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西方突然冒出一位“环保天使”,在政客和媒体的全力推动下,带了一波“逃课闹环保”的节奏。
“天使”是一位不到16岁的瑞典女孩,名叫格丽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2003年出生,父亲是前音乐制作人,母亲是知名歌手,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
桑伯格离诺贝尔和平奖只有一步之遥,3月14日《瑞典晚报》报道,她已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以嘉奖她为全球气候变暖斗争所做的贡献。
不用十年寒窗,不用埋头苦读,桑伯格小小年纪就走了一条超级捷径,18岁后,全球知名大学都会向她招手。
虽然还看不出她对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真有什么贡献?但可以肯定,她对未成年中小学生的示范效应绝对是负面的。
她的成名之路并不复杂:
2018年8月20日星期五,15岁的桑伯格没有去学校上课,而是拿着一叠传单(不要去想谁打印的)去了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议会大厦,宣传她环保理念,并称在议会选举结束前,她不会停止这样做。
她一开始就与政治紧紧关联,一个身高大约1米54,满脸稚气的女孩出现在瑞典政治中心门口,吸引了不少媒体目光。
三周选举结束后,她没有恢复正常的上课时间,继续在议会大厦门口静坐, 怀中抱着一块大牌子:Skolstrejk för Klima(为了环境,停课!)
很快,她上了网络热搜,并成了主流媒体报道焦点,10月, 斯德哥尔摩数百名中小学生跟着她逃课,每周五也去举举牌,然后是整个欧洲,再把节奏带向全球。
2018年12月3日,她出现在波兰卡托维兹的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办方邀请她发表演讲。
2019年,她受邀前往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作为演讲嘉宾,接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几乎所有和环保相关的活动上。
英国《卫国》和德国《镜报》对她进行了专访并刊发头版文章,3月14日, 挪威三名国会议员提名她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3月15日,她的“逃课闹环保”行动,在全球又带动一波新的热潮。
短短半年不到时间,这位默默无闻的16岁中学生被媒体捧上了神坛,成为了一名环保领袖,一位政治明星。
她的主张:要求全球经济踩刹车,各国政府应制定法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她的光环:瑞典年度女性,超级网红,诺贝尔和平奖受提名人、达沃斯经济论坛嘉宾、联合国气候大会演讲者、数十万学生的偶像,环保领袖……
她的人设:不做虚伪的环保者,不坐飞机,不吃肉食,坚持素食,全家素食,鄙视打折日大超市的抢购者, 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类似自闭症,存在沟通困难),欢迎移民,支持难民庇护权……
面对质疑时,她坚称,背后只有她自己,没有任何推手。
她的父亲放下原有工作,成了她的私人秘书,安排她接受采访,演讲行程,会议计划,母亲正准备出书,以女儿之名。
相信她的那些小孩们,认为她是一位领舞者,愿意为她伴舞。
反感她的人,称她是“纳粹青年队队长”“恶魔”“神经病”“欺诈者”……连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都婉转地反对她带动的逃课行动。
桑伯格离课堂越来越远,离政治越来越近,而她只有16岁。
她的演讲文稿,她给报刊的稿件,是否出自她自己之手?但这对欧洲“白左”政客和媒体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这面旗帜,那怕是个未成年人。
关于桑伯格本人,我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她只是一件工具。诺贝尔和平奖早已变味,充满着政治意味。16岁的小女孩被捧得如此之高,早晚也是害了她,吹再大,也就个空洞无物的气球。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口号谁都会喊,但脱离现实的口号毫无意义。
有人说,不管如何,总要有人响起环保意识,这样做的人至少值得尊重。那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了解多少?
碳排放量
听到这个词许多人会索然无味,要不怎么说桑伯格的表演更有吸引力呢?
没有东西可以取代自然资源,而人类一天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环保问题,说到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类为了争夺各种资源经历了几千年的厮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分成了两个极端,一边是高速发展并迅速扩张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一边是落后的农业手工社会。
高耸的烟囱,代表资本的财富,轰鸣的机器,体现工业的力量,绵长的铁路,象征帝国的荣光。
两百多年来,西方工业国的发展是以疯狂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导致环境急剧恶化,而企业和股东们只关注利润和分红,而被掠夺的农业国只能在生存线上挣扎。
所以,有两个群体是不大关心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是资本集团,一个是为生存而奋斗的贫民。
上世纪中叶,环境问题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积极的就是介于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中产阶级。
在中产阶级选票的压力下,西方政府不得不对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热带雨林消失、珊瑚礁死亡、过度捕捞、物种灭绝、遗传多样性减少、食物毒性增加、荒漠化、水资源日趋枯竭、以及放射性污染等环保问题作出反应。
首当其冲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所以有了《京都协议书》以及升级版《巴黎气候协议》。
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凡签署国,都应当自愿制定减排标准。
自愿?哪个发达国家会自愿?所以只能强制。
1997年《京都协议书》出台,规定到2012年,所有工业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1992年减少5.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初期阶段不承担义务。
但西方工业国出现了对立阵营,一方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方是欧洲。
美国希望设立“交易条款”,如果美国超标,那么可以购买不需要减排国家余下的排放指标,以达到标准。
欧洲认为减排一种义务,交易条款违反了减排理念,大家希望的是降下来,而不是掏钱去弥补别国,这不是钱的问题。
这样,《京都协议书》实施便遇到了问题,2000年11月海牙谈判破裂,小布什在2001年3月宣布单方面退出《京都协议书》,将这份契约撕毁甩在欧洲脸上,走了,不玩了。
俄罗斯这时却支持“交易条款”,希望美国,日本来买自己的排放指标,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被去工业化,它的碳排放量锐减,而给它的指标远远够用。但由于美国坚决要退,无法再谈。
美国占了全球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它的退出,让《京都协议书》走向失败,小布什的毁约压力主要来自美国的汽车工业资本集团,军事工业资本集团,能源资本集团。
但毁约令美国面临着道义压力,小布什比特朗普要脸,他还是挣扎了一下,想从源头上推翻《京都协议书》合理性,美国要证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假议题。
小布什要找到科学依据来反驳这个科学结论,让人们相信“政治绑架了科学”,这样美国才能理直气壮地退出协议。
很多人只知道各种环保组织,却并不知道有“反环保组织”,如全球气候联盟(GCC)就是,金主都是大企业,科学研究的钱就由GCC出资。
但是,美国科学界的报告《气候变化科学》还是支持气候变暖会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结论。
2001年6月11日,小布什发表演讲承认问题严峻,否则他就成了一个反科学的二傻子。
他只能从《京都协议书》本身找问题,说出了美国退出的真正原因:
一,中国凭什么可以不承担减排义务?还拉上印度。
二,美国企业因此关闭,引起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负面影响谁来负责?
所以说,环保问题本质是政治问题,抛开政治空谈环保,营造舆论压力,真正目的也是基于政治。
那为什么欧洲支持,而美国反对,日本不乐意?
七大工业国人均年排放量平均值是3.8吨(消耗的矿物燃料),而美国人均是5.6吨,德国是2.8吨,英国也差不多(英德有北海天然气),法国是1.8吨(核能为主的国家),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均只有0.7吨。中国呢,近14亿人口,人均低得不能再低。
因此美国上窜下跳无法接受,除非中国跟它一个标准减排,在发展的赛道上,美国领先中国很多,但中国赶上它的时间指日可待,那么,大家都停下不跑,美国能永远保持第一。
退出《京都协议书》后,美国煤炭价格翻了两倍,而且美国对火力发电厂还有政府补贴。7月,欧洲提议取消对火力发电补贴,增加对无污染能源补贴,美国拒绝,指责这是政府干预市场行为。
就美国这种态度,《京都协议书》再签10份也没有用。
美国退出,日本又也想溜了,日本是能源贫国,又是一个依靠工业制造品出口的国家,它又不敢像美国那样公然毁约,毕竟是在日本签的约。
接下来博弈在日本与欧洲之间展开,要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有效,各国必须制定法律来约束企业。
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靠政府行政命令是不能让企业停止下来。
日本不接受法律解决方案,提出了政治解决方案。这意味日本将不制定减排法律,而是下达政府命令,那么,丰田,东芝等大企业是否遵照命令?日本不管,反正政府已经做到了。
没有了法律约束,《京都协议书》最核心的东西就荡然无存了,而欧洲为了让《京都协议书》存在,接受了日本的政治解决方案。
当初说好的承诺全部成了一纸空文,2015年12月12日,各国又签署了一份《巴黎气候协议》,签署那天,环保人士敲锣打鼓庆祝一番。
《巴黎气候协议》是奥巴马政府签署的,当时美国在政治和法律解决方案之外,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新想法,就是技术解决。人类通过科技发展,找到某种“清洁能源”,自然就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此后舆论上就掀起了“低碳生活”话题热潮,骆家辉来中国推销美国的“清洁能源”,还跟一些亲美商界大佬和媒体人掀起“雾霾”舆论攻势。
特朗普一上来又撕毁了契约,美国这一退,全世界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全球环境保护最大阻力来自哪里。
绝对不是中国,而且中国一直在做,然而在舆论上却变成了某些人才是唤起中国环保意识的旗手,贪天之功。
环保和发展是一对辩证关系,美国把加州的火力发电厂,工矿企业全部关掉,美国碳排量放会马上锐减,赢得掌声一片,但就业呢?经济呢?同样会造成一大堆社会问题,那掌声有什么意义?
这种逃课闹环保的人,才是最轻松的,为了低碳她不吃肉,两小时可以飞到达沃斯,她选择低碳出行,坐32小时火车到瑞士,她爸爸开电动汽车28小时送她到伦敦演讲,还要叫停全球经济发展,她是没看过非洲小孩生活状态吗?
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概念,一句口号,把一个16岁小女孩捧成一尊神,只能说是一场舆论阴谋,她的背后有NGO组织在策划,她的父母就是明星经纪人。
对她来说是神坛, 对跟着她跑的小孩来说是祭坛。
说要低碳,却极力反对核电,怎么做到的?
”用爱发电“听起来很美好,能做到吗?那是政治骗子的口号。
众星捧月另一面是千夫所指,好好读书吧,少年!再高大上的逃课也是逃课,没事去种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