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地震之后|2022-09-07

昨天中午,将近一点钟的时候,刚吃完午饭不久,妻子在厨房洗碗,我则躺在床上消食,准备午休。突然间,床就动了起来。已经对这种晃动颇为熟悉的我立刻就意识到地震了。
来成都两年时间,震感明显的地震这是第四次了,但是妻子却一次都没有经历过,前两次她人在合肥,上一次六月一号的芦山六点一级地震她人在外面,对于地震的感觉并不强烈,只是感到有些头晕目眩,但一会儿就好了,后来才听说是地震了。所以,在这之前,她其实并不怎么害怕地震。
但这一次,当我意识到这是地震的时候,她还在刷碗。此时的我已经意识到这次地震的等级不会小,因为从震动的幅度来看,最起码不会比上一次的六月一号地震要小。所以我大声喊她,喊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她躲避地震,而是让她放下手里的活儿,感受一下地震带来的震撼与恐惧。毕竟,我在六月一号时已经经历过一次了。那一次,我也被吓得不轻。而这一次,我丝毫没有害怕,真的。
老婆此时也明显感觉到了楼在摇晃,家里的吊灯开始无规则摇摆,由于她是站着的,所以,走起路来也摇摇摆摆地站不稳。一时间她竟然不知道该往哪里躲了,后来大概想起来要躲到狭小空间中更安全,于是就跑到门道那里站了几秒钟。【地震结束后才想起来,其实去卫生间最安全,因为据懂建筑的朋友说,卫生间的四周混凝土梁柱最多】几秒钟后发现摇晃停止了,这时候喜欢玩抖音的她才意识到自己要拍个视频,于是赶紧冲进房间拿起手机对着还在摇晃的吊灯拍下了十几秒的视频。
自始至终,我都躺在床上,在给几个相熟的群里发消息:‘又地震了,这次不小’之类的。丝毫没有想着挪一下身子去躲避啥的。毕竟,我已经经历过三次震感明显的地震了,而且就我个人所观察,这次的六点八级地震似乎没有上次的六点一级地震给我带来更强烈的感受。这一次,家里的吊灯晃动了,楼也摇摆了,但是上一次,家里的几个窗户都嘎嘎作响,电视剧的挂架也发出哗哗的抖动声。这两种响声,这次都没有出现。但震级却明显比上一次高很多,从目前得到的伤亡数字以及对震中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来看,这次地震的确要比上一次要强烈很多。
两次震级相差很大的地震,为什么震级小的却给我带来更大的地震感受呢?但为什么有那么多成都朋友又在说这次的地震震感要比上次的大呢?对此,我百思而不得其解。最后到了晚上,我才终于想到一个不一定正确的答案,那就是上次的地震波来自我家的西南方,而这次地震波来自我家的正南方。不同方向的地震波,估计会对结构不同的建筑造成幅度不同的影响,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当然,芦山的六点一级地震距离[120km]比本次地震距离[230km]小了近一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是这个原因解释不了为什么同在成都,对于地震的感受却不一样这件事。】所以,尽管这次的地震造成的伤害更大,但我却的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才能够安安稳稳、毫不惊慌地躺在床上发信息。
今天看到网上说因为疫情防控,成都的很多小区都不让人下楼,即便地震了也不行。这种事我不敢不保证没有,但我们这个小区并不存在。因为居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下楼的。对于地震,成都人比我更淡定。曾经和几个成都的朋友聊天,他们对512汶川大地震都还是谈之变色的,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脸上还是带着惊惧的神色,但这几次,他们都没有。
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离成都很近,离都江堰直线距离只有十二三公里,离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的直线距离也只有七十公里。但是,那次地震受灾最惨烈的却是远在120多公里外的北川县城。即便是离映秀不足五十公里的汶川县城也没有北川受灾严重。当时我们看电视,国家救灾的重点也是在北川附近的唐家山堰塞湖。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地震对于人类居住地的破坏程度,有时候并不是根据距离来决定的。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关于成都平原如何形成的纪录片。才突然间想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专家早有介绍,但我的确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的,当然我的结论也可能会错得离谱】。在成都的西北边,横亘着无数高山,这就是横断山脉。其中离成都很近的一座山,叫做龙门山,它地处都江堰,德阳、绵阳以及阿坝州境内。但让它出名的却并不是这座山的美景和雄伟。而是在它的山体下,隐藏着一条著名的地震带,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龙门山地震带。汶川地震就是这个地震带的爆发而引发的。映秀在龙门山的西南头,北川恰好就在龙门山的西北头。龙门山的一头一尾,恰好是那次地震受灾最严重地区。也就是说,地震造成多大伤害,其实是跟地质结构有更紧密关系的。
所以,当我看到成都平原的形成原因后,我对成都抗震的信心就又多了不少。成都平原,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撞击的结合处。二者的撞击是印度洋板块在上,亚欧板块在下。也就是说,在那次撼动地球的撞击中,亚欧板块是一头扎进印度洋板块下面的,历经千万年的撞击挤压如今还在进行,所以才有了这延绵不断的大小地震发生,其形成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横断山脉等也造就了这些地区绮丽瑰伟的秘境美景。
回到板块撞击。由于欧亚板块是向下楔入印度洋板块的,所以就出现了亚欧板块这边低,印度洋板块那边高的现象。最终在结合处形成了一个长几百公里、宽近百公里的凹槽。而这个凹槽最终又被横断山脉中的巨大水流–岷江所淹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都平原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在之后的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岷江水夹带着横断山脉中被震碎的石块与泥土不断沉积到这个巨大的湖泊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然后这个平原沼泽被李冰的都江堰改造成天府之国。
也就是说,成都平原其实就是一个冲击平原。而其地质结构上,有数百米深度都是那种泥石沉积层。整个成都平原上的建筑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建造在一层厚达数百米的厚毯子上,这层厚毯子可以有效地降低、减缓地震波的传播。正因为有了这层厚毯子的存在,才导致汶川大地震的震中虽然离成都市中心很近,但却对成都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
回到那几位成都朋友对512大地震的描述。那时候的他们其实真的是感到恐惧甚至绝望的。因为那时候的成都,汽车在蹦,路灯杆子在摇,身边的大楼在晃,整个成都都陷入到充满恐惧的尖叫声中。但就是那样一次震感巨大的地震,却也没有对成都构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当这些经历过512大地震的人再来感受本次地震时,他们更多的是淡然处之,而不是惊惶奔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在最初的地震摇晃后,并没有看到人们惊惶下楼的现象。而我想,那些阻止一些害怕的人下楼冲出防疫警戒圈的工作人员,应该也是能够判断出地震能够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才是他们坚持不让大家冲出去,以免对疫情的防控造成影响的原因吧。
即便是我这样才来成都两年的人,在经历过几次地震后,对于昨天的地震也保持了很大程度的见惯不惊。当我通过自己的思索摸索到‘一般地震不会对成都造成重大伤害’的答案后,其实我的心境就更加坦然了。只有明白才会坦然。
但坦然的只是自身的处境,心中的担忧还是非常大的,在得知本次震级为六点八级后,我知道这对于山区意味着什么。两年间,我曾经去过川西两次,一次是阿坝州,一次是甘孜州。更是去了映秀三次【每次都去地震遗址凭吊一番】。深知地震对于那些山沟里的人们意味着巨大的灾难以及无处可避的伤害。在川西,大部分村寨都是傍河而居,依山而建。山谷里,河谷里的一片稍稍宽敞之地,就是民众的居住之所。这种村寨,一般的洪水尚可避过,但对于地震引发的山体垮塌,却是根本无法避开的。可以这么说,一旦遇到这种灾难,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而历经数十万年的地质变化,整个横断山脉的山体并不像我们看上去的那么牢固,塌方、泥石流随时都会发生。
所以,震区的民众这次付出的代价一定是惨烈的,造成的伤害也一定是严重的。妻子在看了海螺沟【这次地震震中附近的著名景区,所幸的是,因为疫情,景区最近关闭了。】建筑垮塌的视频后。喟然长叹:“四川人民真不容易,好不容易建好的房子,就这么被摧毁了。”
我经常听安徽的朋友跟我说,四川那么穷,为什么要定居成都呢?但其实他们不知道,四川的整体经济或者不如安徽,但成都的繁华程度是远远高于合肥的。而四川的经济为什么会比较差一点,其实我们去川西走过一趟就知道了。在莽莽的横断山脉中,大大小小的隧道,蜿蜒盘曲的公路。任何一公里的交通都要比其它省份多花费几倍的代价。但是如今,沿着318国道,我们可以放心前行,因为道路已经修整得非常完善,甚至可以说得上非常漂亮。
在川西,不仅仅只有一个318得到了旅游道路级别的修建。国道227,317,210、省道434、熊猫大道、九红草原观光路等等道路都不再是艰难危险的道路,而是变成新手司机都能轻易驾驶的美丽景观通途。这种代价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使得四川在目前的投资阶段很难把钱花在排面上用来炫耀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实实在在的四川人想要的是如今身处横断峻岭的川西各地,都能变得交通便捷,可以迎来人来人往。这非常有利地带动了川西旅游业,让全国乃至世界上的游客们可以很较为轻松地就能看到雪山,高原,深谷,秀林等一系列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美景、奇景。也能让居住于此的藏羌同胞们能够通过旅游观光业分享祖国发展的红利。

 

或者在川西的旅游还是有风险的。但是看看那些时代居住于此的四川人民,我们就应该更能感佩他们的坚韧勇敢,坚强不屈了。所以,每次前往川西,我都尽量会消费一点什么。这不是馈赠,而是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敬意。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地震之后|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