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势与变【有缘者看看】|2022-11-0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后,我还是一个身居乡下小镇的混沌青年,做着一个自认为会有一定前途的小生意。而我家的隔壁,是当时的乡拖拉机站所在地。那时候,私人运输业刚刚风起,拖拉机站里的那些驾驶员们算是赶上了这一波时代红利步伐的人,纷纷搞起了个体运输,于是他们成为了我们这个乡镇里最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那时候,国家刚刚开始放宽粮食市场,允许个人从事粮食运输和交易。我们都知道,粮食贸易中运输成本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成本,甚至运输能力还是一家粮食贸易从业者能否成功或能够做多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那些已经有些富裕,且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驾驶员们,纷纷把目光转移到运输与粮食贸易相结合的方向上来,这对于位处江淮之间的稻米主生产地,能够收到稻谷,并把它们运输到购买地,是一件极其赚钱的事业。
但也不是所有的驾驶员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这在当时信息相对闭塞、资金来源较为局促的时代,想要能够收到粮食并找到买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做成这件事,胆小的肯定不行,因为承受不住粮价涨跌的风险,为人较为内向的也不行,当时的贸易渠道需要很强的人脉关系,当然还有其他种种原因都制约着这一行业的进入。所以,虽然一开始大家基本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有的驾驶员就成为专业跑运输,赚运费的人,少数几个则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些人无疑都是胆大的,交际广阔的,也善于精明算计的。
于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就衍生出四五个身家差不多,发展规模也大致相同的粮食贩卖大户。虽然当时的粮食市场颇为广阔,发展前景也颇为良好,但在我们这个偏狭的小镇,真正能够获得的资源却并不多,四五家贩粮大户对于运输车辆的需求以及对外客户的拓展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即便有某个人寻找到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也会很快被其他人获知从而跟着搭线。这对于购买方来说,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作为购买方,谁不希望供货方能够形成竞争模式呢?
在竞争方面,最直接的竞争方式就是价格竞争。即便在信息已经非常发达的当下,各大网售平台不也在利用价格优势进行竞争吗?否则就不会有这个多,那个特啥的相继出现了。但是当价格竞争到一定程度后,利润就很难得到保障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又相继有几家退出,赚不到钱的生意还不如开车赚运费,毕竟,粮价再低,运费是要保障的,作为运输者,他们的选择显然要比贩运粮食的人选择面更宽,不能运粮食,还能运建筑材料,虽然利润差一点,路上辛苦一点,但还是可以賺钱的,如果贩粮大户们不愿意给出合理的价格,他们自然可以另寻出路。而如果贩粮者找不到充足的运量来把粮食及时运到收购地,那粮价的涨跌固然无法保证,粮食的存储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要知道,稻谷对储存环境和场地都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一旦粮食储存出了差错,那就真的鸡飞蛋打了。
这时候,有一个贩粮者抓住了一个商机,那就是贷款购买大型碾米机,把稻谷就地加工,然后对外出售大米,而不是此前的稻谷。这个选择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样一来,此前的合作伙伴–购买方就成为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你要重新构建人脉渠道,其次,生产出来的大米其实储存条件更为苛刻,所以你得有着更为便捷迅速的销售渠道,再其次,贷款是有利息的,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盈利模式,那么当时以他们这种财务状况,是很容易发生资金断裂的。而对于一个乡镇的小富翁来说,一旦资金断裂,也就是意味着这辈子都很难翻身。因为所欠的债务将是巨大的,仅靠在这个小镇谋事是绝对无法偿还的。
但那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只要你敢想敢做,而且运气不太差,基本上都能让先吃螃蟹者吃得脑满肠肥。那个先购买碾米机的人也不例外,不到两年,就成为我们当地的首富,而且还把那些原来差不多身家的同行们远远地甩在身后。
但那些小富翁们显然也不是吃素的,一看到这位以前和自己一样苦哈哈赚稻谷差价的那位找到了成功模式,山寨自然也就发生了。于是小小的乡镇一年之间相继出现了七八家碾米厂。货源是不用发愁的,本地不够那就周边县市来凑。结果仅仅一项碾米产业,就为我们当地的财政状况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更是带动了一大批新的运输从业者的加入。那些人虽然没有本事办碾米厂,但却有能力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买辆货车。一时间,我们小小的乡镇,在车辆都回巢时,货车能够从镇子这头排到镇子那头。可以这样说,此时的小镇,不但碾米业蓬勃发展,运输业也成为了这个小镇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可以说是花开两朵,各自盛开。
但这样的好景并不长,因为碾米加工业还算是比较低级的产业模式,只要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然后再东施效颦一番,周边乡镇和县市的小富翁们也可以沿用这一模式,然后首先就是货源被瓜分了,再然后就是销售渠道的竞争更强了。于是很多盲目投资的人先破了产,慢慢的具备一定实力但在竞争力方面稍逊的人也退出这一行业,再然后,每个乡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大富翁,形成了各自的垄断能力,碾米厂的竞争就此结束。而这个乡镇的碾米行业,也在后来资本市场开始形成后,最终被县一级甚至以上的粮食加工产业所打败或吞并。如今我们的乡镇,已经找不到一家碾米厂里,而那个曾经风云际会的货车行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普通的职业选择,不再是暴利和富有的摇篮行业。乡镇归于沉寂。其实不止于沉寂,这些年随着小城镇规划的实行,我们的小乡镇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全被拆迁合并,那个我曾经的温暖来源之地,我的故乡,也已经不再,成为国道旁一闪而过的护路绿化带。
有时候,我也会回老家看看,尽管已经没有了熟悉的建筑,但好在我家后院的那棵老桂花树被当做绿化树木保留下来,每次穿过灌木丛摩挲那带着故居气息的树干,心中都会由衷地感慨,这世界变化太快,这国家变化太大。
大家一定觉得我写的这篇文字似乎有些没头没脑,不知道我想表达啥。别急,我接着写下去。
后来这些乡镇的大富翁和小富翁们又走了怎样的路呢?1992年,安徽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正式开工,其中的一段就是我们这个乡镇的一个大富翁【当然放到省县级别的还是小富翁】参与建设的,不过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施工队,负责一个标段里的一小部分。这个投资就是他从米厂行业里转型蜕变出来的资本以及人脉。随后,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风起云涌,那又是一个黄金时代,我们小镇从中获益或亏本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我个人,因为太穷,既不能投资米厂,也没有资本贩运粮食,甚至连买一辆货车从事运输业也没有能力。所以,我利用家中小小的一件铺面开了一个汽车润滑油销售部,再然后,又增加了汽车配件的销售,再再然后,我又兼营了一些碾米机的易损件。然后,你懂的。。。这是我懵懂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赚得不多,但胜在稳定,而且投资小,见效快,且没有破产的风险,再再再然后,看到家乡前景没落的我,举家迁往省城,在房价还是一千五每平的时候,在城里安了家。
现在大家如果还没有意识到我要写什么,那我就直接说吧。这篇文字主要说了两个字,一个是势,一个是变。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所要追求的大势就是小镇的整体趋势,因为我不具备以变求通的能力,所以就只能追随大势。而我们小镇的大势就是货运和碾米。我所选择的就是为这两个大势服务。而对于那些大富翁和小富翁们来说,他们也要随势而行,他们的势就是国家的大环境以及国家的政策走向。但由于他们手里有了一定的资本,所以他们在随势的同时,还有能力求变。这种变,就是从货运到贩运,再变化到初级加工,再变化到行业转变。
顺势,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的,变化其实也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的。只是二者之间,要看自己的自身情况能不能参与对势的改变。这其中的微妙差距,并不是随便一个灵光一闪就能获得的,而是得自身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素养才能辨别的,当然,这其中更多的顺势变化者只是因为无意中顺应了发展趋势。就像一条河里,顺水向下的鱼儿总是大多数,虽然也是顺势,虽然也因为顺势而获得足够大的回报,但和那些知道水势变化而做出调整的鱼儿的顺势而为,其中区别还是非常巨大的。
于是,我们进入到一下关:中国的未来。
中国无疑已经具备了造势的实力,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可以自行主导自身变化的一个角色。但变化的成功其实也是和大势的所趋是密切相关的。作为自行主导变化的一方,是可以对大势的走向做出左右的。如今我们对于整个世界暂且不说,那样说的话有人会认为我的吹牛拍马。我们单就中国周边的环境与趋势来看,中国是不是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具备了对于东亚包括东南亚这个‘乡镇’的影响力和趋势改变力,那么这些区域的国家和企业迟早都会按照我们营造出来的趋势去发展的。当然,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的国家,就是能够造势且及时调整自身变化的那个国家。那个国家究竟是哪个国家,我想对此有所了解的朋友都应该不会感到迷惘了吧。而跟随这种大势的国家,最起码会享受到最初的趋势福利,至于再往后,那就要看他们能不能做出及时的改变与调整了。
这两天,越南访华。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会遇到更多的到访者,这是随势而行,而不是造势以求变。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势与变【有缘者看看】|2022-11-02
分享到