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这个夏天,在秦皇岛的河畔,广东来的同志们带来了一个重大议题,要求中央批准“十五”期间,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新建1000万千瓦机组。
对此,朱总提出了反对意见。
刚刚年初从西南考察回来的他,建议在贵州和云南新建水电厂,将电送往广东,既解决了广东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也为落后的中西部找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各省都有建设了自己的电厂与电网,本省的发电厂可以带来大量的投资、就业与税收,因此形成了各自的“山头”,以至于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二滩”的电根本运不出四川,只能白白的消耗掉。
朱总的建议,不仅仅是要让东部发达地区购买西部的电力,更是要打破这些山头和利益集团,形成全国的统一电力市场,因此该建议在现场遭遇了激烈的反对,大家纷纷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提出跨省输电的不可行。
面对群起的反对浪潮,一心牵挂困难群众的朱总拍案而起,当众立下了军令状,若不能完成向广东输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他就辞职。
可即使这样,一时也未能压住现场,直到一位黑框眼镜的长者一锤定音,“朱总是清华大学学电机的,他懂电,我们就听他的吧。”
两位来自上海的搭档联手,拉开了西电东送的改革大幕。
为把电力从西部输送至东部,割裂的电网纷纷沿着输电方向联通,各省的电力山头开始瓦解,最终,全国散乱的电网重整为了两张网。
考虑到当时广东是地方电网,省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为了让其痛快的为云贵的水电买单,中央与地方各退一步,搞了一个双轨制,在国家电网之外,由广东电网重组云贵桂三省的电网,组建了南方电网。
这套方案完美的解决了西电东输的山头阻碍,但是也留下了历史遗留问题,经济关系紧密的福建与广东,两省的电网竟然是分离的, 用同一张高考语文卷的云贵与川渝,相互间的电网竟也是不连通的。
两网之间唯一的一条联通线,是当时为防止云贵的电力不能及时运输至广州,从三峡拉了一条300万千瓦的“备胎”直通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