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边:为啥这段时间强调农业重要性?因为曾经有个大国被粮食危机给搞崩了|2022-10-22

看到这个标题,应该猜到我又要写苏联。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苏联到底是有多少问题?财政的,轻工业,石油,现在又多了个农业?

是的,苏联后期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几乎没有不出问题的地方。就跟泰坦尼克号似的,有16个水密舱,撞到冰山上之后,如果4个水密舱被撞穿,啥事没,恰好撞穿了5个,那就回天乏力,赶紧跳船逃生吧。

苏联如果只是一个部门有问题,其他部门也能给他补上,但是几乎所有部门都出了问题,都指望着财政补,财政自己也没钱了,可不就一拍两散?咱们今天重点聊下农业。

可以说,苏联的农业一直不咋地,从刚开始就先天不足。早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如沙俄。我查了下,1951年的时候,苏联人均是450公斤,而沙俄的1913年是540公斤。不过后来慢慢就好起来了,超过了沙俄,但是一直都没法跟发达国家相比。

那为啥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原因很多,有一个不太关键的问题,导致苏联的农业开发难度很大。那就是苏联非常的大。苏联最大的优点是大,毛病也是大。

这个问题大家设身处地理解一下就懂了,俄罗斯的经济中心是他们的“双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你住的离这俩地方太远,可能粮食能自给,但是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就到不了了,给你运输过去之后也贵得离谱。

这一点大家想想“江浙沪包邮”和“新疆地区不包邮”就懂了。如果你住得离经济核心区太远,不但很多东西根本买不到,就算买到,也比正常价格贵很多,甚至贵好几倍。如果在那些地方搞点现代化玩意,类似自来水、抽水马桶、公寓楼,那就得从经济核心区给他们拉过去,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最后依旧是那个老问题,价格高得离谱。如果一旦坏了,很难得到维护。

更离谱的是,从苏联到俄罗斯,他们的公路发展非常落后。铁路是大动脉,公路是毛细,苏俄铁路还凑合,公路一直非常差,直到现在也不行,现在的俄罗斯几乎没有高速公路。主要是因为俄罗斯那地方特殊气候因素导致公路成本高的离谱。公路作为短途运输的主要途径,一直没发展起来,使得短途运输成本一直非常高。

这也是为啥苏联开辟的大量共青城,后来都荒废了,因为维持费用实在太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大家死都不会去那种边远地区,跟流放似的。就算过去了,一有机会,立刻跑回欧洲那边去。

所以苏联的粮食产地并不是到处开花,主要集中在现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那一带,如果太偏远,或者稍微离铁路远一些,能生产出来也运不出来。现在大家去俄罗斯,也能注意到他们的公路非常差,到处是坑,这对车也是一种持续损坏。

那些粮食产地苏联也没好好经营。众所周知,我国建国后大搞水利设施,苏联却一直没咋做这事。倒也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实在忙不过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处在生死线上,先是跟德国打得一塌糊涂,死了无数的人,割让大片领土才求和。

然后是苏联建立,从德国和美国买设备搞工业化,工业化刚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死了几千万人取得战争胜利,战后不随即又跟西方打冷战,既没资源也没人力去搞水利。

“二战”中苏联损失的男性太多,死了两千多万人,绝大部分是育龄青壮年,导致人口严重不够用,老百姓又不想待在村里种地,都跑去了城里,农业人口就更少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国内很多人也痛心疾首农民进城不愿意待在村里种地,甚至有人说要强制他们不准进城。这就有点缺德了,就好像你们公司待遇差,你想辞职,你们老板竟然不让辞,你说是不是耍流氓?真正好的做法是提高农业补贴,让老百姓种地收入不至于跟进城差距太大,这样农民自然而然愿意在村里安心种地了。

这还没完,我这两天查了下,苏联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还都不一样,比如斯大林时期的问题是,集体农庄毁掉了大家的积极性,农民们种出来的粮食不归自己,可不是“随缘种地”?

比如苏联当时流行一种“秃头种法”。由于农民们种出来的粮食都会被悉数收走,所以收成咋样他们毫不在意,能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各个环节都以表演为主。无论播种还是施肥,都主要在地头认真搞,越往后越糊弄。到了收获季,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庄稼长得就跟秃头似的,只有那几块认真施肥的地方长势很好,大部分地方光秃秃的。

也正是这种模式不可持续,赫鲁晓夫上台后,也就不再搞了。

赫鲁晓夫刚开始那几年脑子一度正常,比如给农民减负,取消了集体农场,提高了农业收购价,农民有了好处,不像以前那么糊弄,粮食产出有了很大提升。此外也大规模垦荒,从1954年到1958年间,政府为开荒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到东部地区落户,共开垦出4000万公顷的土地。后来苏联以至于现在俄罗斯农业能苟住,跟这次垦荒有很大关系。

不过大家看到那个“志愿者”了吧,很多人其实不大愿意去,赫鲁晓夫把他们给弄过去了,这些人后来找到机会就跑回了西部,这也是我上文说的共青城荒废的原因。

赫秃前半截还正常,后来病就犯了。

赫鲁晓夫其实按理说是当不上领导的,资历不行。斯大林死后,本来轮不到他。斯大林死后的权力核心号称“三驾马车”,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赫秃的权力是最小的。可是他很擅长使手段,老三联合老二,斗倒权力最大的特务头子贝利亚。贝利亚被枪毙后,他又使手段斗倒马林科夫,莫名其妙就上位了。

但是这种玩法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声望太小难以服众,导致威望一直不太足。为了给自己的声望充值,就得做出来比斯大林更牛逼的大事业。

所以越往后越过分,比如给农业部门下达了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苏联之前采用的是轮种制,一块地种一年休一年,现在年年都种,搞竭泽而渔。倒也不是因为赫鲁晓夫不懂农业直接下命令这么搞,而是上边的任务过重,基层无论如何都完不成,只好这样做。

不仅瞎定目标,还搞玉米。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赫鲁晓夫去美国看了美国人种的玉米后,表面上云淡风轻,表示很无所谓,雕虫小技不值一提。回去之后疯狂推广种玉米,大家也不太敢跟他说苏联国情和美国不太一样,于是很多不适合种玉米的土地也种上了,最后农作物大规模减产。

至于为啥那么热心种玉米,倒也不是完全心血来潮,一方面苏联的粮食确实不够,就在种玉米那几年,苏联曾经拿出372.2吨的黄金储备用于粮食进口,苏联高层确实想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赫鲁晓夫一直挺纳闷美国老百姓为啥吃那么好,肉蛋奶消费量甩了苏联一大截。后来目睹了美国一直连到天边的玉米地后,跟手底下的人一商量,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准备在苏联种玉米,用收获的玉米喂猪喂牛,这样就可以提高肉蛋奶。

逻辑倒也没错,一到执行阶段很快搞歪了。因为苏联那一带高纬度,日光不足,根本不适合种玉米,后来自然啥也没种出来。

不过苏联领导人对肉蛋奶有强烈的执念,这个倒也好理解,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跟肉类消费强相关,很难说老百姓一年吃一次荤生活水平会很高对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代领导人前赴后继,没想到后来俄罗斯意外解决了,咱们一会儿说。

汉风网网站提示: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目前系统支持用户名为字母形式、拼音形式、中文用户名现在正在调试中。
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此费用为支持汉风网服务器带宽以及编辑人员相关费用。谢谢老友您的支持。如果有疑问,请加微信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解决。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边:为啥这段时间强调农业重要性?因为曾经有个大国被粮食危机给搞崩了|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