才能成为合理的推测过程。

图片

01

要理出毛泽东的思维脉络,最直接的当然是先看他在世时是打算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
台湾问题,是因为内战中战败的蒋介石集团占据台湾才出现的。作为内战遗留问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当然是打过去。
早在渡江战役结束后不久,毛泽东就电令粟裕开始研究夺取台湾的方案,并将第9兵团派驻在上海周边进行渡海整训。
而美国政府判断当时的全球局势,出于对蒋介石集团的极度失望,同时希望通过示好,避免新中国全面倒向苏联,在1950年1月5日,由杜鲁门总统出面发表声明,公开表态将不再卷入中国的内战。
于是当时出现了解放台湾的一个绝佳历史窗口。党中央抓紧进行攻台准备,决定拿出60~70亿斤粮食作为军费,再预算3亿美元购买武器装备。
粟裕等人则提出了一个宏伟的“东西夹击,海空并举”立体化攻台作战计划:
准备以2000多艘战船渡海,同时以2.5万人的跳伞部队实施敌后突击,为此在已有的150多架各种型号飞机之外,需要再从苏联采购200多架战机。
攻台部队不断部署到东南沿海,至1950年6月,总数已达16个军50万人的参战部队严阵以待,只等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立即跨海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图片
但是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彻底打乱了国际局势,也打乱了中国的部署。
美国全面介入朝鲜战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基隆、高雄两港,对台湾海峡实施全面封锁。
美国这一举动使我们解放台湾的战役不得不推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之后,中央立即开始重新准备解放台湾。
而美国此时已彻底改变对中国统一的态度,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并武装国民党军队,施压蒋介石要求其对标朝韩与两德,正式分裂中国。
在当时的背景下,避免两岸分裂的优先级已高于解放台湾。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发动了金门炮战。
金门炮战最早从1954年9月3日开始,一直延续到1979年1月1日。
这场历史上绝无仅有延续20多年的炮战,实际上是对全世界进行宣示:
中国内战没有结束,两岸之间并非国与国的关系。
就在1958年规模最大的八二三炮战期间,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从菲律宾、太平洋甚至地中海急调军舰支援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兵力集结,表明了阻止中国统一的明确态度。在这样的强力介入下,以我军当时实力,完全没有能力突破,使得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成为泡影。
基于这样的现实,党中央毛泽东将统一台湾的方针调整为和平谈判,实际上就是希望争取台湾的国民党高层,以图和平统一。
两岸之间通过密使进行了多次接触。毛泽东也给出了和平统一的具体方案“一纲四目”。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接触是1975年春节之后,蒋介石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向中共传递信息:
“希望毛主席能来访问”。
接到消息后,因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身体状况都已经很差了,于是准备安排邓小平作为代表前往。但是,蒋介石在当年4月5日病死,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1976年6月15日,毛泽东在重病中召见有关人员说了一番话: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论定吧!我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
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
这番话是在他逝世前三个月说的。
可以看出,他对未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带有深深的遗憾,不得不交给下一代。
图片

02

回顾毛泽东在世时试图解决台湾问题的整个过程,可以得出一个判断:
他并不是一个唯武力制胜论者,武力与和平对他而言都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判断依据在于:
首先,如果毛泽东崇尚武力,并非完全没有拿下台湾的可能。
虽然以我军当时实力无法突破美军对台湾海峡的封锁,但是如果憋足劲发展海空军力,并且向苏联求援,经过一定时间的充分准备,当有一战的把握。
金日成无视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的现实,执意发动朝鲜统一战争,就是基于这种思路。
但毛泽东显然不是一个豁出去一切砸锅卖铁的赌徒,他的习惯是在重大决策之前充分进行权衡与计算。
他一生之中最冒险的动武决策——抗美援朝,最终下定决心也是因为他认定: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而以当时的条件,非要以武力拿下台湾,明显是一件损害极大的事:
一是为打台湾而使劲提升武力值,肯定会拖累历尽劫难的中国的恢复进程,背上沉重的包袱;
二是向苏联求援,势必对国家主权产生不利影响。
毛泽东不愿意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而是选择进行和平统一的尝试。
再者,是战是和,结合他在几次重大事件中做出的不同选择,可以理出清晰的脉络,并且获得一个理性的决策模型。
我们对比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抗美援朝、中印战争、港澳问题做出的战或和的决策,就可以发现他在决策中考量的是三大因素:
胜算、时机与利益。
先看重庆谈判。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陶叔:如果毛主席还在,会怎样解决台湾问题?|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