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咱们先说一个常识吧,按理说这玩意只要读过初中就能明白的东西,不知道为啥总有人不明白,也有可能是装不明白。也就是传说中的“人海战术”,不少人现在提起朝鲜战争,依旧会憋不住蹦出那四个字,说这话只能是暴露智商。
1854年,英法联合奥斯曼帝国,在克里米亚跟沙俄打了一仗。在那年的10月25日,英军苏格兰高地团的士兵突然碰到了俄国骑兵大兵团,跑又跑不掉,只好稳定下来情绪,大家排成三排,用手里的步枪迎击排山倒海而来的俄国骑兵,战事持续了几个小时,俄国死伤惨重,被迫退出战场,从那以后,英语里多了一个短语“细细的红线”(thin red line),指的就是英国军人面对惊涛骇浪也岿然不动的坑人精神。
这场不大不小的局部冲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在速射步枪面前,人海战术已经彻底失去了作用,因为再多的人,也顶不住密集火力的射杀。
当然了,1854年英国陆军用的那种米尼步枪跟随后出现的马克沁机枪比起来就是个儿童玩具,屠杀效率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机枪这玩意江湖人称“死神镰刀”,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 遭到德军马克沁机枪的强大火力杀伤,一天损失近 6 万人。在美国内战,日俄战争,英国对部落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跟日本人的战争中,经常创下少量士兵操作机枪可以屠杀几万人的案例。再大的人海,在机枪面前都是浮云。
我觉得这些道理本身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深刻的脑袋才能理解,所以大家可别在说“人海战术”的事了,这玩意暴露智商。
接下来咱们说正事:
1
云南来的队伍
云南在中国古代史里一直存在感不高,这也正常,那地方直到清朝,大部分地方被土司控制着,这里的“土司”不是面包,是一种部落长官,每个部落就是一个小朝廷,被一个世袭的部落头目控制着。
明清两代花了无数的金钱和人力,才把这些部落打散,派朝廷官员去统治那些地方。这些朝廷官员,都是有任期的,经常调动,所以被称为“流官”,这个过程,史称“改土归流”。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云南却突然间变得很新潮,我们在之前讲越南战争的文章里提过,清朝后期法国人偷摸到了越南,越南跟云南挨着,云南在跟法国人沟通过程中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升,变得跟法国人一样潮。
在1909年,云南甚至创办了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云南讲武堂”,我们的朱德元帅,就是云南讲武堂出身。以及后来的“云南王”龙云,卢汉,都是这个讲武堂走出来的。
随后云南军阀再以讲武堂的军官为核心,从法国买了武器装备,训练了一支云南人组成的队伍,一般我们称为滇军。
1915年,袁世凯一时想不开称了帝,这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谁能想到,最先起来闹事的,竟然是中国最西南的云南。
云南出动“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朱德就在第一军里担任上校,随后担任少将。当时第一军司令,就是赫赫有名的蔡锷将军。所以说朱老总资历非常老,早年追随过蔡锷,讨伐过袁世凯,而此时毛主席还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少年”。
随后滇军跟着蒋委员长参加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云南也成立了一个半割据政权,头目就是那个龙云,这人可能大家不咋听说,其实也是近代史上比较能闹腾的一个,在1945年之前,龙云一直是云南王,跟蒋委员长阳奉阴违,蒋也不大能惹得起他,这种局面就一直维持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那之前,大家心里往往只有各省,甚至毛主席一度也觉得中国最好的方案是“联省自治”,几乎没有“中国”这个概念,这次战争让中国人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大家同仇敌忾,“中国”这个概念才越来越清晰起来,全国各地有志青年前往抗战前线,各地大佬也都拿出十足的诚意共赴国难。
比如几百万四川子弟出川编入中央军,延安的毛主席他们仅有的三个师也渡过黄河前往山西作战,甚至一直离心力极强的马家军也派出一个骑兵师去前线,这个背景下,云南也拿出自己看箱底的“60军”出滇走上战场。
出发的时候,将士们高唱: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走过了丛山峻岭,
。。。。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云南人都站在路两边欢送他们自己的儿子出滇作战,明知道他们大概率无法返乡,但还是含泪高唱送别山歌。
在抗战中,这支部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徐州战役中,60军和日军死磕27天一步不退,死伤上万人,整个军基本牺牲殆尽。
然后云南再次派出新兵补充,刚补充完又去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等。
1939年,一个滇军的小年轻跟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说,看到我棉衣上的这两个弹洞没,前边两个穿这件棉衣的滇军兄弟就是这么死的。
我们经常说,日军进攻最猛的,就是1937年到1939年,这两年中,60军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一直表现不俗,代价也大到离谱,老兵们几乎悉数阵亡,队伍换了好几茬,不过云南兵和广西兵不俗的表现得到了中日双方的认可。
2
60熊
1942年,日本人攻入缅甸,从缅甸背后包抄云南,60军赶紧回云南准备防守,从那以后一直呆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