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吨级新战略轰炸机的真实外形?|2022-08-26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很多人对新型战略轰炸机,都作为最后一个关键项目来进行长期的期盼。认为只有这个项目最终完成,才可以算在所有的核心装备上,达到能与超级大国进行全体系的平行对比。也就是最终达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程度;并且在一些个别项目上完成超越最终达到全面领先。不过即使从当年的明言“新轰炸机项目确实在研”开始算,也已经过去了6年之久。但是新的战略隐轰项目仍然是只闻楼梯下,却不见人下来!于是就有人说了。当年也没说新轰项目一定是大型飞翼体隐形的。比如新H6经过大幅度的升级改进,还增加的空中加油设施,经过一次空中加油,也有1.2万公里以上的航程了。这已经算是迈过了洲际战略轰炸机的基本门槛,因此最新的H6,也可算是当年在研的战略轰炸机。

 

这个说法当然有调侃的成分在里面。新H6系列确实不错,而且有百架以上的大批量已下线,还普遍有8000公里以上的内油航程。仅仅凭这几点,就完全解决了另外2个大国,可随时出动的战略轰炸机的总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果100架新H6全部携带射程2500公里的重型巡航导弹远距离齐射,那么一次就是600枚巡航导弹的火力;一天出动2个波次就是1200枚巡航导弹。在半径6000公里的范围内,任何对手都无法承受这种火力突击。而在全球,除了新H6之外,包括B1B、B2、B52H和图160,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一次性出动50架,更不用说齐射1200枚重型巡航导弹。这些巡航导弹都可以在对手的防区之外进行发射,新H6不隐身和亚音速的现状,都不会影响最终的作战效能。何况B52H更老,也是全部亚音速的;

 

当今的B1B和B2则同样不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虽然新H6已经是很强大的存在,但是如果最终还是缺乏类似B2的战略隐形轰炸机;这个心理落差总是无法人为抹平的。不过现在好像有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情况。这就是不少明显是航空K的专业人士,有意无意的展示了某种大型飞翼体隐身飞行物的缩比例模型。这种模型肯定不是对超级大国现役的B2的仿制。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设计。那么这些刚刚出现的模型,是否可以真实地反应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终外形呢?在这个时间段出现这些模型,又有哪些特别的含义呢?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战略隐轰首次被公开外形前,谁也不敢现在就下结论说,这个模型与未来的真身是否完全一致,或者说完全不一致!因为这里面除了个人的专业信誉之外,还牵扯到,

一些是否保守机密的长期要求。按照一般的规律,如果战略隐形轰炸机项目确实存在,当然从大的逻辑上讲,这个项目存在是必然的,不存在才是偶然的。那么其“密级”的程度,是要比当年的某20这种隐形主力战斗机还要高!而某20战斗机在2011年首飞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人真正准确地“蒙对”其大致的气动布局和基本外形。只有事后有人说在2009年曾经有一个类似的气动布局偶然出现,但是却从来没有引起过大范围的注意。这说明某20战斗机在设计研发期间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哪怕是超级大国的专业谍B体系,也没有在公开首飞前得到关于某20的一鳞半爪的真实资料。甚至都没有预测到某20在2011年就能完成基本的设计制造开始公开首飞。这个过程中,更不存在某20战斗机的任何模型被提前展示出来。

 

从这个规律上来讲,如果密级更高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在正式公开前,就有90%以上相似度的缩比例模型被公开当礼物互送,从大的方面讲这叫提前泄M;从小的方面讲,如果这些模型的制作单位不是真机的原始设计制造方,那么也有公开侵犯原设计单位的知识产权的嫌疑。因此此事明显有些不合常理。任何一种新的型号,特别是重点型号,在规划和设计的阶段,出现多种方案,甚至十几二十多个方案,都是不奇怪的。B2在真正设计定型前也有至少十几种不同的方案。如果有些已经被淘汰的方案,被提前泄露出来做成模型兜售的事情也是有的。这样就不牵扯到泄M和侵犯真实外形设计权的问题。不过就能因此认为现在提前出现的模型,一定是被完全淘汰的方案,与真实的新型战略隐轰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吗?

这样想其实也是武断的。从多年的公开信息来归纳,那么某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是一种明显不会在整体尺寸与最大起飞重量上小于B2的大飞机,因此其最大起飞重量应该在170吨级到200吨级之间。采用4台发动机,进气口和隐身后喷管都设计在飞机的上表面,这些内容也基本类似于B2。与B2最大的区别可能有2点。第一。是新隐轰具备一定的超音速飞行性能,不再像B2一样是一个大展弦比的等腰梯形,完全无法超音速。而从现有的模型来看,这种新机的前缘是逐步扩大的三角布局,也就是机头部分相对非常尖锐。类似与有2次折线的X47B。这种造型确实可以提供一定的高空高速能力,不再是完全的亚音速飞机。同时这种设计还不影响整体的隐身效果。第二点,就是过去传说新机有机翼变形能力。

 

而现在的模型,在后边缘襟翼的部分,有可以临时上反的襟翼,暂时形成两片V型倾斜尾翼的变化。在长距离巡航期间,这2片上反的可动翼面,又可完全放平。这样就恢复到高度隐身的纯平面飞翼体布局。后边缘襟翼临时上反当倾斜垂尾使用,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大型飞翼体在起降期间的立体气动稳定性。这是因为纯平的大型飞翼,在贴近地面的起降期间,会突然面临完全无规律的地效气动干扰,就算是速率极高的飞控计算机此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从而造成在低空低速下突然丧失飞行稳定性而导致坠毁。B2就曾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至少2次坠机事故。调查后说是速度传感器因进水而导致向飞控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而造成起飞时失控,而狼山更倾向于这是立体控制翼面不足,在地效乱流下引发的坠机。

 

如果新战略隐轰采取这种临时大范围变化角度的立体气动控制面,确实可以起到极大地增强起降安全性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种极为巧妙的创新。因此从以上两点来看,新出现的模型,似乎又基本对应关于新战略隐轰最近2年出现的布局和性能传说。但是反过来说,这些传说也许本来就是指向了一个不成熟或者已经过时的方案。而现在这个模型也是那些传说总结之后的临时实物化而已。总之是真真假假、雾里看花。但是既然在此时出现这类模型,总是会有一定的战略暗示。也就是新型战略隐身轰炸机项目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而且其整体作战效能肯定在现有的B2之上,具备携带射程在4000公里以上,不可拦截的空射导弹,是其几大杀手锏之一。至于最终的装备数量,也是20架B2望尘莫及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少量模型,是否反映200吨级新战略轰炸机的真实外形?|2022-08-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