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边:为啥生活已经好了这么多,太多人依旧没那么幸福|2022-08-31

这个问题已经想了太久,倒也不是思考“这个社会怎么了”,而是在思考我自己,毕竟作为一个资深小镇做题家,从一个小地方通过高考走到现在,已经严重超预期,看看我周围的人,也都差不多,如果没有高考,按理说都该去工地的,如今却能在帝都定居,也是匪夷所思。那大家因此而感觉轻松,并且压力很低吗?

并没有。

现在想想,根源主要还是在小时候就种下了,那时候条件太差,当然了,不是我家差,是整个社会都不咋的,我们那代人从小就被教育“不好好学习就得去放羊”,从那时候起,就在“思想底层固件”上打了“放羊烙印”,主动牺牲了当前所有的生活质量,似乎就活着就是为了将来。

这种心态可能长期看来是一种“奋斗”心态,对个人发展相对有利,但是必然会牺牲当下的幸福感,等到有一天一回头,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初想干的都没干,如今终于有条件干了,却已经不年轻了,也不想去做了。而且到现在也没啥真正健康的爱好。

而且我发现这种心态并不是咱们独有,但凡穷过,基本都有这种情况。

前些年还没限制出国的时候,我经常到处跑,工作原因必须要跟老外打交道,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欧洲老外当中,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普遍比较随遇而安,因为那个时候欧洲已经很发达了,他们从小衣食无忧。

但是年龄大的,比如七十来岁的,也就是出身于上世纪50年代那批人,不管是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他们跟欧洲八十年代出身的人观念也不一样,反倒是跟我的观念有点像。

因为50年代欧洲并不是现在那样,当时他们也不咋富裕,战争把国家打烂了,一直到六七十年代才恢复,所以5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也不富裕,导致后来也不是太有安全感。这些老人们比年轻一些的精打细算得多,而且娱乐活动也少得多,并不是老了不愿意出去,而是他们年轻时候也觉得要好好攒钱,攒够了将来就不用过小时候的生活了。

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的烙印真的是伴随一生。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聊,大家理智上觉得应该不会回到以前那种一穷二白的状态了,但是心里那种由衷的恐惧,几乎没法克服,总想存钱,有了存款才有安全感。而且习惯性推迟享受,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享受生活有种负罪感。

当然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成年人的痛苦,大部分是比较出来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边:为啥生活已经好了这么多,太多人依旧没那么幸福|2022-08-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