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首先需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谁是稳定美国通胀的压舱石?
所谓通胀,官方释义是指国内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大幅度降低,造成通胀的因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商品减了,根据供需关系中供小于求则价格上涨的经济原理,产品价格会上涨。另一种是货币超发了,货币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商品的一种,因此,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上商品价值对应的需求数量时,根据供需关系中供大于求则价值下降的经济原理,此时作为商品的货币价值就会下降。
由于大规模的通胀无法缓解,彭博社模型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24年初下滑的可能性超70%
以上分析比较宏观,大家看得懂就看,看不懂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会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居和工作息息相关,能用得着的大部分商品,出现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注意,像什么珠宝首饰等奢侈品,或者豪车豪宅之类的高价值商品不在通胀范围中,这些玩意90%的普通居民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那什么又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呢?
其实老祖宗已经给我们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不外乎是衣食住行,狭义上的衣食住行是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但广义上的衣食住行,在原有的四个分门基础上,还有更细化的别类。
住房:传统意义上最多是房子、床铺、被盖和其他起居用品,而现代意义上的住房在这几样东西之外,基本上又有地板砖、洗浴套装、厨具套装、电视机、马桶垃圾桶等等。
出行:以前主要是马车和船,现在的交通充斥着多元化,飞机、汽车、轮渡、火车、公交、电瓶车等等。其成本除了生产的钱,最多的便是驱动它们的能源费用,比如汽车需要汽油和柴油,飞机需要航空燃油,火车需要煤,电瓶车需要充电,而电能属于二级能源,它是由煤炭、水力、天然气、风、光等一级能源经工业化操作生成的。
穿衣:当代的穿衣并不止穿衣服那么简单,还包括周边相关的刚需品,比如揣在衣裤兜里的手机,背在身上的书包,以及放在包里的化妆品等东西。
吃饭:现代人的吃饭有三个层面,首先是生产食品的阶段,会涉及到化工机械燃油和食品制造业;其次是做食物的阶段,得必须有天然气生成的火和自来水厂供应的淡水;最后是吃的本身,产品类目日渐丰富了。
这些东西看上去又杂又碎,不方便厘清,但归根结底就两类:一类是中初级工业产品。普通人这一辈子,能用得着的商品,80%都是中初级工业品,大家不妨看看自己的身边,椅子、桌子、手机、电脑、电视、柜子,在消费者的终端层面皆是中级和初级的工业品。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高级工业品可能就两种,手机里的芯片和显示面板。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