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是北宋初年的大臣,历任国子主簿、俊仪知县、洪州知州、成都知府等职,虽然数十年都没有显赫的功绩,但宋太宗赵光义经过考察,认为吕端沉稳镇静识大体,决定重用他。
995年,宋太宗赵光义提拔吕端做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成为宋朝的宰相,而那年吕端已经60岁。
宦官王继恩和副相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串通起来,准备联合前太子赵元佐发动政变,彻底改变赵光义的身后人事安排。
官宦掌管内宫、副相有执政权、殿前司有军权、前太子有大义名分,如果这三个人的政变发动起来,成功概率是很大的。
宰相吕端进宫看望赵光义的时候,没有看到现太子赵恒,就察觉出不对劲,感觉要出事,于是赶紧写小纸条传出皇宫,让太子赵恒立刻进宫。
等宋太宗赵光义驾崩以后,那几个人又想闹事,准备废掉赵恒的太子位,立前太子赵元佐继位登基。吕端发觉阴谋,便以宰相的身份大闹朝堂,带领文武百官拥立太子赵恒继位。
而在太子赵恒的登基典礼上,所有公卿大臣都跪下喊万岁,唯独吕端不放心,一定要走上前撩开帘子,确认登基的确实是赵恒,才跪下朝拜新帝。
太子赵恒即宋真宗,宋真宗能平安继位,吕端应该是第一号功臣。所以宋真宗也非常感谢吕端,下诏免去他上朝的参拜仪式,在公卿大臣中鹤立鸡群。
吕端在1000年去世,宋真宗还追赠吕端为司空,任命其四子为朝廷清望官员,都给了光明的前程。
可以说,吕端是保证宋朝政权能平稳过渡的关键人物,可能小事上有些糊涂,但大节绝对不亏。
1960年代,教员在公开会议上和叶帅说:“我送给你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诸葛亮的工作风格是小心谨慎,能在细微处发现问题的隐患,及时处理消弭于无形,而在大政方针的把握上,也是先立于不败之地,再求胜利的可能。
这种小心谨慎的风格,才能有“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的执政成就。
教员之所以用诸葛和吕端来说叶帅,源头就是1935年的密电事件。
那时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和中央发生权力、路线的分歧,张国焘要求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掌权,然后南下四川。而中央不希望做大的人事调整,两军一起北上陕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