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静思有我: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2022-10-30

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5%,在今年的前十大经济体当中,增长率排名第八。第3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9%。拉平算账,今年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3%。

我算了一下,如果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达到4%,那么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会到3.2%,如果第4季度的增长率达到6%左右,全年的增长率可能达到4%。

总的来说,我认为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如果能达到4%,就算是很理想的了。

但即便是4%,也是历年来非常低的,仅仅比疫情突然爆发的2020年高一点,比改革开放以后其它年份的数字都低,也低于今年年初中国制定的目标。

与此同时,这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下跌,10月25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3,具体是10月25日上午10:30在岸人民币市场一美元兑换人民币7.3068元。

我查了一下,这个数字还是在2007年出现过,那个时候人民币从一美元兑8元人民币一路升值,从数字上看是从8往下降,所以有超过今年10月25日7.3068的数字。从2008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就再也没有超过7.3。

这些数字,让人们对中国的经济感到担心。那么,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讲至少应该是专家、学者级别的人才能够解答,而且即便他们解答也未必就靠谱。我作为一个普通网民,也只能从大众的视角说说自己的感觉,朋友们千万不要当真,但也不要完全不信。

我在“静思有我读书会”里面多次强调,我们面对任何一本书的观点,一个大咖的观点,或者一个普通网民的观点,都不要简单地去否定他,但也千万不要没头没脑的全盘接受。应该遵循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观点,在你认知能够达到的范围内,你可能认可其中一部分观点,同时可能也需要抛弃一部分你不认可的观点,这是辩证的态度,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

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我们还是回到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这个数字上来说。自然,我们肯定要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也就是看看世界上其他主要的国家前三季度的增长率。

但是很遗憾,世界上很多主要的国家目前都还没有公布前三季度的数字,所以没法比较,能比较的只能是一些权威机构的预测数值。

既然是比较预测数值,我觉得本来就已经将近年底了,那就不用比较前三季度的预测数字了,还不如直接比较全年的预测数字。一般来说,预测全年的数字,越临近年底的预测越靠谱。比如世界银行今年元月11日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1%,6月7日他又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把这个数字调成了2.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0月1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数字,又有所不同。所以这个数字一直是波动的,但是越往后越接近实际,所以我们就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1日发布的报告来说事儿。

另外,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字相对比较靠谱,这至少比美国的一些所谓智库发布的报告要靠谱一些。

那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体是多少呢?

回答是这样的:中国是3.2%。

我刚才说了,如果全年中国经济增速是3.2%,那意味着第4季度的增长大约是4%,这也是最中性、最常见、最稳妥的一种预测结果。

那么中国的这个3.2%跟其他国家比是个什么结果呢?我们就说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的数字,别的国家就不说了,也没有太大意义。

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当中,有三个国家增速比我们高,有一个国家增速跟我们一样,有5个国家的增速比我们低。

三个比我们高的国家当中,首先要说印度。印度增速高达6.8%。

印度这几年的经济增速一直是很厉害的,比如去年它的增速高达8.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去年才8.1%,屈居第二。印度这几年的情况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的情况。特征是,卯足劲儿了往前跑,也确实跑得不错,但是可能对于环境、资源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发展的质量关注度也不够,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关注度也不够。

对于印度的这种情况,我觉得也应该按照马克思哲学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

一方面,要看到他确实发展得不错,就像一个车子一样,一直在加油门,跑得很快。所以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年以后,在经济上,甚至在综合实力上,对中国能够构成威胁的,恐怕不是美国,更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而可能是印度。碰巧印度是我们的邻居,跟我们又有领土争端,所以处理好跟印度的关系,对中国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目前处于经济起步的阶段,越往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如果把经济当成一个长跑的话,大体的趋势是,越到后来,盘子越大,摊子越大,难度就越大,跑得就越慢,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速度,最终是取决于国家的综合治理能力,而不是经济发展这一个单项能力。

对于印度,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走一步看一步。

说完了印度,我们说英国,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2年经济增长率,在前十大经济体当中排名第二的就是英国。

你没听错,确实是英国,也就是这两天那个1980年出生的苏纳克刚刚当选首相的英国,也就是在40多天之内经历了三任首相的英国。

这段时间世界舆论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于,英国现在是个烂摊子,面临着4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达10.1%,总之是一片不看好的声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其实英国今年的经济增速还是不错的,而且英国去年的经济增速也不错,具体是7.4%, 在前十大经济体里面增速排第3名,仅次于中国。

所以我想顺便发一下感慨,那就是英国自从2013年启动脱欧历程以来,从2013年到2020年,由于在脱欧的问题上反复折腾,经济发展不好,到了2021年,经济增速其实还是不错的,2022年的经济增速也不错。所以我不太赞成说,英国前前任首相约翰逊下台,是因为经济没搞好。

那经济搞得还算不错,为什么还下台了呢?而且约翰逊的继任者特拉斯只当了45天首相就宣布下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就是他们喜欢瞎折腾。西方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凡是你赞成的我就反对,凡是你反对的我就赞成。

我跟英国的前前任首相约翰逊无冤无仇,但也非亲非故,八百年前也不是一家,这个首相对中国也不咋友好,但我想实事求是地为英国前前任首相约翰逊说两句公道话,脱欧完成以后的两年2021年和2022年英国的经济增速,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里面是靠前的,但是他下台了。

这样的一种政治氛围预示着什么呢?预示着不管你工作搞得好还是不好,你都有可能下台。这又预示着什么呢?这又预示着他们即便是选出了一个好领导,也可能搞不了多久,也可能让国家失去发展的机会。因为你搞得再好,也有人反对,从而把你搞下台。

英国说完了,说加拿大和意大利,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2年加拿大的增长率是3.3%,比中国高0.1个百分点。意大利是3.2%,跟中国一样。

这俩国家没啥多说的,点个名就行了。

这是今年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当中,跟中国经济增速相同或高于中国的4个国家。

剩下的5个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他们的经济增速都比中国低,其中,巴西增长2.8%,比中国低0.4个百分点;法国增长2.5%,比中国低0.7个百分点;日本增长1.7%,比中国低1.5个百分点;美国增长1.6%,比中国低1.6个百分点;德国增长1.5%,比中国低1.7个百分点。

这样看来,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当中,中国的增速居中,有4个比中国快或者跟中国一样,还有5个比中国低。

按照惯例,我们重点说美国,美国的增速是1.6%,远远低于中国。

这是我今天分享给朋友们的第1个视角,我把它称之为“硬比”,就是别的什么因素都不谈,只谈结果。

接下来稍微深入一点,谈一谈“趋势”。

既然谈趋势,那就要谈以前和以后。

关于以前,我们就不说去年了,因为去年以前我们国家表现都很好,去年中国增长8.1%,仅次于印度8.7%的水平。前年,也就是2020年,中国是前十大经济体里面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所以以前太远的事咱不说了,说了容易骄傲,而骄傲使人退步,谦虚才能使人进步。

所以咱说点不利的情况,不太乐观的情况,这样容易让人进步,那么就说今年上半年。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2.5%,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里面增速排倒数第2,只比日本的0.9%高,比前10大经济体里面的另外8个国家都低。

那么现在全年的预测值是中国的增速可以排名第五,往前进了4个名次。

那我们再看以后。以后咱也不说远了,就说明年,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是4.4%,这个数字仅次于印度,排名第二。

尤为重要的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明年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的增速,除了印度和中国分别为6.1%和 4.4%,这两个数字比较好看以外,其他8个国家的增速不仅比印度和中国低,而且低很多,要么是负的,要么是零点几,要么是一点几。比如美国增速1.0%,日本增速1.6%,德国增速-0.3%,英国增速0.3%,法国增速0.7%,意大利增速-0.2%,加拿大增速1.5%,巴西增速1.0%。

这说明,明年中国的增速将远远超出西方发达国家,但低于印度。

顺便说一下,历年来的世界前10大经济体,第10名经常换人,前9名基本是稳定的,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就是西方七国集团的7个国家,再加上中国和印度。

所以,如果把印度作为一个特殊情况来看,其实我们的对比就变成了中国跟西方七国集团的7个国家比。如果这么比的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就是,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要明显高于他们。

这样一来趋势就很清楚了,2022年上半年我们的表现不咋好,2022年全年我们表现中等,2023年我们将明显超过他们。

“趋势”说完了,我们再进一步,说“原因”。

导致中国经济今年增速的数字不太好看,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很直观的,比如哪个地方发生疫情了,就把这个地方封控起来了,于是经济就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彻底停摆。

一个国家是由很多个地区组成的,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增速是由各个地区相加而来的。中国今年疫情防控的态势,就是今天这里封控,明天那里封控,此起彼伏,一直不得消停,其中最大的封控是今年上半年的上海。

然而我们对疫情防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的理解,还不能停留在这里。一个地方封控影响的不是这一个地方的经济,影响的是全国,这正印证了我在前面节目多次、反复、不厌其烦地强调过的一个观点,经济是一个圆,就是像圆那样转圈,所以我们说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循环,循环,不就是个圆吗?如果把这个圆截出一截子拿出来单独说,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链,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分析经济的文章里面提到供应链、产业链这两个词。

圆也好,链也好,说明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一个地方出问题了,影响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整个这个链、或者这个圆上的所有对象。

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封控影响的不仅仅是上海,为啥呢?比如全中国的很多商品都从上海出口,上海那里停摆了,原本从上海出口的很多商品就出不去了,虽然有少部分可以绕到别的地方去,但大部分还是绕不了的。再比如,上海的特斯拉工厂其实是个总装厂,他需要的众多零部件都是由全国各地供应的,他那里停产了或者减产了,那么给他供应零部件的企业相应地也停产或者减产。

所以,上海一个地方封控,影响的是全国。同样的道理,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封控,影响的都是全国。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这个地区在全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具体来说,就是在这个经济圆或者产业链、供应链当中所处的地位。

再举一个比较生活化的例子吧。

今年夏天我的一个朋友要买一辆车,定金已经付了,等到要提车的时候,4S店那里封控了,所以就提不了车了。

那么这件事仅仅影响的是那个4S店的生意吗?回答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不能及时在4S店提车了,他接下来打算到一个汽车装饰店去对汽车进行适当的装饰,这事也搞不成了,所以汽车装饰店的生意也做不成了。再往下说,我的朋友原本想买一个新车,而且把它收拾得漂漂亮亮的,然后接待一个重要的客户,谈一单重要的生意,由于车没及时提回来也没法装饰,于是他就有意无意地推迟了这一次生意谈判,于是整个生意都推迟了。好在我的朋友运气还不错,最终这单生意还是谈成了。如果他运气差点,可能因为时间推迟,整个这单生意就飞了。这单生意飞了又意味着什么呢?又意味着不仅我朋友的生意飞了,而且原本计划跟他做生意的那个商家的生意也飞了。如果我们稍微想复杂一点,我们还可以想一些小的细节,比如我的朋友原本跟对方谈生意免不了要喝喝茶、吃吃饭,如果生意取消那么茶社和餐馆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就这样一环扣一环,无穷无尽地延伸下去。所以任何一个地方封控,会沿着供应链、产业链和经济圆一级一级地传到下去。我在喜马拉雅财经专辑《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里面,把这种现象比喻成:击鼓传花。

总之一句话,疫情防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确实很大。

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不理想的第一原因就是这里。

但是我们横向比较之后我们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抗疫了,都不封控了,所以其他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班上的同学,只有中国这个同学,因为身体受伤,所以经常要去治病,所以经常缺课,而其他同学虽然身体受伤了,但是他不治病,他正常上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在前十大经济体里的增速比较还能够居中,你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再重复一下刚才的那个比方,别人都是天天上课,你隔三差五地要去医院治病,所以你经常不上课,结果你考试还能考中等,单说学习能力,谁厉害?

说到这里,我可以弱弱地把我的观点抛出来一下,那就是中国经济本身的质量很高,只是因为受到了一个外力的严重影响,才让我们今年的考试成绩不优秀,只能是中等。

原因说完了,我们说“成本”。

经济发展这个词,是对国家和社会而言的,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就是挣钱。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反复说过,一个国家的GDP,其实就是这一个国家整体上挣的钱,这个钱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家进行分配。分配给个人的,最常见的就是工资;分配给国家的,就是财政收入;分配给企业的,最常见的就是利润。

所以我们说经济发展的成本,其实就是说你挣了钱的同时,付出了多少。而我这里特别想说的是一个非经济的成本,是什么成本呢?说起来很吓人,但确实客观存在着,那就是:人命。

按说,搞经济不是打仗,成本里面不应该说人命。但在疫情的背景下,就不一样了,就必须说人命了。因为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他不搞疫情防控了,死了很多人,比如美国今年以来已经死了大约24万人,按此推理,今年大约要是30万人以上。

如果我们把经济发展看成是一场战争,那么美国付出了多大的死亡代价呢?回答是30万。我们这里只谈死亡的代价,受伤的代价不谈,数据不好取得,又不能瞎说。

美国付出30万人的死亡代价,获得了1.6%的经济增速。中国获得了3.2%的经济增速。

这背后说明了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可以引申出一个判断,那就是今年全世界的经济都不行,中国的经济也不理想,但是中国经济不理想的原因和世界其他国家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在于,中国经济增速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经济之外,具体来说就是疫情防控。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经济本身,具体来说是以通货膨胀为代表的经济危机。

所以,你说中国的经济到底行还是不行?

当然你可能会说,不管啥原因,我们最重要的是看结果。

我完全赞成你这个观点。

那么接下来我们谈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展望”。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经济本身的原因还是经济以外的原因,我们看谁更容易把这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给消除。

中国的原因是疫情防控,中国不可能放弃疫情防控,因为人命关天。问题就在于中国能不能做到既防住疫情又不太影响经济发展。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说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和科技两个方面。咱不说多了,只说这两个方面。

所谓管理,关键字是两个,一是快,二是准。所谓快,就是一旦某个地区有人染了病毒,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采取措施。所谓准,就是发现了某个地区有人染了病毒,要进行封控,但要尽量的把封控的范围搞小一点,封控的时间搞短一点,说到底就是工作要做细做实。

新冠病毒,尤其是奥密克戎病毒,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人类以前没有遇到过,这必然有一个神经不断紧张,方法不断优化的过程。所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管理水平肯定是越来越高,而不会是越来越低。

我们发现今年以来爆发比较严重疫情的城市,大多数都是在过去两年当中没出大问题的地方,包括一些人们认为非常安全的,相对偏一点的地方,具体城市名字我就不点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大意了。大意了这个东西,吃一次亏就能长一智,所以我坚定的认为,中国的疫情防控中的管理水平只会越来越高,而不会越来越低。

疫情防控的第2个要点是科技。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打过比方,说核酸检测如果能像测体温那样,用一个摄像头对着人一照就发现感染者,那么,疫情防控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当然我这是一种假设,今天不说假设,说点实实在在的。

今年7月,深圳市的核酸采样机器人已经进于临床验证阶段了。我们现在的核酸采样必须是人工进行,一个人专门负责扫码,一个人专门负责采样,而很快,等到深圳验证成功了,就是机器人完成这个事。采样的人只要刷健康码,靠近机器,根据语音提示调整脸部位置,机器人就能够采集样本。目前在深圳进行临床验证的机器人名字叫“大白”,未来像“大白”这样的机器人,在理想的情况下,大街上到处都是,小区里面都有,那么这个核酸采样就更方便了,发现感染者的速度就更快了。那么我们的新冠防控的速度和质量就会更高。

我们再说一个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新的科技成果,那就是吸入式的新冠疫苗接种。从10月15日起,上海市已经启动了这种吸入式的疫苗接种方式。这种疫苗是雾化的,接种这种疫苗只需要张开嘴,吸入一点含有这种疫苗的雾气,这种疫苗在口腔当中在粘膜细胞就能形成免疫力。简单的说就是吸一下,然后憋气5秒钟,就行了,整个过程大约20秒钟,不需要打针。这个事美国人也很羡慕,《华尔街日报》报道是引用了一位上海市民的感受,这个市民原话说:“就像喝了一杯奶茶一样,吸入的时候味道有一点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接种疫苗用用这种方式进行,那么疫苗的接种范围肯定会进一步扩大。

这是目前的疫情防控当中两个最新的已经用于实战的科技进步成果,未来还有哪些黑科技我不能乱说,因为科技这东西我不懂,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预测,科技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控住疫情,让中国在防控疫情不死人的情况下,还能很好的控制住病毒,并且让经济健康的发展。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完全可以成功的。因为我们的管理水平是越来越精细,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往前进步。

所以,影响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疫情问题,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

反过来,我们看看影响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他们面对的是很老套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他们目前所采取的方式也是惯用的方式。目前经济理论界也只能提供这一种方式,那就是实行货币和财政的紧缩。

用这种方式处理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经济滑坡。这一点是在100多年的经济学教科书里面都说了的,目前这种理论还没有被颠覆。

关于西方国家今年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那就是要么他不面对,那么经济就继续恶化,要么面对,那么在采取措施之前,我们都已经确切的知道,这种治理经济危机的办法必然导致经济衰退。

而中国的路子完全相反,我们把问题解决得越好,就越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打个比方:中国治病,是病治好了,人就好了;西方治病,是病治好了,人不行了。而且这个结果是过去100多年的经济教科书上说的,不是我说的。

我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遍认为明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速会大幅度滑坡,而中国的经济增速会提速,其根本原因应该在这里,因为这是常识。

说到这里,我说了“硬比”、“趋势”、“原因”、“成本”、“展望”,基本上这事算是说清楚了,我的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自圆其说了。

然而我仍然意犹未尽,我还想跟朋友们分享一个话题,那就是“质量”。

中国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3%,这个数字不太理想。

首先我们要看是哪些行业拖累了经济增长,排名第一的是房地产。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同比下降4.4%。还有一个负增长的行业就是住宿和餐饮业,这在逻辑上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疫情防控,人们不敢聚会也不宜聚会,也不宜多出门,所以住宿和餐饮业就下降了,其实相应的应该还有旅游和交通。

我这里特别想说一下房地产。

房价过高会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所以房住不炒的政策势在必行,志在必得。但是今年我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我们要不要暂时地放松一下房地产调控呢?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告诉我们,我们没有放松,这意味着经济再困难,都不可能放松房地产的调控。

也许在今天看来,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我们回到2008年那一场经济危机当中,我们会发现当年我们就不是这么做的。其实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房价增速已经明显下降了。但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面前,中国再一次相对放松了一下,然后房价又迎来了一波上涨。

可是今年中国经济这么困难,房地产行业同比下降4.4%,那就说明我们今天的决心今非昔比了。我们不会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再次动用房地产去拯救经济。

这反过来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非常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这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房价上涨,而解决老百姓生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经济的长远发展遏制一个肿瘤的滋生,所以我说我们今年的经济发展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不过,说质量,老是从反面说还是不够的,还要从正面看哪些方面我们确实做的不错,那么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前三季度信息软件行业增长达到了8.8%,比整个国家经济增速高5.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们再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的具体情况,整个经济增速是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6%,这说明,在经济困难的时候,用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路子没变,这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经验,因为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加大投资可以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但同时又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众所周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世界第一,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当我们对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做进一步深入分析的时候,又会发现有新的亮点,那就是我们的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0%以上,而高技术投资增速又超过20%。请注意,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才3%,而房地产投资是下降8%。可是制造业投资政增速10%以上,高技术投资增速在20%以上。

这说明,不管我们多么困难,我们一直坚持扭住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扭住经济发展的最大希望不放松,而没有饥不择食,慌不择路。

说到这里,我想跟朋友们分享一下,最近义乌市委书记对记者的一个发言。

俄欧冲突爆发以后,预计欧洲的这个冬天将很难过,天然气可能会严重不足,供暖会成为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义乌的电热毯、取暖器这一类的过冬产品对欧洲出口增长率特别高,很多是翻倍。

这个消息让中国人都深受鼓舞,可是我们看看义乌市委书记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这位市委书记在北京接受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这种情况一方面体现了这些年义乌抓市场转型和产业转型有了新的提升,得到国外消费者认可,与此同时也要保持清醒,防止盲目增产,造成产能过剩。他最后说:“我们在对外贸易中要更多着眼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说明,这个市委书记没有满足于电热毯、取暖器、热水袋等常规产品热销的良好势头,仍然把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

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知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正确道路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长期平稳健康的发展。

我想,义乌市委书记的这番话,应该是中国各级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普遍路子。这让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势头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底气。

说到这里,我确实愿意亮明我的观点,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最后说一下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汇率问题的解决,有根本之策和应急之策两种。根本之策就是要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关于应急之策,中国有3万亿外汇储备,面对人民币的这种波动,中国手中的政策手段可以是无穷无尽的。请注意,我用了“无穷无尽”这个词。

那有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了,那既然有那么多手段,那为什么不早一点管管这个事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1个原因,中国说自己的经济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功能,这句话不是虚的。经济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只要中国经济本身没有问题,人民币汇率就不会有大问题,所以尽量不要用应急手段去干预汇率。

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由于中国手上有足够的手段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所以也不担心它,让子弹飞一会儿,咋不行呢?其实这跟我们讨论台海问题是一样,台独分子已是瓮中之鳖,他跑不了,让他蹦达几下,不要紧。如果他狗急跳墙,我就随时把他捉住;如果他不狗急跳墙,我就慢慢磨它。慢慢磨它,我的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第2个原因,人民币的适当贬值,是有利于出口的。这一点我在我的喜马拉雅财经专辑《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里面详细说过。大体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的成本是6.5元人民币,他把这个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卖,售价1美元,他把这1美元拿回中国,在银行换人民币,这个时候如果人民币汇率是一美元兑6.5元人民币,那么他就只能获得6.5元人民币,和它的成本6.5元人民币相同,他就是不亏不赚。但如果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变成了一美元兑7.3元人民币,那么他拿着这一美元就能在银行换7.3元人民币,相对于他的6.5元人民币的成本,他就赚了8毛钱,他的生意就更好做了。总之,人民币汇率贬值是有利于出口的。那么在今年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适度让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出口,从而让出口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何乐而不为呢?为啥要那么着急忙慌地下场干涉呢?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还说过,中国不仅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遏制人民币贬值,相反,采取的有一些措施,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但客观上反而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贬值,比如央行的降准和降息。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我们根本就不担心出大事。

所以,上上之策是不干涉他,一心一意地把经济搞好,尤其是把经济的质量搞高,就像义乌市委书记那样不对电热毯、取暖器的出口暴增而沾沾自喜一样。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的情况下,让市场自动地把人民币汇率调到一个合适的程度,这才是高手。

就像我们关注孩子读书。

有的家长习惯于直接干预孩子的学习,比如批评他,训斥他,或者给他上补习班,有的还努力争取直接辅导孩子作业(当然,到了一定程度,想辅导也没那个水平了)。但是有的家长不会那么累,他们大多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情绪是否稳定,睡眠是否充分,体育锻炼是否足够,等等。至于哪道题不会做,哪次考试没考好,你别找我,你找你自己,或者找老师。总之,家长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孩子状态好了,想不学习好都难。

回到人民币汇率上来。说完了上策,我们说万一。万一上策不行,怎么办呢?回答是:好办。中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随时可以用雷霆之势扭转颓势,推动人民币汇率走入健康的轨道。

所以,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也说过,面对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问题,中国似乎没咋管它。要说管,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喊话。

2022年9月27日,中国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召开,从媒体报道来看,会议强调了有一点,原话是:“必须认识到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浮动是常态的,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这句话被媒体简单的概括为:“不要赌人民币贬值,久赌必输。”

这句话实在太经典了。

而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挪用到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上来,那就是:“不要赌中国经济衰退,久赌必输。”

我说这句话,搞得好像我是央行行长或者发改委主任似的,我没那个意思。我想特别提醒朋友们的是,我们在安排每一我们每一个个人的生活和生意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人民币汇率这样的大背景。你对这两个事情的不同的判断,必然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和生意做出不同的安排。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具体的安排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你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生意的时候,千万不要赌中国经济衰退,不要赌人民币单边下跌。否则,正如央行所说:久赌必输。

我们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赌中国经济的。

香港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办人达利欧,加大投资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包括网络平台、新能源和人工智能。

达利欧做出这样的选择,不是脑袋一热,或者一激动拍大腿做出的决定,他认真研究了大国兴衰百年变局,分析了经济与社会八大指标,包括教育创新力、竞争力、军事贸易、经济产出、金融地位以及储备货币地位等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正在迅速崛起,美国正在走向衰落,所以他把他的钱投向中国。

另外还有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投资人名叫罗杰斯,他是量子基金的前合伙人,他自从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户投资B股以后,就持续投资中国已达23年之久,罗杰斯说,“在我看来,中国将成为21世纪最成功的国家。”

这是两个非常有名的投资人,这些人都是鬼精鬼精的人,他们选择赌中国经济势头强劲。

另外我们看看统计数据,比如德国今年上半年对华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同比增长60%以上。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0%,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6%。请注意,中国今年,上前三季度GDP增速只有3%,而刚才说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的6倍和10倍。

这就是外国的那些有钱人对中国的判断。

我们一般认为,那些有那么多钱的人不是傻子,他们对经济的判断能力可能超出常人。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作为我们普通大众的一个重要参考。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里面的典型案例。

10月份,德国宝马决定,停止英国牛津工厂生产迷你电动车型,并预计明年年底前将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此外,宝马将投资百亿元人民币扩建它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这将是宝马全球第3家,也是德国之外的第1家完整的动力电池中心。

今年6月,奥迪投资183亿元人民币,在吉林长春成立了在华首座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

10月份,大众宣布投资170亿元为旗下软件公司与国产芯片厂商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并控股,这笔投资创下了大众40年来在华单项投资最高记录。

今年8月,采埃孚投资3.2亿元,将位于上海安亭镇的现有工厂扩建。另投资1亿美元扩建在张家港基地的现有业务。以此同时,同为汽车零部件厂家的博世则计划在10年内累积在中国投入500亿元。

……

这样的案例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的意思是想说,如果你觉得我今天的分析看似有道理,但总觉得有点虚,那么这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鬼精鬼精的人,拿着真金白银到中国来,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否可以略略做些参考呢?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静思有我: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2022-10-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