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牛布尼茨:为什么解放战争国军会败得这么快?|2022-11-01

说个细节,以小见大。

我姥爷是37年入伍的老八路,姥爷少年时家境优渥,他父亲原本是个厨师,后来仗着自己头脑灵活,又念过几年私塾,拉起一班人马出来单干,陆续在山东济南、泰安、临沂开了好几家酒楼。姥爷从小放了学就在在酒楼里玩儿,尝遍了各路名厨的手艺。所以姥爷一生酷爱美食,对烹饪颇有心得。1937年,正在念高中的姥爷眼看着日本人一把火烧了他们家的酒楼,于是一咬牙上了徂徕山当了八路。

参加革命之后练出了一项独到的本领——不挑食,再差的伙食也能混个肚圆,但是又食不厌精,有了条件总要想办法弄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后来这项本领又毫无保留的遗传给了我。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姥爷已经是团职干部。平津战役的时候,姥爷的部队部署在天津城外,准备进攻天津,这段时间战线相对稳定,我姥爷又犯了嘴馋的毛病,用两双美制胶底翻毛大头鞋从一个口外来的羊贩子那里换了一只绵羊,原因是他馋羊肉吃了。

想吃羊肉为什么要买一只整羊?原因就是我军一直以来强调官兵平等,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条件有限,最能体现平等的就是伙食,开小灶就是搞特殊化,就是脱离群众。你当团长虽说不至于和全团所有战士吃的一样,但是至少团部这几十号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能你吃肉让别人看着。你想吃什么自己出去下饭馆另当别论,但是如果在部队想改善生活,不好意思那就得把大家都带上,只不过你作为出资人到时候可以多吃两口。于是,我姥爷为了吃口羊肉,买了整整一头羊。

羊买回来,大家一起动手,不一会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就出锅了,整个团部的人都蹲在院子里,围着锅端着碗边吃边聊。结果这会儿前线跑过来一个投诚的国军营长,被战士押到了团部,这位国军营长提出要见团长,战士一指蹲在地上喝羊汤的我姥爷,国军营长说什么都不信。在他看来,就算共产党再官兵平等,也不至于团长和战士吃一样的东西。但是他更不知道的是,这熬汤的羊还是共军团长自己掏钱买的。

直到今天,解放军仍然保留着这种作风,一线作战部队主官和大家同吃同住是普遍现象,吃小灶却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就像前段时间在中印边境与印军对峙的新疆军区某团,一直保留着“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的作风,所以这支队伍干部战士能做到同仇敌忾,一出手就打的印军满地找牙。

许多当过兵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部队里总会有那么一群班排连长,平时你工作训练稍有差错,就会把你家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恭维”一番,甚至有些脾气暴烈还会给你两脚,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你却发现他会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关心你保护你,会把自己碗里的肉给你吃。时间久了,你和他变成了一个人。紧要关头,你们为了彼此都会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这就是战斗力。“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句话在世上流传了上千年,但是真正做到的只有共军。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牛布尼茨:为什么解放战争国军会败得这么快?|2022-11-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