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美国施压,然后欧洲倒霉,欧洲最倒霉的就是德国。最近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出来讲了好几次话,都是说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没毛病,连以前冷战时期俄罗斯都是个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
其实默克尔这个说法,针对的正是之前德国外交部的一个表态,当时普京说北溪二号还有条管道可以输气,只要德国开这个口,俄罗斯就可以送气。但是德国外交部说我们不要,因为俄罗斯已经不是一个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了。
不稳定这不是俄罗斯的问题,这是来自于美国的压力。所以默克尔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其实某种意义上,是站在德国本土产业资本的利益上,来表达意见。
全世界都在说今年冬天欧洲难熬,其实欧洲没那么冷,就算冷,多穿点衣服也不是个大事。真正难熬的是欧洲的工业产业,因为他们是真的看不到春天,不知道能不能熬得到能源危机结束的那一天。
德国现在大企业已经在加速转移,以前犹豫要不要投的,现在果断决定投,以前小投的,现在大投,以前就决定大投的,现在加速落地。
最新的是德国大众汽车,在13日宣布,将投资约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
今年6月,宝马集团斥资150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建设的新工厂正式运营,这也是宝马在中国单项投资中最大的一笔。
今年7月,巴斯夫欧洲公司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宣布全面推进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00亿欧元。
也是7月,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海拉宣布将扩大在华产能,在江苏常州建设新工厂。
然后是这个月,据英媒15日报道,德国车企宝马集团将停止在其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作为长城汽车与宝马合资项目的一部分,将在明年年底前把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以及化工集团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处于领先地位,从2018年到2021年,仅这四家公司就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34%。
德国的汽车产业,化工产业,这都是德国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众,宝马,巴斯夫这些都是德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有实力的企业,他们既有这个敏锐的嗅觉,也有这个快速行动的实力。
现在他们集体加速进行投资和转移,很可能也是对于俄乌冲突,以及欧洲的能源危机,在短期内解决不太抱有希望。联想到前段时间外媒报道,说德国总理朔尔茨有望于11月访华,而且随行将带领一个大型商贸代表团。
这个时候,这种行动的意义不言而喻。看起来我们啥都做了,又好像啥都没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后他们自己就来了。
其实在德国内部,最近还在表示,要在经济上跟随美国,跟我们脱钩。之前就有外媒报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就在考虑对德国企业对华投资,进行限制出口和投资担保。结果这个提议,很自然的遭到了德企的反对。
因为中国不仅有最大的市场,最好的利润,关键的是产业转移之后,有稳定的产业链,成本还有安全,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两点在欧洲现在都是奢侈,在美国可以保障产业链安全,但不一定能保证成本优势,目前只有中国两点都具备,而且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所以对有利益的事,就像水低成海,往往是堵不如疏。
商务部有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其中,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而从来源地看,韩国、德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8.9%、30.3%、26.8%和17.2%。
德国投资的增速稳居第二,在今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而德国那边的数据,要增长更高。
据德国《商报》9月21日报道,根据德国中央银行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达101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62亿欧元。这一数字也创造了德国投资中国的历史新高。
有人说德企的对华投资,都是几年前就敲定的,跟现在的能源危机无关,但是你可以看看这种投资的增速,还在不断加码,在美国不断叫嚣要脱钩的背景下,这很明显不会与局势无关。
某种意义上来说,钱也是信息的载体,钱往哪里去,尤其是实体产业资本,不光面上是钱,背后还是技术,是长期的稳定发展预期,当他们作出选择,来华投资的时候,可能正好与某些人擦肩而过。
不知道他们互相之间会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