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我国古人有多拼?创造“二十四节气”给自己定KPI【赞】|2019-03-21

今天,也就是3月21日

是 “春分”节气。

有句谚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说的是春分和秋分这一天,

正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日子。

从“春分”开始,北半球白昼的时间渐长,

而南半球夜晚的时间开始越来越久。

 

对农民伯伯来说,

春分是开始播种的日子。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达到10℃上下,

空气开始湿润,江南进入前汛期,雨水开始增加;

西北、东北、华北北部处于冬春交接,

风也开始多了起来。

 

在古代,春分是个相当重要的祭日,

北京朝阳门外有个日坛公园,

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来这祭祀“大明神”,

也就是祭祀太阳的地方。

传说春分这一天地球磁场最平稳,

可以将鸡蛋立起来,

于是在4000年前的人就有在春分“立蛋”的爱好。

其实,只要摆得稳,

一年什么时候都能把鸡蛋立起来,

和“春分”没有半毛钱关系~

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二十四节气歌:

还能背下来的,送你一朵小红花。

 

会背二十四节气歌,

也知道有哪二十四个节气,

但是问起二十四节气从哪来,怎么来?

估计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

我们知道,地球围着太阳公转,

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个圈就叫黄道。

古人把这一圈分成了24份,

每转动15°就是一个节气,

以立春为起点,大寒为终点,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

是为了放假用的吗?”

很遗憾,并不是。

古代中国是农耕民族,

以种田为生,靠天吃饭,

就得像大明星身边的小助理一样,

摸清老天爷的脾气。

怎么摸?

靠年复一年一年对日月冷暖的观察,

和精密的测量工具“土圭”。

虽然这东西和“日晷”一样,

都是靠影子的长短来记录时间,

可功用途却不一样。

土圭,用来记录一年的四季,

日晷,用来记录每天的时辰,

相当于一个是年历,一个是时钟,

别搞混~

最早的人们只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使用土圭后发现,

在每年都会有影子最长和最短的一天。

 

影子最长的一天就叫“冬至”,

一年中这一天黑夜最长,白昼最短;

影子最短的一天就叫“夏至”,

这一天黑夜最短,白昼最长。

他们又发现,

一年中,只有两天是日夜一样长的,

于是,在春季里那天的就叫“春分”,

秋季里那天就叫“秋分”。

接着又有了“四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代表着四季的开始日期。

有了这八大节气,

古人开始玩上瘾了,

才八个节气不过瘾,也不好听,

到了西汉,人们又研究出更多的气候特点。

于是一年被分为了24个节气,

平均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包含四季变化、气温特点、雨水状况、物候等。

 

二十四节气在西汉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第一次被记录

既然是服务于农业,

那每个节气就要有他们的指导作用,

比如立春要春耕备种,是一年农事的开始;

雨水过后,是开始植树,果树嫁接最好时节;

芒种,是农村最忙的日子,

到今天还有不少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朋友们,

在这个时候都要请假回家收麦子。

总之二十四节气在古代相当于一本《务农指南》,

也是古人给自己制定的KPI,

只要老天爷不闹脾气,按着节气操作,

基本都能完成绩效考核,有不错的收成。

“二十四节气,准吗?”

额……这个,

其实也要看位置。

我们说了,

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了气象和物候信息,

是为了指导农作而诞生的,

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除了中原区域以外,

既有受高原山地气候影响的西藏,

又有受热带季风影响的海南,

二十四节气在这些地区就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二十四节气发源于黄河流域,

这个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

四季特征明显,

所以按照节气变化来进行务农工作,更靠谱。

而在我国南北两端的地方,

四季变化没那么明显,

自然对二十四节气就没那么感冒了。

比如北方人冬至要吃饺子,

因为这里冬天冷到能把耳朵冻掉,

饺子形状又有点像耳朵,

所以吃饺子有保住耳朵的寓意~

跟吃核桃能补脑一个意思,都是因为外形接近~

但在海南三亚的冬天,

冻掉耳朵?开什么玩笑?

我们还在海里泡澡呢~

 

4月初的清明是江南地区踏青的最好时间,

而在我国最北的黑龙江,

供暖刚刚结束……

 

“二十四个节气,

凭什么只有‘清明’放假?”

我也想每个节气都放假,

可惜……

其实把清明气当“节日”,

早在2500年前的周朝就开始了。

在清明节气前后,

中原地区的气温开始稳定回升,

大地一片春意,

人也显得格外有精神。

对于农民伯伯来说,

这时才是一年的起始点,

为了当年有好收成,

古人就选在这个节气进行祭祀和祭祖,

希望先人能够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富足。

对于现代人来说,

清明节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

2008年开始,

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

“到今天,

二十四节气还有什么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在没有任何科技和天文知识基础的条件下,

靠古人几代人的肉眼观察,

愚公移山的意志,

才创造了这个流传到今天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和大自然的交流方式,

古人信奉“天人合一”,

一切人事应该顺从宇宙万物的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二十四节气既是一种索取的工具,

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尊重。

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的力量

人们在二十四节气中懂得瞬时而生。

按照季节穿衣进食,按照节气务农耕作,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其他的全部交给时间。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我国古人有多拼?创造“二十四节气”给自己定KPI【赞】|2019-03-21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